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花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瓶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瓶花艺术专著《花九锡》,这是已知中国瓶花最早的理论资料,为唐代罗虬所著。也就是说,中国的瓶花艺术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唐代。
  从唐代到现在,历代文人雅士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参考、学习的史料。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图景和审美情趣。而随着瓶花的兴起,各种花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首先,大家要有一种意识:花瓶不在于贵、古,而在于雅、美。在我个人看来,甚至一个矿泉水瓶或咖啡杯都可以作为简易的插花器具。也许有人会认为它只不过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廉价产品,但从它本身的构型上来说,它蕴含了设计师的当代审美标准。所以我觉得矿泉水瓶是一个符合当代审美的器具,把它引进到我们当下的插花里面,对器具、对这种审美,其实也是一种认同。
  因此,大家会看到,中国的瓶花艺术从唐兴起,传承至今,历经千年,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特点,是符合当代主流的审美价值观的。当然,其中也包括各种材质、器型与风格的花瓶。
  占景盘,可以说是因插花而生的专用“花瓶”,确切地说,还不能称之为“瓶”,而是一件花器。在《清异录》中记载了“高配版”的占景盘:
  郭江州有巧思,多创物,见遗占景盘,铜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许,底上出细铜殆数十,每用时,满添清水,择繁花插筒中,可留十余日不衰。
  这段文字是说,在五代时候,有一个叫郭江州的人,此人特别有巧思,设计了一个用来插花的盘子,即占景盘,且是铜制的。在盘底上生有数十根细小的铜管,用的时候,将铜盘里注满水,把花插到管子里即可,可以保存10多天而不坏。
  这件由郭江州赠送给陶谷的占景盘,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实物了,但它的出现,必然有其确切的需要,人们才会去设计、创造它。这说明在郭江州的时代,如果用盘子或盆插,怎么让花“站”起来成为迫切要解决的事情。所以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占景盘,在盘子底部加上小管子,这样就可以把花插在管子里了。这说明此时插花慢慢地繁盛起来了,大家迫切地想让花竖起来造型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东西,也就是说占景盘其实是为了顺应大家插花的需要。
  在此前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实物,都是用来管束花枝的。五代时期的龙泉青瓷就出现了五管的占景盘,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了一件有31孔的青瓷碗花器,浙江也出土了一个简易版的占景盘——青瓷“多管花插”,这说明陶瓷材质的占景盘已经普及到了民间。
  除了占景盘,陶瓷材质的花器在初唐就已经有史料记载了。《清异录》中的《花九锡》第四锡专讲“玉缸(贮)”。此处的“玉缸”其实并非字面意义上理解的“用玉做的缸”,而是“洁白的瓷器”,因为唐代很少能烧出洁白的瓷器。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浮梁地区(即今景德镇),有人烧出了洁白的瓷器,就被送到长安献给了唐高祖李渊,当时就把这种瓷器称为“假玉器”。玉缸是皇帝才能有的,只有帝王用的器具才能用来插花。
  李渔之“撒”
  宋时,官窑花器碗里面堆塑了一个莲房,莲心有一个可以用来管束花枝的小孔,看似瓶子,但它其实是一个碗。再往后发展,就比较成熟了,五孔花插变得特别常见。这其实都是从占景盘延续下来的。
  其实,占景盘虽然在宋代已经变得常见,但更常见的还是各种花瓶。在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提到,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日,太后去赏花,“又别翦好色样一千朵,安顿花架,并是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金瓶”。意思是剪了1 000朵花,安置在花架子上,有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等各种各样的瓶子。由此可见,此时不仅有各种材质的花瓶,且已经有专为插花而制作的花瓶了。
  到了明代,花瓶的瓶口也出现了5孔、6孔、7孔这样的花器。正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插花史上非常有名的人——金润,并编撰了插花艺术理论著作《瓶花谱》。他主张花器要清素,冬日花器内已开始用锡替子(即内胆)。为何要用锡替子呢?因为用锡做内胆可以防止冬天水冻把青铜器给冻坏了,而且收口的内胆还可以管束花枝。
