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利昆是农合行的忠诚客户,这位大理市天井村委会山西村村民,于1994年向市农信社贷款3万元,开始做起“小本生意”,以后与农合行业务往来20多年,双方建立起良好信任关系。近年来,王利昆有过不少发展家庭经济的好主意,但苦于没有资金难以实现。于是,他打起了自家农村住房的主意,经过与农合行“磋商”,王利昆在农合行办理农村房屋抵押得到贷款50万元,用这些贷款经营起两个小酒店、一个卷烟胶水小作坊,吸纳农民工30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王利昆高兴地说:“过去凭农村住房在银行根本贷不到款,现在党的政策好,农合行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像王利昆这样获得云南农村信用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的农户,至今年9月末,全省已有42048户。作为主办该项业务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房屋抵押贷款余额已达53.58亿元;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643户(其中4614户为农户贷款,29户为农企贷款),贷款余额为4.65亿元。
敢为人先大胆试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集少、边、山、穷为一体。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云南省有73个,占全国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近八分之一。尤其贫困地区涉及乌蒙山、石漠化、滇西边境和藏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非连片特困地区的富源县、东川区,贫困县(市)区数共有93个,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没有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抵押物,金融机构有款放不出,形成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而农民的两大“资产”——房屋和土地长期沉睡,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生产。
为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党委十分重视,领导分头带队下基层调研,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两权”抵押贷款操作细则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根据人行昆明中心支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指导意见》精神,结合信用社实际,敢为人先,率先对“两权”抵押贷款进行了有益尝试。于2010年正式出台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修订)》,2014年又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拓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努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为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忆及当初开展这项工作时的情况,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万仁礼记忆犹新,如数家珍。他说,当时阻力大、疑虑多,但社领导班子认识统一:“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能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这既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破解农民贷款难的一大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完备土地财产权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业务的开办,也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并用这样的认识统一全社员工的思想,才不断激励员工大胆创新,使“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全省由点到面很快推开。
因地制宜办法多
时至今日,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两权”抵押贷款操作细则,加上云南各个州市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制定“两权”抵押《办法》的基础上,要求各州(市)、县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和各地情况出台《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进、风险掌控”的原则,审慎、稳妥推进“两权”工作,决不搞瞎指挥、一刀切。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部具体经办此项工作的彭立新告诉记者,全省信用社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模式主要有二种:
一是直接抵押贷款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转移土地占有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作为抵押物或将农村房屋所有权直接抵押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贷款程序是,由县级或乡镇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经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对相关抵押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再由信用社进行信贷资格调查,最后由相关权力部门进行抵押融资登记,取得相应的权利证书后签订合同,办理贷款发放、支付手续。这种模式周期短,操作简易,在县一级及以下机构就基本能完成所有抵押贷款办理手续。
二是“两权”抵押加其他担保。客户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农村房屋进行抵押时,若抵押物价值无法完全覆盖贷款风险时,信用社会要求客户提供如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作为该笔融资担保方式的补充,由此来解决“两权”抵押不足的问题。此模式手续较“两权”直接抵押的方式繁琐,但是能够有效解决客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高额度的授信。
云南各县联社(农合行)根据省信社要求,大胆探索,出台了不少具体又各具特色的实施办法。
10月13日一早,冒着蒙蒙细雨,在当地人行和信用社人员陪同下,记者驱车100多公里山路,从昆明来到坐落在曲靖市马龙县月望乡小海子村的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销售部经理钱朝葵听说记者来采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情况,急忙从文件柜中找出一份《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复印件递给记者,说原文件已在信用社抵押贷款。他向记者介绍:龙腾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是马龙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通过转让和出租等方式,从上千户农民手中经流转取得经营权的土地约4500亩,使用年限30~50年,并一次性付清了租金和转让费。去年1月24日,马龙县人民政府向他们颁发了全县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拿着这本证书,他们向农村信用社申请抵押贷款。
马龙县信用社主任助理周顶亮告诉记者,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之前利用自有资金,已经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等,并建成现代化猪舍6幢。针对企业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困难等情况,马龙县联社全力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瓶颈,创新发展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向龙腾科技发放全市首笔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该笔贷款也是全省首笔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 钱朝葵带着记者来到了公司的大型冷库参观,只见公司员工正在向停在院内的集装箱车上搬运保鲜盒。钱朝葵告诉记者,这个冷库就是用信用社贷款建成的,投资2900万元,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在他们每天要发往省外3~4个车皮的蔬菜,今天装车的蔬菜主要是土豆和油麦菜,将发往广州、南宁和迪拜。接着钱朝葵又带着记者来到公司种植基地,他指着一望无际的水果、蔬菜说,信用社给他们的贷款,除了建冷库外,还投在种植、养殖业上,如今公司栽种的水果达18种、蔬菜62种。除此之外,还建成现代化猪舍6幢,每年生猪出栏3万头,产值可达6000多万元,并解决了附近乡镇数百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钱朝葵说,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公司很有信心,将通过5年时间,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云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绿色环保生态的现代化种植示范园、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及都市农庄。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形成利税3.2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1.3万户,实现“种-养-加-销-餐”为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链。
