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教育之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科学课程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充分关照童趣,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趣味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真实生动的,而生活之中处处都蕴含着科学,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注重生活化、趣味化,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
  1. 选择学生所熟悉的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学生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精心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索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帮助他们获取生活中的科学经验。如:鸡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小朋友们很熟悉它。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鸡蛋里面有蛋清和蛋黄,懂得蛋清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起着为小鸡提供充足水分的作用;在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同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区分出生鸡蛋和熟鸡蛋,发现熟鸡蛋会旋转,生鸡蛋不会旋转的秘密。还有科学活动“植物出现了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及“昼夜变化”等,由于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有话可说,增强主动性,激起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 选择学生所感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兴趣,做一个有心人,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记录下来,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吃饭了,爷爷发现每天喝的绍兴黄酒没有了,于是,我马上拿起酒瓶到小店去打酒。售货阿姨用漏斗向瓶里装酒,酒一下子进不去,过了一会儿才进去。这是为什么呢?” 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经过质疑与讨论,学生深入地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二、教育活动日常化、游戏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我们不仅应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科学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要善于抓住偶然的契机,抓住孩子的天性来进行科学教育,把日常生活当成科学教育的阵地。
  1.抓住偶然的契机,及时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隐藏着科学教育的契机。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或出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事物或现象,及时组织、指导孩子进行探究,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将一切有利因素变成良好的教育素材,真正做到,时时都是教育之时,处处都是教育之地。
  2.抓住孩子的天性,及时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求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方式不是枯燥的,而是把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体现。游戏既可以吸引儿童,又可以帮助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感情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为了运用“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的性质”这一新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娃娃空中芭蕾”等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用一块条形磁铁在娃娃的下面进行控制,使娃娃在空中跳转圈舞。这个环节使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由此可见,巩固旧知识,运用新知识,都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
  三、教育环境自然化、情境化
  科学教育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扩展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
  1.善于利用自然环境,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
  大自然蕴涵着无穷的神奇与奥秘,同时大自然又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因此,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地文化,为孩子们创设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触摸、去聆听、去观察、去探索。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
  2.敢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应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鉴于学生的心理,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生活处处皆科学,科学无处不在。因此,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合理选择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内容,把科学教育活动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使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指导于学生生活。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限期患者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单纯放射治疗、手术+化疗、
“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意境教学,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借助教材,挖掘意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现行音乐教材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出美的种子。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自然万物,都起源于对事物本身的惊异、好奇。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纵观数学教学,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
汉语拼音是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也是学生识字的重要工具,而识字又是学生进行阅读、习作等学习的基础。所以,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基础的基础。但近年来,学生在汉语拼音的掌握与运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形近字母混淆;声调读不准确;不能正确、熟练地拼读和书写音节……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因此,我与学科工作室成员、一线优秀低年级语文教师等,对教材内容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半数以上,病死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宫颈癌采用单纯于术或放疗即可获满意疗效,中晚期则以放疗为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变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中,有关五大领域中的社会领域目标中就有一条“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就是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时期的自律性虽然还没有具体地展现出来,但正在孕育着,我们的教育要随时准备催发幼儿自律的幼芽,要在幼儿的认知领域里对幼儿进行培养。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现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颈部吻合的方法.方法采用食管黏膜对胃黏膜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食管肌层对胃浆肌层间断缝合.结果全组180例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死亡率1.1%,
电子出版物市场出现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其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漏洞,也暴露了这个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