  这种管束花枝的方法被李渔改进成“撒”。撒是专为插花而生的一种“工具”,是由清代文学家、美学家李渔发明,专门用来管束花枝的。李渔说,“所谓撒也,以坚木为之,大小其形,勿拘一格,其中则或偏或方,或为三角形,但须圆形其外,以便合瓶。”撒,就是用一块硬木头来做,做大做小无所谓。在它中间开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菱形、方形,或者三角形,但是外面一定是圆的,以便能够很方便地放进瓶口里面。其实,这跟高濂所说的“入内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倾倒”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李渔给了它一个后起的概念叫“撒”,读“sā”,在明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塞进去。尤其是在《西游记》里面多用到这个字,如“那呆子把钉耙撒在腰中”“那大圣早已跳出门前,将扇子撒在腰间”,即是猪八戒把钉耙塞进腰中,孙悟空去偷芭蕉扇时把扇子塞在腰间。李渔就借鉴了“撒”的“塞进去”之意,将其变成了插花用的“撒”。
  李渔曾特别提到“瓶撒”,就是瓶子里面用撒来管束花枝。他说,插花选花材一定要选“其枝梗之有画意者,随手插入,自然合宜,不,则挪移布置之力不可少矣”。如果插进去角度不好,就换一个角度。所以构思、布置,如何安顿它,这个功夫不能省。
  明代是中国瓶花的最高峰,此时不仅确定了中国瓶花的构型原则,也定下了审美标准。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明代中晚期,也就是金润、张谦德《瓶花谱》、佚名《瓶花三说》和袁宏道《瓶史》所代表的瓶花。
  造极之清宫花瓶
  到了清代,插花迎来了一个繁盛时期,现在可以在清代皇宫遗留下来的藏品或陈设中看到各式各样的花器,包括青铜器、玉器等,以及很多瓶口作了精美的缠枝花草或孔洞的“内胆式”花器,而且其中还专门有一类花瓶。
  最有意义的是,雍正帝和乾隆帝还曾亲自设计了堪称历史上最具有设计感、最奢华的多功能“花篮”和玉琮“花瓶”。
  我们从直上直下的占景盘到青瓷盘的管子,到后来碗、盘子里的小孔,一直到后面青铜器里的内胆收口,再到李渔的撒,清宫的内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在用的插花的管束方法,也是我们专为瓶花发明的中国式“花器”。   我们讲中国瓶花的审美原则、审美标准,中国的瓶花,不管用什么器具,无论置于什么空间,其审美标准才是最重要的。时代在变化,我们也要应时而变,现在要插现代的花,研究它只是研究它的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继承其审美标准,知其如何处理花材、如何延续至今。今天的空间、花材、花瓶,我们应如何以古人之法将其承续,以便用我们所理解的方式来做瓶花,为今天的生活、空间服务。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而且,对于瓶花艺术的技法,我们学习的目的并非拿来炫耀,不能把功夫用在技能上,而更应该投入在艺术修养上。技法很重要,但技法绝非最终目的,技法是为了实现我们的艺术追求,仅仅是一个手段而已,而不是终点。
  对话徐文治
  Q:当下的瓶花跟中国传统瓶花是一个概念吗?您曾提出“瓶花为何?瓶花何为?”的思考,请分享一下您的理解和思考。
  A:当下的瓶花和中国传统瓶花是两个不同概念。中国传统瓶花是指从唐宋以来一直发展到明代,逐渐成熟的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背景下的视觉艺术和插花艺术;而当下的瓶花是人们基于中国传统瓶花审美体系的理解,结合个人的艺术追求所插制出来的艺术作品。
  研究“瓶花为何”,需要我们先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瓶花,理清其脉络,自然就明白了应该接受和继承的东西。只有研究透了,我们才能发展,进而做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的瓶花作品。
  而“瓶花何为”,又是研究中国传统瓶花首要回答的问题:插花是为了什么?中国的瓶花和别的插花有什么不同?中国传统瓶花不是为了供奉神佛,首先其追求的是我们的护花传统,是对花材的爱惜,正因这样,中国传统文化中才遗留了很多关于养花技法的记载;其次是为了装点生活环境。瓶花是日常生活空间里的点缀,而文人对瓶花提出了更多要求,除了美化环境,也要彰显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所以,瓶花不是一个简单的插制过程,不是单指一种技法,而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一种生活艺术。从这两个角度探讨瓶花,也许就抓到了中国传统瓶花的脉门,从而感受到它的脉搏和它的美。
  Q: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居风格早已成为过去,那么当下应如何将瓶花运用于现代家居空间及其他空间呢?
  A:瓶花与家居空间的装饰搭配,其实不存在传统和现代之分。因为传统的家居环境跟现代空间都具有多样性。相较而言,装饰背后的审美、情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何让瓶花融入家居环境”是对艺术家的第一要求。
  瓶花艺术家首先要解决对空间的理解,如空间的色彩、灯光、布局、家具等,所有东西都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协调花器、花材与空间的融合,才可能插出适合这个空间的瓶花艺术作品。
  此外,插花還涉及跟主人的配合,例如会不会对花粉过敏?有无宗教信仰或个人禁忌?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花插得再好也没有用。因此,空间的布局绝非一个简单的插花,而是一个系统体系。
  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国传统瓶花能不能融入现代空间,如果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为此,我们进行了长期实践,在宫殿建筑、寺庙、园林、现代美术馆,甚至大卖场、办公区等都做过插花展陈设计。实践证明,中国传统瓶花与现代空间是完全能够有机结合的,甚至可以为空间添彩增色。所以,最主要还是在于提升艺术家个人的修养,让中国传统瓶花真正地融入当下生活。
  Q:插花应如何选择花器?
