考试的异化必然降低教育品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在一个论坛的演讲中指出:“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因为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郑也夫的看法自然有绝对之处,但他的看法确实触到了当前教育的某些痛处。
  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只是郑也夫批评当前中国教育诸多缺憾中的一个方面。其矛头直指中小学教育的考核机制。从教育的角度讲,教和学的效果都需要考核,考试是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我们不否认不恰当或过度的考试也会严重扭曲社会的良性发展。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会让无限的高贵的知识和素养变得苍白和庸俗。
  考试的过度泛滥,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凡事必考,凡考必以分数定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痼疾。五花八门的考试让大家疲于应付。所有教学、培养的规划和方案逐渐为考试而设置,如何尽快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成了整个社会的思维定式。
  考试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作为一种必要手段,它应该为教育服务。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的丰富性,决定了考试也必须有丰富的形式。强调复制统一思想和观点的考试,影响了教育的品质,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博客链接:http://zhoulingxin726.blog.edu.cn/2013/831121.html)
其他文献
魏育栋,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深圳市南湾学校副校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组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全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先后获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说课一等奖、中央教科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全国高中课堂教学研讨展示课一等奖、教育部第九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及教育部课题研究
或华丽摩登或历经沧桑的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是知识碰撞和深入探讨的场所,而且还有充盈于各处的书籍让人一想起就倍感激动。许多外国大学图书馆都是学校引以为傲的“资本”,并将图书馆作为招生与校友募款工作的重要卖点,因而在设计上都别具匠心。  可以“阅读”屋顶的图书馆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最有名的建筑当属综合图书馆。它是已经有700多年历史的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属于典型的巴洛克式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的发展,社会在讲求竞争、效率、利益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于是志愿者便成为了很多社会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角色。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愿意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为一个时代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为整个社会增鲜了鲜活的色彩。  大学生志愿者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
教师资格终身制面临破冰,定期注册制度尚需稳着陆  【本期话题】  师资认证  教师资格终身制面临破冰,定期注册制度尚需稳着陆  【话题背景】  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该意见第十二条规定,“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随后,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称,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
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学生在中国上一段时间课,在国外大学上一段时间课,然后拿到两所大学的文凭。这就是近年来流行的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模式的存在,其实时间已经不短了;自1995年1月教育部(当时的国家教委)出台的文件《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起,有法可依已经18年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队伍中来,办学水准参差不齐,引发了越来越多质疑。  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解读 
民办院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就遭遇了发展瓶颈。尤其是河南、山西、山东、四川、陕西等地的民办院校面临着不同程度萎缩,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倒闭、兼并或被收购。  案例一:三校合并,教师股份没了  山东淄博科技职业学院2003年入股开始到2007年“入股”改“集资”之间并没有分过红,但学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新校区,而且学校的外债也在明显减少。2007年至2008年,该院校按照每年大约8%的利息给教师支付了报酬
7月26日,来自贵州大学、清华大学的20名志愿者结束了他們在贵州省六盘水彭寨小学的支教生活。图为志愿者和该校学生在操场联欢后洒泪拥抱,依依不舍。  摄影报道/黑 木
许久不见的L小姐:  见信如晤。不知不觉又临近2020年的尾声,昨日在抽屉里翻寻便利贴的时候,竟发现桌底安然躺着一张照片,那是你今年上半年寄给我的——你还记得吗?我们一个依江而居,一个傍海而生,你本答应今年一定会来看我,这一愿望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得烟消云散。说好的一起看海,照片里最终只剩下你独自一人在一片蔚蓝下笑得灿烂。照片背面还有你留下的一行小字:“疫情后第一次出门,可惜你没能来,无奈只好
03  张杰  今年44岁的张杰自幼生长在北京延庆区帮水峪村。大约从10岁起,张杰就得帮着家里去山上背柴。山上有一段长城,村里的老人告诉他,这是花家窑子段长城,其与石峡关长城和八达岭古长城相连接,建于明初的隆庆三年至四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2013年,张杰结束在外务工回到村里生活,有更多机会去长城上走走看看。来得多了,他逐渐发现长城身上有了“伤痕”,尽管那时候游客还不多,但城砖上的“某某到
昨日,荆楚大地是我归来听春的驿站;今日,荆楚理工已然成为我心中的太阳。让荆楚理工学院破茧化蝶,是我多年的追索。多年后,我油然而生“无声踏雪听春来,有心破浪望日升”的感慨……  震撼我心的留学路  1997年,受教育部和清华大学联合委派,我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四物理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学术进修与科研工作。在那里的经历给我很大的触动,当听到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被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