目前,曲靖市农信社已向11户涉农企业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7730万元,未出现不良贷款。
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农信社发放“两权”贷款时,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先简后繁”原则,围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需求,重点拓展农房、林权抵押贷款市场,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红河州各个县市农村产权要素建设现状与分布实际,做到统筹整体、兼顾各方,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三是坚持“差异发展、错位经营”,围绕市场需求,紧贴贷款主体,结合大农村、大山区特点,“两权”抵押贷款资金突出支持现代化农村小微企业、产业化的农业企业、规模化的种养殖业能手、专业化的运输运销及加工大户以及农村耕田收割专业大户等方面。通过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重点地开展此项业务,实现全州“两权”抵押贷款市场整体平衡向前发展。
2011年,经红河州开远市农村信用社、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协作,金土地合作社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并以所流转的653亩承包土地经营权作质押,向开远市农村信用社借款50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目前开远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向该合作社发放贷款1,330万元,支持其投资整理土地、建盖大棚,扩大生产规模。
2011年,开远羊街乡老燕子村56户农户以新建成的房屋作抵押,向开远市联社贷款37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连片种植优质水稻,使得土地产出率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成倍增加,进而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先进村”。
红河“美丽家园”建设是全省重点项目之一,红河州农村信用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保障“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资金及服务需求。红河“美丽家园”建设自2013年6月开展以来,至2015年8月末,全州农村信用累计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1,735笔,金额66,745万元,余额238,423万元,着力改善了民生,实现了“以房惠民、以房带产、以房聚财、以房扩需、以房促变”的目的。目前红河州农村信用社13家县联社已全面开办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
大理州部分县联社还推出了“安居贷”贴息贷款、小额农户建房贷款。该州弥渡县弥城镇中和街的朱玉芬一家,原来居住的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在老宅里的朱玉芬越来越觉得闹心——老房子年代久了,门口不断填高的路面,使老房子显得越来越矮,特别近几年来,屋顶漏雨越来越严重,翻修力不从心。朱玉芬早就想重新建盖,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动工,现在碰上这么好的政策,她向弥渡县弥城信用社提出了贷款申请,短短几天时间就得到了30万元的“安居贷”贴息贷款。朱玉芬说:“我家基础打起来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信用社贷款就到位了,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014年,昭通大关县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人行昭通中支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提供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与金融单位加强联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稳步推进试点。7月初,在大关县举行了昭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首发仪式,共有19户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总计102万元。
据大关县信用社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他们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大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和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方案》明确了2014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超过400万元,参与农户超过100户。从2015年1月起,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流程和运作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大关县人民政府在试点准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各阶段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由县人民政府定期跟踪工作推进情况,为试点工作制定了有效的责任制保障。
突破瓶颈待努力
采访中,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万仁礼对搞好“两权”工作信心十足,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头脑清醒。他介绍说,“两权”抵押贷款通过近5年时间的正式运行,业务迅速发展,在解决农户、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法律明确支持。目前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立法没有明确表态。二是缺少基础登记制度。三是债权实现困难。四是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政府无风险补充机制,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五是专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机构和人才缺乏,导致价值评估难。
他说,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万仁礼建议,一是确立“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法律基础。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的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等基础性工作,使“两权”成为合格有效的抵押物。二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及规范两权权益融资的发展。三是健全和完善农村“两权”价值评估、登记和流转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通过有效的供需对接和公平的挂牌竞价完善土地权益的登记机制、定价机制、价值实现机制和流转分配机制。四是建立农村“两权”流转市场。要使得农村“两权”成为一项优质的担保财产,那么这项财产就应该是可以被顺利的、便捷的流转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两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建立不仅仅起到一个媒介作用,它还可以起到一个规范、引导、监督作用,流转市场可以建立起完善且科学的流转制度,并要求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交易,可以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五是建立农业保险及政府风险补偿制度。农业收入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的影响,一旦农民收入因难以预测的原因而受损失之时,农民偿还农村“两权”抵押债务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抵押权人债权的实现。因此,针对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较弱的特点,有必要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险种,不断扩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两权”抵押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大力推广“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发生“两权”抵押贷款风险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在抵押、保险、风险补偿的多重保障之下,金融机构向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像王利昆这样获得云南农村信用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的农户,至今年9月末,全省已有42048户。作为主办该项业务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房屋抵押贷款余额已达53.58亿元;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643户(其中4614户为农户贷款,29户为农企贷款),贷款余额为4.65亿元。
