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蔓延,世界经济短期难以明显复苏,面临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入国际金融体系带来难得机遇。
  
  一、几点判断
  
  (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蔓延,全球经济继续下滑,金融领域的危机与实体经济的衰退形成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一方面,信贷紧缩和财富缩水继续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导致信贷违约增加又加剧了金融危机。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美国经济继续下滑6.1%,美、欧、日工业生产降幅分别超过10%、15%和30%,出口降幅分别超过16%、23%和46%。受发达国家需求持续萎缩和融资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继续下滑,其中亚洲主要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出口和制造业生产降幅分别高达30%和15%左右。与此同时,全球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的预测,受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蔓延的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出现60年来首次衰退,预计将从去年增长3.2%转为下降1.3%;发达国家将从去年增长O.9%转为下降3.8%,其中美、欧、日将分别出现2.8%、4.2%和6.2%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将从去年的6.1%大幅下滑至1.6%。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国际贸易也将大幅萎缩,世界贸易量将从去年增长3.3%转为大幅下降11%;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分别下降12.1%和8.8%,出口将分别下降13.5%和6.4%。
  
  (二)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缓慢复苏
  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仍处于“去杠杆化”过程,银行金融体系的信贷融资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对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依然构成制约;与此同时,消费者收入由于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而减少,家庭财富大幅缩水和未来养老金预期收入降低也迫使消费者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往依靠财富效应进行透支消费和超前消费的行为受到极大制约,而消费需求的萎缩导致企业销售下降和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企业减少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加剧了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经济继续衰退导致进口需求下降,继续影响依靠出口带动的众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的外部融资条件由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收缩投资和撤回资金而趋于恶化,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复苏。因此,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对稳定金融形势和促进经济复苏的作用也在逐渐显现,股市已经出现企稳回升迹象,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有所好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通过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付诸实施和刺激效果的逐渐显现,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逐步回稳,今年底和明年初有望逐步缓慢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1.9%的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停止下滑而实现零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望回升到4.O%;世界贸易量也将增长O.6%,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分别增长0.4%和0.6%,出口将分别增长O.5%和1.2%。另据世界银行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今年的-1.7%回升到2.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从今年的-0.6%回升到2.9%。
  
  (三)世界经济面临深刻调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凭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通过实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经济扩张,成就了所谓的“新经济繁荣”;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显著提升。1991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从1.5%提高到5.1%,其间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增长向上态势。
  然而,在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也日趋严重。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信息技术从创新转向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减弱。美国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超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制造房地产泡沫诱导居民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导致储蓄率不断降低和经常项目赤字迅速扩大。为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美国依托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将贸易盈余国家的过剩储蓄转化为资本流入,通过制造金融资产泡沫进一步刺激消费开支,在拉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全球经济失衡。2003-2007年,世界经济以年均近5%的速度快速增长,期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最高时超过80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5%,占全球经常项目逆差的63%。也就是说,全球净资本输出的63%流入美国,世界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美国的消费需求拉动。
  显然,这种以全球经济失衡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美国的低储蓄率、“双高赤字”和信用膨胀不仅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波及垒球的严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全球经济失衡面临强制性调整。
  从发展趋势看,虽然经济全球化推动形成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决定了全球经济失衡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不可避免。金融资产价格暴跌和居民财富大幅缩水已经迫使美国消费者缩减消费和增加储蓄,而金融“去杠杆化”过程将继续促使美国转变以往那种不可持续的透支消费模式,其经常项目逆差将趋于缩减。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也将被迫调整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地转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其贸易盈余将趋于下降,而石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和难以重返危机前的高位也会减少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因此,全球贸易失衡状况将有所改善。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美国消费需求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引发全球需求结构调整,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再平衡,而且也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努力恢复金融稳定和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还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加大在节 能环保、新能源开发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的投入,积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很有可能引领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支撑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产业。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008年9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活动急剧减速。受外需大幅缩减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从前三个季度的20%以上迅速滑落至四季度的4.4%,今年一季度更是大幅下降19.7%,并且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受出口持续下降和国内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13%以上大幅滑落至四季度的6.4%和今年一季度的5.3%,经济增长也从去年前三季度的9%以上降至四季度的6.8%和今年一季度的6.1%。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物价水平迅速回落。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今年4月份降幅高达6.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今年1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负增长,4月份降幅为1.5%。
  虽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作用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工业生产逐步企稳,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导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外贸出口继续大幅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还会不断显现。
  
  (二)对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鼓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外贸外资及相关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全面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年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高达600亿美元左右,经济增长在2003-2007年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左右提高到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30%以上和近年来的60%以上;按支出法计算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0%左右逐步下降到2007年近36%,同期固定资产形成率则从不足30%上升到近40%;特别是近些年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到不足40%,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特别是企业设备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又靠出口增长拉动,从而形成过分依赖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际上,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种高度依赖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难以持续的。在2003--2007年间,世界经济以年均近5%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明显扩大,拉动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众多行业纷纷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在推动我国经济以1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需求结构特别是内外需求比例严重失衡,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并造成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固定资产过快增长并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也给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经济面临巨大的内在调整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再次说明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无论是保持短期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还是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坚定地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三)给我国加入国际金融体系带来难得机遇
  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对国际金融运行规则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的被动接受者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海外收购兼并拓展跨国经营和推动人民币向区域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鼓励金融机构跨国经营,扩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加主动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币尽快成长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大量培养我国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金融大国转变,彻底改变我国在货币政策和金融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逐渐成长为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类中药外用治疗慢性喉痹的疗效.方法运用中药制剂喉疳散(麝香、牛黄、五倍子、象皮、珍珠、乳香等)治疗慢性喉痹,总有效率98.87%.提示本方具有化痰散结,活
摘要:寝室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文明寝室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不仅要使学生寝室状况有所改观,更要寝室文明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作者基于当前文明寝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高效文明寝室建设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文明寝室;长效机制;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
期刊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当下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期待,而且表达了人们对改革政策措施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的愿望。改
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使我们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宏观调控总量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的经济背景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政府在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目标。但由于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时很复杂,有些是短期变量,有些是长期变量,这就迫使宏观调控部门必须在看清楚这些经济变量关系
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是在发展实践中客观存在,但理论上尚缺乏系统总结梳理的由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在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加迫切地需要将实践提升至理论层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内涵    “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最初使用于经济管理语境,我国宏观调控结合了宏观调节与控制两个含义,并在建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因其考试形式灵活,涉及内容丰富,考试问题复杂,让许多考生有畏难情绪.那么该如何复习做好应考准备?考试过程中又应该注意
房屋征收引发的信访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躲不开、绕不过.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信访工作要
一、经济运行总体判断    今年以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抑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第一,投资快速增长。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比2001-2007年平均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第二,消费增长平稳。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涨幅
2011年三季度,在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走低的影响下,加之上年翘尾因素逐步减弱,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终于见顶回落,价格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也呈
武汉是一座富含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楚汉文化贯穿在武汉文化之中.楚汉文化因楚国而得名,是形成于周代的一种独具特色地域文化.此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极高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