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经历中的一个特殊历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投人到学习中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的地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但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 “意外”的教学资源,见招拆招,进行生成性教学。
一、第一招:尊重 “现实资源”——因势利导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课堂教学就是在这张白纸上的描绘。其实,教学中对于新知识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会或明白,这是一种潜在“现实资源”。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 “现实资源”要提前预设到并进行因势利导,从而呈现课堂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 《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情境以后,我准备通过提问“你们想知道圆的周长怎么算,有什么公式吗”,以此来引出课题,此时一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圆的周长只要把圆的直径乘以3.14就行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因为对于很多数学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在课前都预习过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过。于是这一堂课的探究结论都已经被这名学生说出来了,是置之不理吗?当然不可以,这样会打击这名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这样进行因势利导:
师:真不错.那么3.14表示什么呢?
生 :3.14就是圆的圆周率。
师:那么,你是从哪里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
生:我是通过自学学会的。(他得意地说)。
师:你真厉害,也很会学习。同学们,那这名同学说的这个结论到底正不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
以上案例中,这名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很正常的“现实资源”。课堂上,我这样处理并没有被课前所预设的教学流程所束缚,而是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未学先知”并进行因势利导,把原先的预设“操作探究”变为“操作验证”,同样收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
二、第二招:捕捉 “错误资源”——层层深入
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是很正常的。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 “错误资源”进行层层深入,让课堂教学更具厚度,这样才能使教学更精彩,教学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
师:(出示)2.953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生:(分组讨论,尝试求解)板演:2.953=2.95。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字,千分位上是3不满5把它舍去。
师:说得很好,我们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是这样思考的.他刚才的板演对不对啊?
生:不对,因为求的是一个近似数,不能用等号,只能用“≈”号。
师:对了,刚才求的是一个近似数,它与准确数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差数,所以不能用 “=”号.要用 “≈”号。
师:2.953保留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又是多少呢?
一半学生认为:2.953≈3,一半学生认为:2.95≈3.0。
面对学生出现的两种不同答案,我突发奇想:何不组织一场辩论赛呢。于是我开始组织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辩论。学生争论十分热烈,互相不服输,这时有学生提议: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通过争论后,各自看书才统一了认识。
本堂课中学生时有出错的地方,这说明学生是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应该允许有错,“失败是成功之母”。由于学生的出错,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这样既使学生弄清了“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第三招: 巧化 “意外资源”——促进提升
我們都知道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有时课前的精心设计还不如学生的一句话来的巧妙。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巧化 “意外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面积含义中有这样一个难点,就是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备课之始我预设了三种教学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方格图比较法。可是在我小结完以上三种方法时,又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说:“我还有一个方法。”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我量出左边的图形是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右边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也是2厘米,因为一条边都是2厘米,所以另一条边长的那个图形面积就大。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这个也可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只是要具备一条边相等的条件才可以进行比较。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运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如此做法不仅突破的了教学难点,而且为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推导作好了铺垫。可见,对“意外”的巧妙处理是驾驭课堂教学和灵活捕捉临时资源的关键。学生的“意外”,看似打破了教师的计划,但教师机智的化解,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更妙的是在情境中学会了思考,掌握了知识。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因势利导,机智的应对“意外”,学会换角度思考并引发出更多的新意,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以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第一招:尊重 “现实资源”——因势利导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课堂教学就是在这张白纸上的描绘。其实,教学中对于新知识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会或明白,这是一种潜在“现实资源”。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 “现实资源”要提前预设到并进行因势利导,从而呈现课堂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 《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情境以后,我准备通过提问“你们想知道圆的周长怎么算,有什么公式吗”,以此来引出课题,此时一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圆的周长只要把圆的直径乘以3.14就行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因为对于很多数学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在课前都预习过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过。于是这一堂课的探究结论都已经被这名学生说出来了,是置之不理吗?当然不可以,这样会打击这名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这样进行因势利导:
师:真不错.那么3.14表示什么呢?
生 :3.14就是圆的圆周率。
师:那么,你是从哪里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
生:我是通过自学学会的。(他得意地说)。
师:你真厉害,也很会学习。同学们,那这名同学说的这个结论到底正不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
以上案例中,这名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很正常的“现实资源”。课堂上,我这样处理并没有被课前所预设的教学流程所束缚,而是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未学先知”并进行因势利导,把原先的预设“操作探究”变为“操作验证”,同样收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
二、第二招:捕捉 “错误资源”——层层深入
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是很正常的。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 “错误资源”进行层层深入,让课堂教学更具厚度,这样才能使教学更精彩,教学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
师:(出示)2.953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生:(分组讨论,尝试求解)板演:2.953=2.95。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字,千分位上是3不满5把它舍去。
师:说得很好,我们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是这样思考的.他刚才的板演对不对啊?
生:不对,因为求的是一个近似数,不能用等号,只能用“≈”号。
师:对了,刚才求的是一个近似数,它与准确数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差数,所以不能用 “=”号.要用 “≈”号。
师:2.953保留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又是多少呢?
一半学生认为:2.953≈3,一半学生认为:2.95≈3.0。
面对学生出现的两种不同答案,我突发奇想:何不组织一场辩论赛呢。于是我开始组织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辩论。学生争论十分热烈,互相不服输,这时有学生提议: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通过争论后,各自看书才统一了认识。
本堂课中学生时有出错的地方,这说明学生是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应该允许有错,“失败是成功之母”。由于学生的出错,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这样既使学生弄清了“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第三招: 巧化 “意外资源”——促进提升
我們都知道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有时课前的精心设计还不如学生的一句话来的巧妙。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巧化 “意外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面积含义中有这样一个难点,就是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备课之始我预设了三种教学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方格图比较法。可是在我小结完以上三种方法时,又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说:“我还有一个方法。”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我量出左边的图形是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右边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也是2厘米,因为一条边都是2厘米,所以另一条边长的那个图形面积就大。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这个也可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只是要具备一条边相等的条件才可以进行比较。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运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如此做法不仅突破的了教学难点,而且为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推导作好了铺垫。可见,对“意外”的巧妙处理是驾驭课堂教学和灵活捕捉临时资源的关键。学生的“意外”,看似打破了教师的计划,但教师机智的化解,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更妙的是在情境中学会了思考,掌握了知识。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因势利导,机智的应对“意外”,学会换角度思考并引发出更多的新意,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以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