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为教学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情感的渲染与熏陶,把握课堂的节奏与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情感体验,使课堂灵动、开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情 氛围 情感体验 课堂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晚年力作,文章以泪珠为线索,讲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饱含文化意蕴,散发着浓浓情韵,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抒情美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蕴味的语言,体味文章的内在美。教授这节课时,我注重情感的渲染与熏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围绕“泪”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开掘“泪”的内涵,最终把握并深化文章中心,引导学生表真情、达真意、得真知。此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评为优秀。
对于《泪珠与珍珠》这类抒情性极强的作品,很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音乐、图片对于情感的触发作用是极大的,在备课的时候,为营造出文章那种凄美真挚的感情氛围,我精心选择、制作音乐和图片。音乐最终确定的是《神秘园》专辑中的乐曲,主要有《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神秘花园》)、《Moon Gate》(《月亮门》)等,并用Gold Wave编辑软件进行制作,做出了三个片段以备用。
在正式上课前我就开始播放背景音乐,那感伤隽永的旋律、深情的演奏让人迷醉。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忧愁,令人沉醉其中。同学们被那种氛围所触动,个个凝神静听,使这节课在一开始就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同学们凝思的状态正适合去感悟思考并体会作者作品的情感,以得到美的享受。
在进行“走近作者”这一环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琦君因内心奔涌的情感而创作的情怀,我在课件中特地展示了她说过的一段话:“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每写到我的父亲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就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又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笔,此生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浓浓情思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更有利于激发情感、享受美情。
在进行文本探讨环节时,首先进行的是配乐朗诵。凄美深情的乐曲加上自己深厚的朗诵功底,不仅是学生,连自己都被当时那种氛围所吸引感动。把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各器官,使文章所绘之景、所表之意深深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知识以及审美情感的熏陶。在朗诵结束后,师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半分钟后才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么一个小高潮过后,我提示学生抓住“泪”作为突破口来理清文章思路,按写作顺序寻找并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分析,用心读、用情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研读,学生们明白了,“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代表了琦君老人70年的人生体验,不论是分离泪、怜子泪,还是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而高尚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琦君女士将这些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她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爱的泪珠,就是珍珠。
课文学习到这儿,我安排了一个“深入拓展、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的环节,就是移情于课外。配着优美动情的乐曲,我出示了几组浸透人间真、善、美的生活图片,专门展示了一组四川汶川地震时的图片。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早已泪流满面,有的还发出了抽泣声。趁大家沉浸其中时,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成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完后共同交流。由此而引发的一个小高潮,不仅使文章中心得以深化,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能力得以提高。
最后这节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
总的看来,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学生的动情。其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唯美动情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学生带着对美的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形成的一种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去探求美,从而领悟散文所营造的美好意境。虽然在课件的准备上我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但最终的结果让人欣慰。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教学资源的开发意识与能力,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善于把握课堂节奏与氛围,在教学中注重突出语文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让课堂灵活开放起来。
作者简介:王芳芳,山西省晋城市实验中学教师。
【关键词】动情 氛围 情感体验 课堂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晚年力作,文章以泪珠为线索,讲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饱含文化意蕴,散发着浓浓情韵,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抒情美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蕴味的语言,体味文章的内在美。教授这节课时,我注重情感的渲染与熏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围绕“泪”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开掘“泪”的内涵,最终把握并深化文章中心,引导学生表真情、达真意、得真知。此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评为优秀。
对于《泪珠与珍珠》这类抒情性极强的作品,很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音乐、图片对于情感的触发作用是极大的,在备课的时候,为营造出文章那种凄美真挚的感情氛围,我精心选择、制作音乐和图片。音乐最终确定的是《神秘园》专辑中的乐曲,主要有《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神秘花园》)、《Moon Gate》(《月亮门》)等,并用Gold Wave编辑软件进行制作,做出了三个片段以备用。
在正式上课前我就开始播放背景音乐,那感伤隽永的旋律、深情的演奏让人迷醉。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忧愁,令人沉醉其中。同学们被那种氛围所触动,个个凝神静听,使这节课在一开始就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同学们凝思的状态正适合去感悟思考并体会作者作品的情感,以得到美的享受。
在进行“走近作者”这一环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琦君因内心奔涌的情感而创作的情怀,我在课件中特地展示了她说过的一段话:“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每写到我的父亲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就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又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笔,此生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浓浓情思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更有利于激发情感、享受美情。
在进行文本探讨环节时,首先进行的是配乐朗诵。凄美深情的乐曲加上自己深厚的朗诵功底,不仅是学生,连自己都被当时那种氛围所吸引感动。把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各器官,使文章所绘之景、所表之意深深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知识以及审美情感的熏陶。在朗诵结束后,师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半分钟后才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么一个小高潮过后,我提示学生抓住“泪”作为突破口来理清文章思路,按写作顺序寻找并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分析,用心读、用情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研读,学生们明白了,“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代表了琦君老人70年的人生体验,不论是分离泪、怜子泪,还是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而高尚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琦君女士将这些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她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爱的泪珠,就是珍珠。
课文学习到这儿,我安排了一个“深入拓展、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的环节,就是移情于课外。配着优美动情的乐曲,我出示了几组浸透人间真、善、美的生活图片,专门展示了一组四川汶川地震时的图片。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早已泪流满面,有的还发出了抽泣声。趁大家沉浸其中时,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成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完后共同交流。由此而引发的一个小高潮,不仅使文章中心得以深化,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能力得以提高。
最后这节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
总的看来,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学生的动情。其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唯美动情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学生带着对美的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体验形成的一种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去探求美,从而领悟散文所营造的美好意境。虽然在课件的准备上我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但最终的结果让人欣慰。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教学资源的开发意识与能力,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善于把握课堂节奏与氛围,在教学中注重突出语文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让课堂灵活开放起来。
作者简介:王芳芳,山西省晋城市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