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水族闹春”的文化解读与传承研究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江县“水族闹春”起源于清末民初,流传至今一百余年,本文对水族闹春的起源发展和保护传承问题进行研究,在其他学者对四川民间信仰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清代《新宁县志》记载的龙神、水神、雷神、土地神等祠庙,尝试性提出:开江水族闹春的出现源于传统农业社会对掌管雨水、农业丰收等自然神灵的崇拜与祭祀,赋予水族闹春以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最后对如何保护和传承水族闹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水族闹春”;传承;文化;解读
  一、“水族闹春”概述
  “水族闹春”产生并发展于开江县普安镇,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同时,也是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本土化仪式。在笔者的田野调研中,访谈对象关于“水族闹春”起源的具体时间大都不清楚,现在开江地区流传的“水族闹春”最终简化为可在舞台上表演的大众娱乐性舞蹈,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关于“水族闹春”的起源、发展如下所述。
  (一)“水族闹春”的起源和发展
  开江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全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集中,而且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农业气候条件好,该县以农业种植为主,自开江修建各种水库和防洪堤坝后,该区域水资源状况较新中国成立初期明显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受到降水灾害的威胁。
  早年间开江县降雨量集中,加上县城全境河流较少,仅有流经普安镇的两条河流,由于区域地势平坦,河道流通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给种植业造成极大损失,使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后来,当地百姓每当在播种之前和收获之后都会举行仪式活动、祭祀土地和龙王,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减少意外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后这种对土地和龙王的祭拜逐渐延续下来,并成为一个固定的民间活动,被访谈者A如是说。这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水族闹春”较为通顺和完整的访谈资料,其余的访谈对象要么说不清楚,要么说法前后矛盾,但关于“水族闹春”起源共同的说法是:早先求雨保丰收的一项活动。
  在访谈中,访谈对象最早关于“水族闹春”的记忆大都是从家中长辈的口中一代代传下来,目前也没有关于“水族闹春”起源的明确时间记载和最早的场景描述。不同访谈对象对“水族闹春”的产生时间也有不同的说法,笔者基于访谈,加上在开江县调研过程中从当地县文化馆提供的一份“水族闹春”傳承谱系图上可知:第一代传承人出生于1875年;第二代传承人出生于1911年;第三代传承人出生于1932年,从小学艺;第四代传承人出生于1947年,从小学艺。据此可推断,“水族闹春”最晚约在民国时期便已出现师徒间传承的形式。至于“水族闹春”活动的最初情景,访谈对象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由于所有访谈中访谈对象A的年纪较大,他只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参加水族闹春的场景:演出的队伍走街串巷进行表演,每家每户都出来观看,小孩子们跟在后面玩耍嬉戏,十分热闹。他说水族闹春的表演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逐渐没落,无人问津,直到2000年左右才被重新编排整理,又得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娱乐方式逐渐增多,加上“水族闹春”传承人和服饰模型制作人老龄化的问题,“水族闹春”作为开江地区本土的民间文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4年,开江县政府和文化馆借着非遗保护的东风,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专门找到当时唯一的传承人,重新改进服装的制作工艺,重新编排简化舞蹈动作,才使“水族闹春”这一民间舞蹈重新进入大众视野。2011年,该传统舞蹈入选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此时的“水族闹春”已经成为一个方便登台表演的舞蹈节目,其文化寓意基本消失。
  (二)“水族闹春”的现状
  目前开江地区流传的“水族闹春”是经过多次调整、优化之后的版本,不论服装道具还是舞蹈的编排都经过简化,使之更加有利于传承和适应舞台表演的场景,并多次登上舞台进行表演,受到人们的欢迎。
  “水族闹春”这一民间舞蹈借鉴了古代“水漫金山”神话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逗蚌人的引导下,伴随着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器铜锣的开场,蚌壳精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时而婀娜多姿、惊艳娇媚,时而羞容闭合,妙趣横生;随后,鲤鱼精、乌龟精、团鱼精、虾子精等精灵陆续登场表演,它们神情各异,千姿百态,有的欢跃灵动,扭肢摆尾,有的步履蹒跚,气定神闲,还有的幽默滑稽,左顾右盼……通过不同扮演者的生动表演,加上底蕴浓厚的传统戏曲服装、惟妙惟肖的彩绘水族道具,整个舞蹈把蚌、鱼、虾、龟、鳖等水族精灵们起舞闹春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伴随着绚丽烟花的烘托,使其场面流光溢彩,热闹非凡。这是调研中关于现存的“水族闹春”登台表演场景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到目前该舞蹈已经简化为一个表演节目,仅剩娱乐、艺术两大价值,访谈对象口中祈雨保丰收的寄托已经丢失,这或许跟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人们不再“靠天吃饭”,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族闹春”,其文化内涵格外重要,因此,接下来将尝试性分析和复原“水族闹春”的精神寄托。
  二、“水族闹春”的信仰文化
