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和雷替曲塞分别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和雷替曲塞分别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47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随访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位PFS和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II级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III-IV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卡培他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获得相近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的动脉压监测及专职护理在腹腔镜大体积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于我院200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128例肿瘤直径大于6厘米的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分为持续有创的动脉压监测及专职护理组(continuous 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full-time nursing,CIAPM)和常规护理组(routine nursing,RN),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预后营养指数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白蛋白变化的影响和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1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术前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标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白蛋白水平及下降率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计算出术后90天死亡事件发生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中微小RNA(microRNA,miR)-9和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及其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系HL-7702,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2.1-7,处理细胞分miRNA NC组、miR-9 inhibitor组、顺铂(CDDP)组、CDDP+miRNA NC组、CDDP+miR-9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9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LSD1和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卵巢癌手术标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SD1、PTEN在人卵巢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LSD1和PTEN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卵巢癌组织中存在LSD1异常高表达,发现LSD1与PTE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4).结论:LSD1可能与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LSD1有望成为卵巢癌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独特的分子标志物.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的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阑尾G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阑尾GCC的患者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与特殊染色检查及预后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阑尾GCC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7岁.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急性阑尾炎.病理组织学观察3例均可见阑尾GCC的经典特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辅助中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YFRA 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3个月,同时口服消癌平片;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治疗结束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6.0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测定血清CYFRA 21-1水平及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总体有效率
血管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约占所有良性肿瘤的7%[1],最常见于皮肤、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1].胃肠道血管瘤很少见,发生于肠系膜者更罕见[2].有关肠系膜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国内外均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 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妇科肿瘤全麻剖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和B组(n=30).术毕前30 min给予预防性镇痛,A组羟考酮0.10 mg/kg,B组羟考酮0.15 mg/kg.分别记录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评分、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静态NRS评分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与A组相比,RSS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造影剂具有纳米级粒径,在成像方面有多种优势,容易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性,在肿瘤诊疗中有一定意义.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不仅可以结合超声成像、荧光探针及铁粒子等增强成像效果,还可以包裹肿瘤靶向药物进行药物靶向递送、作为载体和免疫增强剂携载目的基因进行基因转染、促进肿瘤的免疫治疗,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本文针对超声纳米微泡造影剂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