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新知 积累素材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科技博览文章,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又能积累我们的写作素材。就内容而言,科技博览文章表达严谨、精准、翔实,尤其是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阐述各种社会问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这类素材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罗列、生硬地搬套、枯燥地叙述,而要灵活运用,才能让作文更出彩。
  如何在作文中灵活、有机地运用科技博览中积累的素材,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一、善于提取主题,化叙为议
  科技博览文章大多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为的是将某一专业知识介绍清楚。而我们在使用这些知识作为作文素材时,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将一种科技知识或现象迁移到写作话题中,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议论的方式,再辅以适当的感情色彩,这样就能使这类素材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既能论证观点,又能让文章具有新鲜感。
  请看以下片段:
  某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色的金盏花,面对如此悬赏,众多人员中有一位60岁的老太太也想试一试,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获得她的儿女们的支持,毕竟老奶奶年纪大了,儿女们都不看好她,瞎折腾什么呢,好好休养不好吗,凑什么热闹呢!
  老奶奶没有灰心,也没太在意,就当自己养养花也好。于是她决定一个人试试看。
  她洒下花种,花开时,精心挑选出颜色最浅的花,种子成熟后就把它们收集好。老奶奶就这般,春种秋收,四季循环,一年又一年,苦心人天不负,老奶奶终于培育出了白色的金盏花。
  该片段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白色金盏花的培育过程。这则来自于科普文章说明人工选择对于植物发展进化的意义的故事,本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样,这则科普小故事也被引用到了作文中,但其用意和含意都有了根本的变化。请看《被推送的“白色世界”》这篇文章的一个片段:
  当抖音、头条等智能软件不断给人类推送同类的信息,甚至跳过“同气相求”,直接进入到“同声相应”的交流时,人类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信息塑造。就像我最初因一时的好奇而选择了白色的金盏花,但智能推送就如同那位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选种培育的老奶奶一样,为我持续筛选、不断放大了这种选择,让一次偶然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让我的世界最终变成了“一片雪白”,从此再无姹紫嫣红。
  我们本希望大数据成为加深思考和自我认知的工具,却在潜移默化中被大数据困在了“茧房”中,当主动寻觅变成了被动接收,同气“相”求变成了同气“推”求,我们究竟是“更会思考”的芦苇,还是“被剥夺思考权利”的芦苇呢?
  在这篇作文里,“白色金盏花”成了“我”的“偶然选择”的象征,正因为“我”的一次“偶然选择”,“我”的世界从此“一片雪白”。作者借这个故事阐释了自我选择对于我们未来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同声相应”的弊端:世界丰富多彩,我们也应兼容并包。
  二、注重形象表达,化虚为实
  许多科技博览文章中常常会附有各种数据,数据虽然有清晰准确的一面,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数据所体现的意义,那么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模糊而乏味的概念。所以,在这类素材的运用中,我们不妨采用化虚为实法,尽量避免枯燥、单调的数据的大量出现,而用生活中那些普通人可以感知的形象化语言来描述,让读者产生共鸣。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篇科普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这里面有不少的数据运用。请看科普文章《黑洞是什么?怎么识别?》片段: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种黑洞?
  科学家认为,根据不同大小可以分为恒星级黑洞、星系中心超质量黑洞和原始黑洞。大质量恒星在引力坍塌后形成的黑洞就是恒星级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那些质量是太阳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的是星系中心的超质量黑洞;此外,宇宙中还存在很多小型黑洞,它们被认为是在大爆炸时形成的质量很小的原始黑洞。
  报道指出,目前的理论界普遍认为,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还有成千上万的恒星级黑洞。已知距地球最近的黑洞在大约1000光年以外。
  这段文字以一连串具体的数字介绍了黑洞的种类、质量和已知距地球最近的黑洞与地球的距离,属于平实的说明。一位考生别出心裁,将这样一些天文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当中,巧妙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各种“明星”在“坍塌”后造成的巨大的“负能量”。请看《当“恒星”蜕变为“黑洞”》的片段:
  在浩渺的宇宙空间,有一种黑洞,它们本由恒星在引力坍塌后形成。当它们还是一颗颗健康的恒星时,光芒万丈,温暖慈祥。可是一旦引力“坍塌”蜕变为黑洞,便会化身为一只只贪婪的怪兽,随口吞没它们曾经的死忠粉——那些曾经追随它们没日没夜围着它们转了数万万年的行星卫星,一起堕入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暗夜。
  再看社会上,诸如此类的“明星”蜕变为“黑洞”,然后吞没“行星”“卫星”的例子难道还少吗?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复可悲的事情!我们的追星一族,警惕啊!
  这位考生将恒星蜕变为黑洞并形成巨大引力吸附周边天体这一天文学知识借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中,以此来比喻社会上某些明星在蜕化变质之后对其粉丝造成的恶劣影响,进而呼吁追星一族须心存警惕,与明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写,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三、领会知识要义,灵活使用
  许多专业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免深奥难懂,而科技博览文章好就好在能将晦涩生僻的知识用文学的手法加以表达,具有科普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使之通俗易懂。我们在充分理解了某个专业知识后会发现,有些知识点甚至还带有某些哲理的意味,我们完全可以拓宽它们的使用范围,将完全属于科技知识的某些定律、原理运用到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上,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读一则科普文章的片段,体味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为“毛毛虫实验”:
  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法布尔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后来,科学家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着“毛毛虫”一样的毛病——亦步亦趋,不思进取,最终山穷水尽。一位考生由“毛毛虫效应”想到了社会上固守套路的人,或是由固守套路的人想到了“毛毛虫效应”。请看 《守旧与创新》作文片段: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后来被有人“翻新”成了这样:“其实地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没了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只有“走”才会有“路”;“翻新版”的语录则强调的是如果大家都不思开拓,挤在一条路上,只能将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
  这就像法布尔做過的“毛毛虫实验”,大家一味坚守前人的套路,纵然最美味的食物就在身边不远处也无意顾及。前人的套路,套住了人们的脚步,套住了人们的目光,套住了人们的思维……让人们无暇他顾,最终路路断绝!
