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双五”理论辨治心律失常之经验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以称邓老)是首届国医大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潜心研究中医学理论数十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与“五诊十纲”诊疗思维,简称“双五”理论.笔者梳理心律失常中西医的进展及认识,并将邓铁涛教授诊治心律失常之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挖掘覆盆子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参数,筛选覆盆子的活性成分;登录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预测,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校正与转化,获得潜在作用靶点;比对CTD数据库筛选并整合得覆盆子抗肿瘤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 v6.8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核心成
目的 探讨益心化浊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肠道TLR4/Tre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含药量9.58 mg/mL)、中药中剂量组(含药量4.79 mg/mL)、中药低剂量组(含药量2.40 mg/mL),每组7只,另设假手术组7只.中药各剂量组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心脏彩超指数、心肌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抑制机体正常造血,患者临床表现多以贫血、出血为主.但疾病同时会对正常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影响,部分患者在诊断前或化疗过程中会发生血栓事件,严重影响了其治疗及预后[1].目前针对该类患者无标准治疗方案,普遍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剂,但同时也显著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采用菲牛蛭冻干粉成功治疗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本研究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KHLL2019-KY
期刊
目的 观察补肺汤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形态损伤、炎症反应和Toll样受体2/髓样分化蛋白88/核因子-κ B(TLR2/MyD88/NF-κ 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使用冷冻技术制备补肺汤冻干粉,大鼠补肺汤灌胃4周后取含药血清.将A549细胞和HFL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HMGB1组(HMGB1诱导)、补肺汤冻干粉预培养加HMGB1组(冻干粉组,冻干粉浓度分别为0.10%、0.15%、0.20%、0.25%、0.30%)、补肺汤
目的 研究天山堇菜总黄酮(TFVM)的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TFVM对流感病毒A/FM/1/1947 (H1N1)致犬肾细胞(MDCK)病变的影响;设置细胞对照组,病毒感染组,阳性药金刚烷胺(AH)对照药组(10μmol/L),TFVM 100、50、25μg/mL 3个浓度组,以H1N1分别感染MDCK和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蛋白2 (M2)、非结构蛋白(NS1)蛋白表达,检测THP-1细胞中p65蛋白
声带白斑又名喉白斑,是由多种刺激因素共同作用于声带黏膜,导致其鳞状上皮生长、成熟异常或过度角化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化层增厚,呈白色斑块状隆起或白色角状突起样改变的喉炎性疾病[1].该病总体患病率为1%~6%,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单侧及双侧均可发生[2],多以声音嘶哑或咽异物感为首发症状,或伴发音易疲劳、慢性咳嗽等[3].由于声带白斑具有组织病理类型的多样性、病因的复杂性、癌变的趋向性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颇具争议[4].
期刊
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居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2位[1].我国乳腺癌约占女性所有新发肿瘤的15%[2].由此可见,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中医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有益,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轻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3].rn南宋陈自明在其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首次提出“乳岩”之名.书中云:“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4]据书中描述的内容,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
期刊
肿瘤转移是临床治疗失败及大多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促进转移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特定位点形成有利于转移的微环境[1],即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凭借其在癌症防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PMN迅速成为热点,针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索能够更好地诠释肿瘤转移机制,优化癌症诊治策略.
期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1].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龙涛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刘教授在“瘀毒理论”指导下,使
期刊
“风”代表了以不稳定为特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据此,本团队既往提出了“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以概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重新定义了冠状动脉疾病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状态,将原指南中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修正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一改变强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不稳定性,即中医学理论中“风”的特性,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不谋而合.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风”与痰浊、瘀血同为重要病机,其病理生理学实质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斑块内毛细血管增生、微循环病变及冠脉痉挛.将“络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