敢为人先大胆试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集少、边、山、穷为一体。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云南省有73个,占全国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近八分之一。尤其贫困地区涉及乌蒙山、石漠化、滇西边境和藏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非连片特困地区的富源县、东川区,贫困县(市)区数共有93个,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没有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抵押物,金融机构有款放不出,形成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而农民的两大“资产”——房屋和土地长期沉睡,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生产。
为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党委十分重视,领导分头带队下基层调研,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两权”抵押贷款操作细则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根据人行昆明中心支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指导意见》精神,结合信用社实际,敢为人先,率先对“两权”抵押贷款进行了有益尝试。于2010年正式出台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修订)》,2014年又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拓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努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为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忆及当初开展这项工作时的情况,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万仁礼记忆犹新,如数家珍。他说,当时阻力大、疑虑多,但社领导班子认识统一:“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能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这既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破解农民贷款难的一大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完备土地财产权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业务的开办,也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并用这样的认识统一全社员工的思想,才不断激励员工大胆创新,使“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全省由点到面很快推开。
因地制宜办法多
时至今日,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两权”抵押贷款操作细则,加上云南各个州市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制定“两权”抵押《办法》的基础上,要求各州(市)、县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和各地情况出台《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进、风险掌控”的原则,审慎、稳妥推进“两权”工作,决不搞瞎指挥、一刀切。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部具体经办此项工作的彭立新告诉记者,全省信用社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模式主要有二种:
一是直接抵押贷款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转移土地占有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作为抵押物或将农村房屋所有权直接抵押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贷款程序是,由县级或乡镇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经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对相关抵押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再由信用社进行信贷资格调查,最后由相关权力部门进行抵押融资登记,取得相应的权利证书后签订合同,办理贷款发放、支付手续。这种模式周期短,操作简易,在县一级及以下机构就基本能完成所有抵押贷款办理手续。
二是“两权”抵押加其他担保。客户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农村房屋进行抵押时,若抵押物价值无法完全覆盖贷款风险时,信用社会要求客户提供如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作为该笔融资担保方式的补充,由此来解决“两权”抵押不足的问题。此模式手续较“两权”直接抵押的方式繁琐,但是能够有效解决客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高额度的授信。
云南各县联社(农合行)根据省信社要求,大胆探索,出台了不少具体又各具特色的实施办法。
10月13日一早,冒着蒙蒙细雨,在当地人行和信用社人员陪同下,记者驱车100多公里山路,从昆明来到坐落在曲靖市马龙县月望乡小海子村的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销售部经理钱朝葵听说记者来采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情况,急忙从文件柜中找出一份《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复印件递给记者,说原文件已在信用社抵押贷款。他向记者介绍:龙腾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是马龙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通过转让和出租等方式,从上千户农民手中经流转取得经营权的土地约4500亩,使用年限30~50年,并一次性付清了租金和转让费。去年1月24日,马龙县人民政府向他们颁发了全县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拿着这本证书,他们向农村信用社申请抵押贷款。
马龙县信用社主任助理周顶亮告诉记者,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之前利用自有资金,已经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等,并建成现代化猪舍6幢。针对企业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困难等情况,马龙县联社全力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瓶颈,创新发展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向龙腾科技发放全市首笔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该笔贷款也是全省首笔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 钱朝葵带着记者来到了公司的大型冷库参观,只见公司员工正在向停在院内的集装箱车上搬运保鲜盒。钱朝葵告诉记者,这个冷库就是用信用社贷款建成的,投资2900万元,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在他们每天要发往省外3~4个车皮的蔬菜,今天装车的蔬菜主要是土豆和油麦菜,将发往广州、南宁和迪拜。接着钱朝葵又带着记者来到公司种植基地,他指着一望无际的水果、蔬菜说,信用社给他们的贷款,除了建冷库外,还投在种植、养殖业上,如今公司栽种的水果达18种、蔬菜62种。除此之外,还建成现代化猪舍6幢,每年生猪出栏3万头,产值可达6000多万元,并解决了附近乡镇数百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钱朝葵说,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公司很有信心,将通过5年时间,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云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绿色环保生态的现代化种植示范园、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及都市农庄。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形成利税3.2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1.3万户,实现“种-养-加-销-餐”为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链。