  这就是守旧者共同的悲剧。
  这位考生看到了“毛毛虫效应”中蕴蓄的“社会意义”,所以在自己的作文中援引了这则论据,并对其作出了全新的解读,既有深度,又具新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科技博览文章,积累最新科技知识,等于帮助我们探得了一个素材的富矿。想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新鲜感和时代感,更丰富多彩,我们不妨多搜集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责任编辑 王晶晶
  电子信箱    479364057@qq.com
其他文献
早晨起床后,我便来到邻居小刚家找他玩。谁料小刚比我起床早,正站在他家院子的一个角落里,玩弄放在一个塑料桶里的蝎子。只见他右手戴着手套,把蝎子从桶里逮出來;左手用一根细竹棍,在蝎子的屁股上拨来拨去,惹得蝎子翘着尾巴,摇晃着锋利的刺,可是它怎么也奈何不了小刚。小刚神气十足地冲我炫耀道:“怎么样?够厉害吧!嘿嘿,告诉你,我可是‘逮蝎王’!”  我一听,心想:“平日里,我比你胆子大多了,凭什么你当‘逮蝎王
期刊
初秋,小雨淅淅沥沥。不记萧瑟清秋,唯忆人间温暖。  考试失利,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如野兽般吞噬着曾经的辉煌。耳畔,同学们的嬉笑打闹声似乎不同寻常。我机械地读着课文,却不知所云。起身,出门。  秋日,灰白色的天空里,冰冷的雨点时疾时缓,时大时小,不留情面地砸在我的头顶,压在我即将崩塌的心理防线上。秋叶裹着雨水,沉重地砸在泥土里。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温暖的手搭在了我肩上。连忙转过身去,意外地,我发现竟是
期刊
年华似水,岁月如流。柳絮如烟随风飘散,树影摇曳间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闭上眼,姥姥还在那柳树下,陪伴我成长。  仲春的一天早上,幼时的我与姥姥坐在树下的摇椅上。姥姥一边浅浅地读着《安徒生童话》,一边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我的后背。我伏在姥姥腿上,故意把平日里不常吃的糖果嚼得很大声。“宝宝,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她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并且始终努力向前。”姥姥的皱纹在眼角处开出一朵花,慈爱地看着
期刊
周末,我正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为写作文而发愁,低头间就被小桌下鼓起的小土包吸引。小土包周围还散落着一些移动物体。带着好奇心,推开椅子,钻入桌下,趴在地上,一个神奇的世界在我眼前展開——  原来,桌下竟有一个小小的蚂蚁天地,一只只米粒大的小黄蚁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几缕阳光钻入桌下,暖暖地照在小黄蚁身上。瞬间,它们变成了一只只浑身通透的、闪着光的小精灵,加之头顶舞动的小“天线”,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突然
期刊
蓦然回首,阳光洒落在成长的点点滴滴处。  ——题记  儿时·马路  “妈妈,我害怕!”  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我拉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后。“没事儿,别怕。”妈妈把我从她身后拉出来,轻轻把我向前推。正当我犹豫着要迈出步子的时候,一辆电动车从我面前呼啸而过,我吓得再一次躲在妈妈的身后。(动作描写生动,心理描写传神,一个胆怯的“我”的形象跃然紙上。)妈妈从路边摘下一朵野花放在我手里,说:“这是一朵能
期刊
【作文题目】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收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我们在倾听,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师生姓名。
期刊
所谓双线并行法,就是在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表面上分叙两事,实则两件事情彼此映照、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较之单线推进,双线并行结构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可使情节更为复杂流动,内容更加丰厚充实。如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就是择取“藤野先生其人其事”与“‘我’的心路历程”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来赞扬藤野先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用好双线并行法,要领在
期刊
导语: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人物。他们普通、平凡,不为人所注目。如果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些故事,有的生动感人,有的引人深思……  铁虎剃头  程奋只  铁虎是出了名的剃头匠。他10岁学艺,16岁出师,活儿干得利索,手艺好,生意自然不会差。凡是来铁虎店里剃过头的,都成了回头客。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才十几年的工夫,生意就败落了。  似乎一夜之间,各式理发
期刊
短短一秒钟的凝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题记  风,冷飕飕的,隔着窗子,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冷呀!我不由得咽下口水,凉凉的。  拖着两条腿,我垂头丧气地走进妈妈屋里,坐在床上。  “妈,我现在,我现在觉得……”说着,胡乱地拉过被子往脸上蒙。  无尽的泪水从眼眶中涌出,我大哭起来:“我现在觉得自己做啥都不行。我告诉自己要学习、要学习,可是直到现在,什么也没做成。我想写作业,可是太多了,我觉
期刊
【作文题目】寻找诗意盎然的生活  要求:1.围绕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作文导写】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选材独到,彰显诗意。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富有诗意的素材,如在散步中领会“柳暗花明”的诗意,在听雨时领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此题的写作范围极为广泛,生活、学习中的素材都可以写。但要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