  A:花器的器型非常多,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根据明代瓶花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器型,后来也出现了由“非花器”“变形”而来的古雅花器,例如乾隆将祭祀的礼器玉琮“加工”成花器。
  所以,花器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无论是过去的青铜器、瓷器,还是现代的高古陶瓷,甚至工业化生产的器具,都可以用来插花。
  Q:请您谈谈花材与花器搭配的技巧。
  A:花材和花器的搭配是一个难题。
  花器只是一个承载物,花材才是最重要的,其形态、长势、特点才是瓶花艺术出发的基础,如果不从花材出发,那么讨论插花、器型就没有意义。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有两根相同的枝子。所以枝材与花器的搭配具有唯一性。只有找到合适的花器,才能凸显枝子的生机、美态。这才有了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的,插花时枝子“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所以,花材是最重要的。
  插花所有的搭配、设计、艺术追求以及艺术加工,都需在符合枝材自然生长姿态的前提下创作。所以,插花搭配技巧就在于:找到枝材的生机和生长姿态,通过个人艺术素养,插出它最美的姿态,就是一件最好的瓶花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尽管当下的人们都在积极拥抱智能科技,但是對于书写这件事总会心存眷念与一丝敬畏。一纸、一笔、一字,形容成情怀也好,说是念旧也罢,“书写”,会让人觉得自己还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而对于做手艺的人而言,“书写”的方式则更加立体。书籍装帧、古籍修复、钢笔设计、毛笔制作……他们的“书写”方式,实则为书写服务。  这种看似“传统、缓慢”的劳作方式,其实是一种获得自我认同感、坚定且清晰的生活方式。因此本期专题,
意大利家居品牌Fornasetti推出新款香薰蜡烛,诠释它对波普艺术的理解。这款蜡烛外形似建筑物,印上马赛克质感的底纹,勾勒出女郎的脸颊。女郎唇角以花朵图案点缀,仿佛点燃神秘,唤醒你的嗅觉,让人沉浸在只属于自己的美妙时间里。  约1 109元  www.fornasetti.com
摘 要: 随着新时期社会的变革与创新,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随之获得进展,职业院校的发展核心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且成为院校长足进展的主题;近些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新课标以及双高背景下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及时跟紧时代发展潮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地开展广泛存在于各个职业院校中,旨在为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全面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这也是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双
一方鸡血石,千载帝王诗。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宝玉石品种,千百年来,因寓意鸿运兴旺而备受帝王喜爱,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都将其作为雕刻国玺的章料,但在近代名声大噪,得归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周恩来总理曾把一对昌化鸡血石精品印章当国礼赠送田中首相。在中国高端收藏品拍卖市场,鸡血石一直荣宠不断,炙手可热。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关于鸡血石的话题总是造假、资源枯竭、雕刻人才奇缺……为了拨开掩盖于
“线条复杂、细腻,有写实效果。”这是大多数人看到Pippa剪纸作品后的第一印象。  Pippa是生活在英国约克郡赫布登布里奇镇的一位剪纸艺术家。因为曾有过一段在考尔德运河船屋上生活的经历,他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运河两岸的各种动物、飞鸟、昆虫,及一些颇具当地特色的历史建筑。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技艺,通过简单的线条可以构成任何你想要的图案,这个创作过程非常奇妙。”Pippa第一次接触剪纸艺术还是在
“精致懒”,顾名思义,由精致与懒两个看似不搭的词语组成,但这样的生活主张,恰好是中产阶层与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姿态,同时也代表新中产和年轻人清晰的审美。  如今,人们购物时更加看重性价比和对“美”的认可,在符合当代商业美学的新审美趣味之外,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我愉悦体验中。  我们在去年做了生活方式的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去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家电市场迎来了“爆发”,“宅”经济顺势而生。特
(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地方参照建立本级的振兴目录。对列入振兴目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
黑胡桃  它与国内的核桃树属于同一品种,但是北美的黑胡桃树颜色更深。枫木  它盛产于北欧和加拿大。枫树会分泌枫糖,加拿大人将它加热后放进雪里冷却,做成棒棒糖。加拿大人喜欢吃枫糖,整个国家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因此患上糖尿病。东非黑黄檀  它分布在非洲东部,生长极其缓慢,成材时间约为1000年。绍氏紫檀  它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常被用来做乐器面板,给人温暖、热情的感觉。紫芯苏木  它盛产于南美洲,颜色鲜
当废弃的木卡板遇上搞怪的卡通元素,也能变成令人捧腹的艺术品。  展示柜太单调,要做成一只凶狠的恶犬,那才够酷;座椅很普通,不如将它变成巨大的章鱼,挑战人们的视觉……香港艺术家王天仁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融入废弃的木卡板中,经过重新组装,再配上搞怪夸张的卡通元素,让你在感慨之余,体会艺术带来的乐趣。  朽木可雕  人们常说:朽木不可雕。对王天仁来说,这句话是悖论,从大学时期开始,他便用废弃的木卡板创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仿佛一度没落了。越來越多的人追逐着潮流而去,许多手艺都面临失传。依文品牌创始人夏华却有着一个传承之梦。  为了圆梦,她成立中国手工坊,团队成员一次次穿梭在大山与城市之间,寻找传统手工艺,将这些手艺带出深山。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国手工坊积累了丰富的手艺人资源,建立了三千余位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和近千种手工艺元素纹样数据库。中国手工艺联盟、绣娘扶持计划、手工艺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