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价飞涨的年代,带孙都得“有偿”了,还有什么不能有偿?可谁能说这只是钱上的事,有时候,钱的背后总是有些与钱无关的事儿?
带孙子也要收费了
“神马”?带孙子也要收费?
在一个名为《女婿已经3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中,网友“您好”诉说了被女婿拖欠“带孙费”的遭遇:“外孙从生下来之后就在我这里生活,刚开始因为生活费的问题我不想给他们带孩子,后来谈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作为带孩子的费用,我才答应下来。但女儿女婿持续给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女婿单位效益大不如前,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原来的三成了,就一直以此为由拖欠了我3个月的生活费。大家说说,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孩子?”
“您好”还在帖子里陈述了收取“带孙费”的理由:“别人请我去带孩子至少都是2000元一个月,后来看着是自己亲外孙的分儿上,我就给他们打了5折。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我们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帖子一出,就遭到无数板砖。有人说,怎么什么都扯到钱上?其实亲情才最重要,要付“带孙费”还不如请保姆,保姆哪里做得不好还可以直说,可长辈做得不好还不能说。还有人说,子女支付了“带孙费”,严格来说就是消费者,假如孩子出现意外,可以向父母索赔吗?让老人带孩子,给生活费是应当的,但要上升到“劳务费”、“辛苦费”的层面,情感上难以接受。
的确,一提到“带孙子”,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含饴弄孙”的美好,这怎么能跟钱扯上关系?而且还是老人主动提出来的,是不是有些“无情”?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不能一味地谈感情,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不能让老人又流血又流汗。给保姆工资也是给,为什么不能给老人?凭什么老人就一定要无私地付出,养完儿女还要养孙子?
这“带孙费”到底该不该要、该不该给?
都是物价上涨惹的祸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9%,特别是食品、居住类支出大幅上涨。有人感言,以前100块钱能买到的面粉,一个大人扛着都费劲,可现在呢?一个孩子都可以拎得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已经实实在在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老人既要管自己的吃穿,又要管孩子的吃穿,哪儿有这么多钱?所以向儿女索要费用也是情有可原。
除了平头百姓,还有法律人士站出来为老人摇旗呐喊,从法律高度直指“有偿带孙”的合理性:老人对子女的孩子没有直接抚养义务,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一定的报酬。
争辩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却是,“有偿带孙”并非个案。在另一个帖子《婆婆帮我带孩子,竟索要“带孙费”》中,婆婆对儿媳说道:“我给你带孩子,你又不给我一分钱,还嫌我这不好那不好,别人给媳妇带孩子都要拿工资的。”这话外音已经很清楚了:要么你给钱,要么你就闭嘴。
大胆提出“给钱”的不只是婆婆、岳母,连亲生父母都开始和儿女谈钱了。有新闻报道称,现在儿女回父母家蹭饭吃被要求交伙食费,原因就是:物价上涨太厉害,吃不起了!
一个个新现象的出现足以说明:如今,金钱关系正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家庭关系中。这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金钱和情感的那点儿事。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面对新气象的正确心态:不要一谈钱就觉得是庸俗,一谈钱就认为是亲情物质化,没准这种新现象,恰恰说明小家庭和大家庭的界限正在慢慢清晰。同时,如何不让金钱的出现掩埋了宝贵的亲情,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专家点评
多数中国人的家庭,人们是避讳谈钱的。可如今,有人连带孙子都开始谈钱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有偿带孙”的是与非
也许有人认为,“有偿带孙”都是钱闹的,可钱又有何罪?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网友“您好”在处理亲情和金钱的关系上就犯了大忌,她的一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理,比如说已经给女儿女婿“打了5折优惠”,可她忘记了,带孙子和普通劳务合同并不能相提并论,这里面的亲情和孩子给她带来的快乐岂可用“5折优惠”来衡量?
