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入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美,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此,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让学生反复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所在。朗读能有感染性地表达课文活生生的思想、丰富的情感、鲜明的形象,从而使听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受到感染。正因为朗读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应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范读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爱听爱读。一段朗朗上口的朗读示范,抑扬顿挫,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趁早感受母语朗读的神奇魅力,自然而然地萌发出對朗读的热爱和兴趣。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很少接触课文的朗读。可是,就在这个阶段中,也不能忽视朗读教学。如果能经常动情地讲一些故事、读一些儿歌、吟唱一些优美语言片段,学生通过听听读读唱唱,自小受到朗读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对听朗读、念儿歌发生了兴趣。经过“汉语拼音”、“拼音识字”和“看图学词学句”的学习之后,学生就开始学习课文了。为了引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教师不断地范读很有必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声音,有声有色,一定能在孩子心里产生永久的记忆,促发学生模仿朗读的动机。从学生中挑选一些有朗读天赋的去示范,也颇有感召力,特别是让那些好胜心强,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抢着去范读,对班中形成浓厚的朗读气氛有很大的带动力。范读是一种示范,要使学生听出“范”来。及时有效的评论和鼓励尤显得必要。其次是播放好的朗读音带,选择不同风格的朗读带子,上一上朗读欣赏课。安排朗读训练计划,把朗读训练与中华精粹文化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目标,常活动。
  二、注重指导、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这是对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不准的生字、词,查字典、注拼音,尤其对个别字的读音加强练习,力求把每个生字都读准确;最后,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做到朗读课文时发音准确。
  2.流利的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停顿适当,语气连贯,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的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会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读破句子的现象也就减少了。但流利的读并不是一口气把文章读完,还要做到停顿适当。
  3.有感情的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使读者感到“心领神会”。读者要设身处地的,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或是憎恨的,是喜悦或是悲伤的,是同情还是厌恶的,只有这样朗读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读为本”,搞好朗读教学,从低年级起,关键之一是培养好的朗读习惯,让好的朗读习惯成为好的朗读能力的组成。
  1.注意“字正腔圆”的吐字训练。学前教学的模式,养成了儿童唱读的习惯,学生吐字拖泥带水,读书喜欢带“把儿”。低年级语文老师在开学以后一定要利用范读狠狠纠正。在我们这儿,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会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使学生在朗读时能咬准字音。同时注意加强停顿、换气、标点符号、语速等读书基本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培养学生多读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课外,注意培养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朗读课文的习惯。每天的早读课,要求学生晨读。每篇课文都要求读熟,有的还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看课外读物时读出声音来。鼓励学生收听广播,欣赏和学习朗读技巧。班级经常举行朗读比赛给学生创造了练习朗读的机会。
  3.注意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会听会读是个有机的整体,不会听,也就难以读得好。尊重别人,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这是第一要求。其次,培养学生挑别人朗读毛病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听别人朗读,发现朗读中的问题,提出意见。通过训练,学生会听,会“挑出”别人朗读中的毛病。这不仅是同学之间互“挑”毛病,更是自我提高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和“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朗讀习惯,对今后的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设置探究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中的常见现象,问题设计也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问题设计立足课堂、结合时代气息、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成出一节具有灵动气息的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課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设计应强调生活
活动主题目标:(1)通过对家乡的考察、搜集资料、整理研究,增加学生对家乡风景名胜、物产文化的了解;(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发现,并且感受家乡的美丽、变化,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心理体验;(3)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美好的志向。  活动形式:分组体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准备:(1)全班同学分组搜集、整理跟家乡有关的资料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爱恩斯坦说: 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当学生真正喜爱所学的东西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后进生来说,兴趣更是他们学好英语的前提,
<正> 企业“转轨变型”,其活动范围由单纯生产扩大到既生产又经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随之扩大工作领域,在企业的决策、生产、销售、分配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经营的中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双方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学会听说
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学提供参考,增强初中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正>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实行民主管理、开展日常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的基本阵地。第二汽车制造厂从一九七五年起就重视抓班组建
<正>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列宁曾经指出:“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恩格斯在论述政治对经济的反
<正> 前不久,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建安公司安装队,发生了一起“甘蔗事件”,很是耐人寻味。那天下午,安装队的领导发现五名工人在班上吃甘蔗,批评他们违反劳动纪律。工人不服,发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