目前,曲靖市农信社已向11户涉农企业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7730万元,未出现不良贷款。
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农信社发放“两权”贷款时,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先简后繁”原则,围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需求,重点拓展农房、林权抵押贷款市场,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红河州各个县市农村产权要素建设现状与分布实际,做到统筹整体、兼顾各方,区别对待、各有侧重。三是坚持“差异发展、错位经营”,围绕市场需求,紧贴贷款主体,结合大农村、大山区特点,“两权”抵押贷款资金突出支持现代化农村小微企业、产业化的农业企业、规模化的种养殖业能手、专业化的运输运销及加工大户以及农村耕田收割专业大户等方面。通过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重点地开展此项业务,实现全州“两权”抵押贷款市场整体平衡向前发展。
2011年,经红河州开远市农村信用社、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协作,金土地合作社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并以所流转的653亩承包土地经营权作质押,向开远市农村信用社借款50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目前开远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向该合作社发放贷款1,330万元,支持其投资整理土地、建盖大棚,扩大生产规模。
2011年,开远羊街乡老燕子村56户农户以新建成的房屋作抵押,向开远市联社贷款370万元,用于平整土地、连片种植优质水稻,使得土地产出率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成倍增加,进而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先进村”。
红河“美丽家园”建设是全省重点项目之一,红河州农村信用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保障“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资金及服务需求。红河“美丽家园”建设自2013年6月开展以来,至2015年8月末,全州农村信用累计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1,735笔,金额66,745万元,余额238,423万元,着力改善了民生,实现了“以房惠民、以房带产、以房聚财、以房扩需、以房促变”的目的。目前红河州农村信用社13家县联社已全面开办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
大理州部分县联社还推出了“安居贷”贴息贷款、小额农户建房贷款。该州弥渡县弥城镇中和街的朱玉芬一家,原来居住的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在老宅里的朱玉芬越来越觉得闹心——老房子年代久了,门口不断填高的路面,使老房子显得越来越矮,特别近几年来,屋顶漏雨越来越严重,翻修力不从心。朱玉芬早就想重新建盖,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动工,现在碰上这么好的政策,她向弥渡县弥城信用社提出了贷款申请,短短几天时间就得到了30万元的“安居贷”贴息贷款。朱玉芬说:“我家基础打起来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信用社贷款就到位了,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014年,昭通大关县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人行昭通中支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提供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与金融单位加强联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稳步推进试点。7月初,在大关县举行了昭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首发仪式,共有19户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总计102万元。
据大关县信用社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他们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大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和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方案》明确了2014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超过400万元,参与农户超过100户。从2015年1月起,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流程和运作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大关县人民政府在试点准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各阶段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由县人民政府定期跟踪工作推进情况,为试点工作制定了有效的责任制保障。
突破瓶颈待努力
采访中,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万仁礼对搞好“两权”工作信心十足,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头脑清醒。他介绍说,“两权”抵押贷款通过近5年时间的正式运行,业务迅速发展,在解决农户、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法律明确支持。目前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问题,立法没有明确表态。二是缺少基础登记制度。三是债权实现困难。四是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政府无风险补充机制,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五是专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机构和人才缺乏,导致价值评估难。
他说,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万仁礼建议,一是确立“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法律基础。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的确权、登记、颁证、流转等基础性工作,使“两权”成为合格有效的抵押物。二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及规范两权权益融资的发展。三是健全和完善农村“两权”价值评估、登记和流转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通过有效的供需对接和公平的挂牌竞价完善土地权益的登记机制、定价机制、价值实现机制和流转分配机制。四是建立农村“两权”流转市场。要使得农村“两权”成为一项优质的担保财产,那么这项财产就应该是可以被顺利的、便捷的流转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两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建立不仅仅起到一个媒介作用,它还可以起到一个规范、引导、监督作用,流转市场可以建立起完善且科学的流转制度,并要求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交易,可以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五是建立农业保险及政府风险补偿制度。农业收入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的影响,一旦农民收入因难以预测的原因而受损失之时,农民偿还农村“两权”抵押债务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抵押权人债权的实现。因此,针对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较弱的特点,有必要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险种,不断扩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两权”抵押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大力推广“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发生“两权”抵押贷款风险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在抵押、保险、风险补偿的多重保障之下,金融机构向农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才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