子女给老人补贴孩子的生活费是应该的,但当子女确实遇到困难,作为老人,首先应该想到如何一起渡过难关,而不是急着索要“带孙费”,甚至考虑要不要继续带孩子。这种想法犹如落井下石,听着实在让人心寒。如果此时老人能多关心、体贴子女的难处,大度地表示生活费等他们情况好转后再说,我想子女们日后自然会感恩图报的。“您好”还可以再换个角度想想,等她老了、病了的时候,难道也要先把钱准备好,才能叫子女来照顾自己吗?如果钱用完了,子女可以像劳务人员一样不付费就离开、弃她不顾吗?
当然,并不是说老人要求“带孙费”就是不合理的。毕竟,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道义的角度,他们都没有带孙子的义务,这是两个家庭的界限,不能弄混。老人向子女提出“带孙费”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他们对于家庭和责任的界限感在增强:什么责任该自己承担、什么责任该子女承担。如果老人的要求提得合理、恰当,反而可以促进子女的成熟,让子女对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负责。有些子女,尤其是“啃老型”子女不管父母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就把孩子往父母那里一丢,然后撒手不管,别说孝敬父母的辛苦费,就连孩子的基本生活费都一分钱不出,认为父母理所当然该给自己带孩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自私、不负责任的,老人理当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甚至可以把孙辈的花费记账明示,让子女承担起他们的责任,没必要不好意思。
如何谈钱不伤感情
既然钱的问题在如今的家庭关系中无法回避,那么对于谈钱的事儿,也用不着畏之像洪水猛兽,提都不敢提。当然也绝不可走到另一个极端,置亲情于不顾,一切向钱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弄清楚孰轻孰重,把握好原则和尺度。
对于长辈来说,不管是充当孙子的主要抚育人还是起辅助作用,都应以亲情为出发点,否则获得了蝇头小利却失去了情感回报,岂不是得不偿失?
对子女来说,不能认为父母帮助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打着亲情的旗号向父母索取无度。当不得已要麻烦父母的时候,应时时怀抱感恩之心,自觉地从情感、物质上主动给予回报,对老人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费用要求应尽力满足,多考虑老人的难处和揣摩他们的心理。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子女愿意给他们钱花的这番心意。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给老人的钱最后他们也大多花在孙子身上。可见,亲情和金钱也可以流动交织成正向的循环。
带孙子也要收费了
“神马”?带孙子也要收费?
在一个名为《女婿已经3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中,网友“您好”诉说了被女婿拖欠“带孙费”的遭遇:“外孙从生下来之后就在我这里生活,刚开始因为生活费的问题我不想给他们带孩子,后来谈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作为带孩子的费用,我才答应下来。但女儿女婿持续给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女婿单位效益大不如前,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原来的三成了,就一直以此为由拖欠了我3个月的生活费。大家说说,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孩子?”
“您好”还在帖子里陈述了收取“带孙费”的理由:“别人请我去带孩子至少都是2000元一个月,后来看着是自己亲外孙的分儿上,我就给他们打了5折。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我们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帖子一出,就遭到无数板砖。有人说,怎么什么都扯到钱上?其实亲情才最重要,要付“带孙费”还不如请保姆,保姆哪里做得不好还可以直说,可长辈做得不好还不能说。还有人说,子女支付了“带孙费”,严格来说就是消费者,假如孩子出现意外,可以向父母索赔吗?让老人带孩子,给生活费是应当的,但要上升到“劳务费”、“辛苦费”的层面,情感上难以接受。
的确,一提到“带孙子”,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含饴弄孙”的美好,这怎么能跟钱扯上关系?而且还是老人主动提出来的,是不是有些“无情”?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不能一味地谈感情,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不能让老人又流血又流汗。给保姆工资也是给,为什么不能给老人?凭什么老人就一定要无私地付出,养完儿女还要养孙子?
这“带孙费”到底该不该要、该不该给?
