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能主动到心理咨询门诊咨询的学生却只有l%~2%,与有20%左右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相比较,相差甚远,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政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其思想,进而指导其社会行为。两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相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和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的老师以及各级学生工作干部与全校学生进沟通的。在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育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也没有截然分开。实践也证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变“等学生上门咨询”为“主动登门诊疗”。这就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果。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把握结合度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如心理负担、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等。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要把握好结合度。对心理、精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认识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对因这两方面因素交织而产生的问题,可以从心理方面切入。把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非思想性、非政治性、非道德性的纯心理的问题,但不宜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心态的进一步扭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要给予热情、细致的关心,了解他们致病的原因,主动与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反映情况,配合心理治疗,在灌输正确思想的同时,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排除致病因素,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结合。对此,存在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獨立性和特殊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把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发展中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把两者真正结合进行,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家校沟通,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绝大多数家长虽然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往往偏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其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健康。实施家校沟通,就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佳。
3.摆正位置,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在医治大学生心理精神疾病的同时,有责任向学生指出更高的目标,培养他们确立更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削弱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两者的位置不能颠倒。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能主动到心理咨询门诊咨询的学生却只有l%~2%,与有20%左右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相比较,相差甚远,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政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其思想,进而指导其社会行为。两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相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和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的老师以及各级学生工作干部与全校学生进沟通的。在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育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也没有截然分开。实践也证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变“等学生上门咨询”为“主动登门诊疗”。这就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果。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把握结合度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如心理负担、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等。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要把握好结合度。对心理、精神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的、思想认识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对因这两方面因素交织而产生的问题,可以从心理方面切入。把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非思想性、非政治性、非道德性的纯心理的问题,但不宜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心态的进一步扭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要给予热情、细致的关心,了解他们致病的原因,主动与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反映情况,配合心理治疗,在灌输正确思想的同时,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排除致病因素,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结合。对此,存在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獨立性和特殊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把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发展中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把两者真正结合进行,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家校沟通,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绝大多数家长虽然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往往偏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其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健康。实施家校沟通,就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佳。
3.摆正位置,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在医治大学生心理精神疾病的同时,有责任向学生指出更高的目标,培养他们确立更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削弱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两者的位置不能颠倒。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