  开江作为川东地区的内陆小城,为什么会形成别具一格、风格独特的 “水族闹春”“水族朝圣”等传统民间舞蹈?孙和平认为,其主要反映了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移民群体对他们的原居地水文化、水神崇拜的记忆与思念,更表达了开江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形成的盼水、求水强烈的精神愿望和追求。据说,“开江”县名的由来就包含了人们对水资源的追求和盼望,希望开出一条江河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寄托了开江百姓世代盼水、治水、蓄水、亲水等精神文化。
  林移刚曾对清代四川省的民间信仰进行整体探讨,在其基础上发现清代新宁地区的民间信仰有以下几点:一是建有龙神祠,有民众向龙王祈雨的仪式;二是形成雷祖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各种各样的赛事活动庆祝雷祖的诞辰,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雷神负责掌管农业万物生长和降雨等职能;三是每当插完秧苗之后,人们还要对土地神田祖进行祭祀,以祈求幼苗的茁壮成长和稻田丰收;四是清代移民后新宁县江西移民所建的萧公庙改名水神庙。从中可以看出清代新宁地区的民间信仰基本形态,当时的人们都普遍祭祀龙神、雷神、萧公等水神神灵,也有祭祀土地神的现象,民众通过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   在“水族闹春”出现之前,开江地区已经出现了对农业种植相关神灵的祭祀和信仰崇拜,不妨大胆假设水族闹春是清代新宁县众多神灵信仰的延续,正因为如此才逐渐演变出水族闹春这一祭祀仪式和民间娱乐舞蹈,早先人们在耕种或插秧完毕后通过举行水族闹春仪式来表达对土地神、水神的祈求和祈祷,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身演变,逐渐成为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水族闹春”。
  三、“水族闹春”的保护与传承
  虽然开江“水族闹春”被逐步列入达州市、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因为相关文字、影像资料的缺乏,加上如今传统民间艺人的传承断代,水族模具、服装制作手艺人的老龄化,使“水族闹春”这一民间传统舞蹈仍然面临着淡出人们视野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该项非遗十分关键,结合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尝试给出以下建议对该舞蹈进行保护。
  (一)加大新一代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能详细了解非遗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是非遗传承的主体和活的文化宝库。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现有传承人保护的同时,应着重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使传承后继有人。对舞蹈“水族闹春”而言,目前的传承人已到第八代,针对传承人年龄较大和人数较少的问题,应广泛选拔热爱舞蹈和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为年轻人传承民间舞蹈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对传承人的认定和资助政策仍不完善,应适当放宽认定条件,提高补助标准,县文旅部门还应经常组织新一代传承人开展舞蹈培训,强化舞蹈技艺和舞蹈文化的传授,更好地传承水族闹春民间舞蹈,普及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二)倡导社区居民的参与
  目前,“水族闹春”这一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仅有非遗传承人在负责,每当表演“水族闹春”时,非遗传承人负责召集和组织舞蹈的参与人员和协调服装服饰等工作,没有演出任务时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形成一整套固定的表演班子。针对此种现象,可以倡导社区群众参与到“水族闹春”的舞蹈表演中,由原先作为欣赏者、旁观者的社会公众转变为参与者、保护者,扩充表演队伍,比如,可以召集当地社区喜欢舞蹈的居民组成固定的舞蹈演出组,定期在社区组织舞蹈演出或者“水族闹春”的舞蹈竞技比赛等活动,真正调动和提高社区群众参与传统舞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既能对传统舞蹈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加强校地合作,解读文化内涵
  目前,“水族闹春”的舞蹈价值主要侧重于娱乐价值,而其包含的文化价值则缺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有能力组织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对“水族闹春”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实践等研究,可以赋予“水族闹春”新的文化内涵与符号,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将该舞蹈引入课堂教学,动员学生继承和弘扬本地区的传统优秀舞蹈,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舞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定期举办关于“水族闹春”的舞蹈比赛活动,使该舞蹈在校园内、高校间广泛传播,为“水族闹春”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另一传播途径和平臺,突破“水族闹春传播”的地域限制。
  四、结语
  本文通过田野调研获得的资料,梳理了“水族闹春”产生的缘起及发展过程,得出“水族闹春”起源于古时人们在农业种植时祈雨保丰收的民间活动。当前,“水族闹春”在开江地区已经演变为登台表演的民间舞蹈,为丰富其文化内涵,笔者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尝试性分析水族闹春背后的文化符号,结合清代《新宁县志》中关于开江龙神庙、天后宫、禹王宫、萧公庙等宫祠的记载,提出“水族闹春”是清代开江县民间信仰的延续和继承,最后针对如何保护和传承水族闹春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孙和平.开江文史典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2]林移刚.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周志鸿.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0(11):95-98.
