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创新是运用知识,变知识为智慧和能力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展望未来,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继续进行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最基本的仍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学生对某一事件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只要引导得好,兴趣就变成了积极性和责任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迅速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已成为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请教老师,自我摸索,找到了以下三条途径: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惟书”不“惟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其次,我让学生在一开始初读课文后,大胆找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之处,使其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地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刚开始时,学生的质疑水平肯定不尽人意,甚至会让教师觉得毫无价值。此时不要着急,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甚至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教《争论的故事》一课时,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刻问学生有何疑问。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补充的情况下,发出了这样一连串的疑问: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是怎样?这样,渐渐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的兴趣。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问题,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问题,要向学生说明。
二、激发想像,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其观察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事物,在平时的阅读和日记中逐渐反映出来;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其运用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作文训练当中,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2.启发引导,拓宽想像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我设下了这样的疑问:汤姆可不可以不放掉这条鱼呢?班上立刻就有一些小机灵说可以不放,他们的理由是:汤姆悄悄地将鱼藏在自己的包中,就能不让父亲知道!我并未当场否定他们,而让他们耐心地听取别的同学的观点。学生们结合父亲的为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由此联系到我们日常做人应有的准则,取得了良好的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良好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选”字,有的学生说是先生在走路;有的说是先走的人能得第一;有的说“选”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任务——记住了“选”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
2.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联系起来去分析、理解,就不仅能读懂课文,而且能使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创新性地教学。
(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中心校)
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展望未来,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继续进行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最基本的仍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学生对某一事件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只要引导得好,兴趣就变成了积极性和责任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迅速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已成为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请教老师,自我摸索,找到了以下三条途径: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惟书”不“惟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其次,我让学生在一开始初读课文后,大胆找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之处,使其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地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刚开始时,学生的质疑水平肯定不尽人意,甚至会让教师觉得毫无价值。此时不要着急,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甚至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教《争论的故事》一课时,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刻问学生有何疑问。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补充的情况下,发出了这样一连串的疑问: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是怎样?这样,渐渐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的兴趣。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问题,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问题,要向学生说明。
二、激发想像,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其观察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事物,在平时的阅读和日记中逐渐反映出来;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其运用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作文训练当中,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2.启发引导,拓宽想像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我设下了这样的疑问:汤姆可不可以不放掉这条鱼呢?班上立刻就有一些小机灵说可以不放,他们的理由是:汤姆悄悄地将鱼藏在自己的包中,就能不让父亲知道!我并未当场否定他们,而让他们耐心地听取别的同学的观点。学生们结合父亲的为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由此联系到我们日常做人应有的准则,取得了良好的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良好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选”字,有的学生说是先生在走路;有的说是先走的人能得第一;有的说“选”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任务——记住了“选”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
2.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联系起来去分析、理解,就不仅能读懂课文,而且能使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创新性地教学。
(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