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维需要语言的支撑,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为此,我认为从低年级起,就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
一、让情境促孩子说话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而这种训练需要从外部要求逐步过渡到内部需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他们的学习往往是由某些外部刺激引起的,为此情境的创设要富于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选用他们所喜爱的玩具、瓜果、小动物等,让他们在美与玩的氛围中,说数量、说关系,诱发说的心向,依据事实进行直观描述。所谓直观描述就是把学生看到的实物、模型、图片等实际情况直接、客观地叙述出来。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一册第5页“同样多”下面的图,萝卜和兔子同样多。为了说明萝卜和兔子同样多这一概念,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图上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兔子,有4个萝卜正好也有4只兔子,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
二、让活动引导孩子说话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教学钟表,在引导学生拨完表盘后同桌交流如何认识整时和半时,学生叙述: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数字;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数中间。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轻而易举的认识了钟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回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让实践操作激励孩子说话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前的操作,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摆的△要比○多3个,让学生说出:我是这样摆的: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先摆与○同样多的△,再摆△比○多3个。如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然而,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一、让情境促孩子说话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而这种训练需要从外部要求逐步过渡到内部需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他们的学习往往是由某些外部刺激引起的,为此情境的创设要富于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选用他们所喜爱的玩具、瓜果、小动物等,让他们在美与玩的氛围中,说数量、说关系,诱发说的心向,依据事实进行直观描述。所谓直观描述就是把学生看到的实物、模型、图片等实际情况直接、客观地叙述出来。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一册第5页“同样多”下面的图,萝卜和兔子同样多。为了说明萝卜和兔子同样多这一概念,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图上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兔子,有4个萝卜正好也有4只兔子,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
二、让活动引导孩子说话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教学钟表,在引导学生拨完表盘后同桌交流如何认识整时和半时,学生叙述: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数字;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数中间。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轻而易举的认识了钟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回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让实践操作激励孩子说话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前的操作,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摆的△要比○多3个,让学生说出:我是这样摆的: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先摆与○同样多的△,再摆△比○多3个。如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然而,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