  (作者简介:石亮亮,男,硕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旅游)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流体艺术是属于抽象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抽象艺术指的是对现实自然等动植物、形状、形象等造型通过简化或完全抽离的手法来进行绘制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抽象艺术在美的表现上普遍会运用绘画的造型、点线面排序和色彩的组合形式来进行平面上的构成。从整体上看,20世纪的现代抽象艺术本质上是画家对美术传统写实绘画在写实性上的一种反思与反叛。现代抽象艺术画家反对传统美术绘画客观地描绘自然物象的形式,而主张绘
摘要:《白鹿原》作为陈忠实的代表作,呈现了渭河平原五十年的变革与发展,虽然作品完成于当代,却秉持着现实主义的精神,再现了传统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和内在丰厚性。《白鹿原》中折射出来的传统作为人类生活积淀,既融入了影响深远的民族心理,又带有封建性印记的落后思想。本文主要以陈忠实的“文化理想”为切入点,探讨这种文化对人物行为和命运的影响,挖掘人物不同命运背后陈忠实所寄寓的对文化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白鹿
摘要:一首好的音乐往往就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在电影中表达叙事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语言”“画面”,但是都离不开音乐对其内容的补充,或者说,音乐具有表达银幕之外的叙事能力,具备表达抽象的作用。本文对动漫电影中的音乐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漫电影;音乐;应用  在看恐怖电影时我们往往有这种感觉,当我们关闭声音的时候,恐怖片往往就变得不那么恐怖了。小时候我们看《猫和老鼠》关注的可能只是动画,而今再看却
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望得更高,走得更远。那么,临摹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种方式。谢赫在《画品》的六法论中提出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之一是“传移模写”。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去临摹,认为临摹是枯燥的,是在模仿别人的东西,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另辟蹊径,注重自身风格,结果导致平庸的作品大量出现。原因是他们不注重文化历史的传承,不会取其精华,作品看不到作者的知识厚度、认知结
摘要:伴随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电影镜头使舞蹈焕发出新的活力,大量的舞蹈电影、舞蹈纪录片、舞蹈电视节目等新形式百花齐放。“镜头下的舞蹈,舞蹈中的电影”,在镜头下舞蹈与媒体的融合与磨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无论是DV8身体剧场的舞蹈影像作品还是BBC的影像舞蹈计划,它们都更加趋近于“影视”作品。笔者通过整合镜头基本语汇与舞蹈艺术相通之处的临界点,进行一次更加趋近于“舞蹈语言镜头
摘要:舞蹈表演属于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表演在视觉上可以为观众提供非常好的欣赏体验,与其他艺术形式对比,具有一种特殊的美。舞蹈表演内涵的展示是表演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具备较高的情感表现力。本文从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舞蹈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强化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表达 重要性  舞蹈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
中国设计学学科在规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加强设计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规律研究,包括设计学的学科属性、体系及教育研究.本文主要是探讨设计学的学科体系与人才评价机制问题.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为人们的阅读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服务,有利于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和运营中,其中的服务体系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完善的策略,以期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体系 建设  公共图书馆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建设,如此才能实现理
老头甲:哎,有空不,帮我个忙?  老头乙:帮你个什么忙?没空。有空也不乱帮忙。你没听说过吗?帮忙都是帮倒忙。  老头甲:说的也是。我要说的也正是您这意思。  老头乙:有这么巧吗?  老头甲:我想请您跟我一起说段相声,教训教训我那爱帮倒忙的孙子。  老头乙:哎,还真和我想一块儿去了,看来,这忙我非帮不可了。说吧,你那孙子怎么给你帮上倒忙了。  老头甲:最近啊,我网购了一台老年代步车。  老头乙:是吗
期刊
摘要:“音乐神童”莫扎特是18世纪古典音乐的创始人之一,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当属歌剧音乐。莫扎特一生成功创作了许多著名歌剧,独特的歌剧创作展现了他自身的各种优秀品质,他也被人们称为“歌剧史上的四大巨头”之一。他认为,歌剧中最重要的是音乐,所以他所创作的歌剧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在其众多的歌剧作品中,《唐璜》中的音乐无疑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  关键词:莫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