都是物价上涨惹的祸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9%,特别是食品、居住类支出大幅上涨。有人感言,以前100块钱能买到的面粉,一个大人扛着都费劲,可现在呢?一个孩子都可以拎得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已经实实在在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老人既要管自己的吃穿,又要管孩子的吃穿,哪儿有这么多钱?所以向儿女索要费用也是情有可原。
除了平头百姓,还有法律人士站出来为老人摇旗呐喊,从法律高度直指“有偿带孙”的合理性:老人对子女的孩子没有直接抚养义务,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一定的报酬。
争辩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却是,“有偿带孙”并非个案。在另一个帖子《婆婆帮我带孩子,竟索要“带孙费”》中,婆婆对儿媳说道:“我给你带孩子,你又不给我一分钱,还嫌我这不好那不好,别人给媳妇带孩子都要拿工资的。”这话外音已经很清楚了:要么你给钱,要么你就闭嘴。
大胆提出“给钱”的不只是婆婆、岳母,连亲生父母都开始和儿女谈钱了。有新闻报道称,现在儿女回父母家蹭饭吃被要求交伙食费,原因就是:物价上涨太厉害,吃不起了!
一个个新现象的出现足以说明:如今,金钱关系正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家庭关系中。这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金钱和情感的那点儿事。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面对新气象的正确心态:不要一谈钱就觉得是庸俗,一谈钱就认为是亲情物质化,没准这种新现象,恰恰说明小家庭和大家庭的界限正在慢慢清晰。同时,如何不让金钱的出现掩埋了宝贵的亲情,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专家点评
多数中国人的家庭,人们是避讳谈钱的。可如今,有人连带孙子都开始谈钱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有偿带孙”的是与非
也许有人认为,“有偿带孙”都是钱闹的,可钱又有何罪?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网友“您好”在处理亲情和金钱的关系上就犯了大忌,她的一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理,比如说已经给女儿女婿“打了5折优惠”,可她忘记了,带孙子和普通劳务合同并不能相提并论,这里面的亲情和孩子给她带来的快乐岂可用“5折优惠”来衡量?
子女给老人补贴孩子的生活费是应该的,但当子女确实遇到困难,作为老人,首先应该想到如何一起渡过难关,而不是急着索要“带孙费”,甚至考虑要不要继续带孩子。这种想法犹如落井下石,听着实在让人心寒。如果此时老人能多关心、体贴子女的难处,大度地表示生活费等他们情况好转后再说,我想子女们日后自然会感恩图报的。“您好”还可以再换个角度想想,等她老了、病了的时候,难道也要先把钱准备好,才能叫子女来照顾自己吗?如果钱用完了,子女可以像劳务人员一样不付费就离开、弃她不顾吗?
当然,并不是说老人要求“带孙费”就是不合理的。毕竟,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道义的角度,他们都没有带孙子的义务,这是两个家庭的界限,不能弄混。老人向子女提出“带孙费”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他们对于家庭和责任的界限感在增强:什么责任该自己承担、什么责任该子女承担。如果老人的要求提得合理、恰当,反而可以促进子女的成熟,让子女对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负责。有些子女,尤其是“啃老型”子女不管父母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就把孩子往父母那里一丢,然后撒手不管,别说孝敬父母的辛苦费,就连孩子的基本生活费都一分钱不出,认为父母理所当然该给自己带孩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自私、不负责任的,老人理当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甚至可以把孙辈的花费记账明示,让子女承担起他们的责任,没必要不好意思。
如何谈钱不伤感情
既然钱的问题在如今的家庭关系中无法回避,那么对于谈钱的事儿,也用不着畏之像洪水猛兽,提都不敢提。当然也绝不可走到另一个极端,置亲情于不顾,一切向钱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弄清楚孰轻孰重,把握好原则和尺度。
对于长辈来说,不管是充当孙子的主要抚育人还是起辅助作用,都应以亲情为出发点,否则获得了蝇头小利却失去了情感回报,岂不是得不偿失?
对子女来说,不能认为父母帮助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打着亲情的旗号向父母索取无度。当不得已要麻烦父母的时候,应时时怀抱感恩之心,自觉地从情感、物质上主动给予回报,对老人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费用要求应尽力满足,多考虑老人的难处和揣摩他们的心理。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子女愿意给他们钱花的这番心意。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给老人的钱最后他们也大多花在孙子身上。可见,亲情和金钱也可以流动交织成正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