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在回顾2020年工作时,李克强总理提到:
1.经过艰苦努力,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2.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
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4.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
5.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6.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展望2021年,充满信心提出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2.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4.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到15万元。
5.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张近东建议建立包装回收体系
随着2021全国两会的召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成为“十四五”工作目标和今年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积极响应号召,继去年两会提出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后,再次直击行业痛点,建议立法推动循环物流建设,建设公共包装回收处理体系。
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快递包装处于生产末端和物流的首端,随着快递服务量的飞速增长,背后带来的是巨大的包装污染。不少物流企业开始推行可循环使用快递盒、可绿色降解包材,但是,绿色包装体系的构建仍面临诸多问题:企业成本压力大,资源不足,搭建的循环系统难以维系。
张近东建议,通过立法加速推进绿色环保建设,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可有效解决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包材供给方、包材回收方等各方的诉求,提升推广效果。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设上借鉴经验,以包装垃圾量大且可回收使用的特点作为出发点,建立类似于垃圾回收体系的公共包装回收处理体系。
方敏: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免税
再生资源回收是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免税政策问题。
方敏提出,我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营,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负过高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征收的增值税,按照回收企业规模大小,采用差别税率征收。对销售额120万元以下的小微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销售额在120万元-500万元的小规模回收企业,按照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超过500万元的规模回收企业,按照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两者税率相差10个百分点。这对回收行业规上企业的经营效益制约较大,并影响回收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二是回收企业很难从废旧商品获得进项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尤其是生活垃圾可利用再生资源,企业回收的废弃物,更难以获取增值税发票,致使回收企业难以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
方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联合开展调研,出台鼓励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所以,建议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特别是对面向生活垃圾领域回收再生资源的企业,取消征收增值税或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全免政策,以鼓励支持其发展。”
吴培冠呼吁立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吴培冠呼吁:“近年来电商物流迅猛发展,使商品包装过度問题更显突出。应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
吴培冠介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对电商平台销售的饼干、化妆品、茶叶等商品进行包装计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其中茶叶和咖啡包装不合格发现率为20%,化妆品包装不合格发现率更是高达70%。
吴培冠建议,应该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包装行业涉及的法规散见于环保及其他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包装法。制定包装相关法律是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装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吴培冠表示,可依据我国国情,结合环境相关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制定商品包装法等专门性法规,保障司法及执法等活动有效开展。还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材料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技术性的国家标准。法规与标准相辅相成,构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有法可依,还要加强监管。吴培冠提出,应加强对已有法规、通则和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管。首先,各级政府应明确执法机关的主体和程序,成立专门机构或内设部门,协调政府部门、专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执行监管工作,同时增加对商品包装过度情况的抽查频率。其次,可推动成立民间行业协会组织,负责细化各自行业包装的具体标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帮助政府分担监督责任。在消费者层面,应鼓励消费者对包装过度进行检举,经认定后可获得一定的奖励。 既要织密法网,也要激活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的动力。吴培冠建议,要鼓励简约绿色包装。用奖励的方式从正面激励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可以设立各层面的简约绿色包装奖项,打造简约绿色包装的标杆和榜样企业,引导企业将简约包装塑造为自身的品牌卖点。
“简约绿色包装要从源头开始,做好技术研发、绿色设计。”在吴培冠看来,应加强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随着我国电商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包装使用数量逐年攀升,可顺应潮流从线上对过度包装进行变革,因为在电商平台,相对质量、价格、评价等因素,商品的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更小,这种特殊的电商环境有助于包装减量化的实施。政府可以加大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比如在科研项目立项、高新技术项目评定等方面,对相关科研单位、包装制造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万捷:明确外卖包装治理责任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万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其中一个提案就是加快治理包装污染。
万捷在提案中写道,外卖行业已成为国内塑料污染问题的重点领域,但关于外卖包装的减量政策实则是缺位的,且主管部门尚不清晰,极易形成外卖平台等各相关方责任不明的局面,目前外卖包装治理仍处于责任主体“行无法可拘”、执行主体“无法可依”的困难境地。且过去外卖包装采取回收、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方案问题重重,难以将污染问题根治,循环餐具有待发展。而目前国内两大互联网外卖平台美团和饿了么,均推出了“无需餐具”功能,一次性餐具从源头减量的可行性高,落实效果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万捷建议明确外卖包装的主管部门,联合多个部门共治外卖包装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外卖包装治理的责任主体,划定各主体的责任内容;支持鼓励共享循环餐具模式试点与发展;进一步挖掘一次性餐具源头减量的潜力。
华晓丽: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
全国人大代表、永辉党办主任华晓丽提出了《关于国家层面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让科技赋能食品监管及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管理。
华晓丽认为,有必要逐步全面推动预包装食品二维码进程。
第一,商品二维码便于生产者保障产品的安全。生产企业可通过二维码追溯到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甚至追踪到每个批号产品的发货日期、发货数量、经销商名称及地址等信息。同时,用二维码储存产品产地、生产者、质检报告、防伪标识等详细信息,可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及保护合法生产企业的利益。
第二,商品二维码有利于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能实现过期食品在结算时自动弹出“此商品已超过保质期”的提示或无法实现扫码功能,就可以有效拦截过期食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第三,商品二维码有利于消费者自行识别食品安全。消费者只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就能查询到生产经营平台上传的相关产品信息,这样就能引导广大消费者从正规渠道选购食品。
第四,商品二维码有助于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监管部门可随机监管生产经营者每个食品的溯源信息,通过移动执法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快速查询到生产经营食品的生产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明等数据信息,有助于完善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追溯来源,从而降低食品质量问题危害,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袁志敏:以塑料行业为试点确立行业维度的碳中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提出建议:
一、大力发展塑料行业循环经济,完善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以优势行业为先导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和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重点围绕尚无相关国际标准的家电行业,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其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产业优势,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和标准建立。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塑料制品中高性能再生塑料占比。
二、加大税收杠杆作用,完善回收企业增值税票据政策设计,让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能够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能合规合法开具增值税票据。
三、从源头杜绝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建立塑料行业的绿色体系与产品标准,实现塑料制品可回收、易回收设计,提升终端产品再生塑料应用比例。建立塑料制品的可回收、易回收设计标准,加速从原料、设计、加工生产制造、消费、到回收再生利用的全價值链绿色循环转型。
四、加强塑料回收处理基地建设及装备改造。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专业化塑料回收处理园区,加强集中化管理,形成废旧塑料回收处理网络;通过专项基金、设备补贴、定向贷款等方式鼓励塑料再生回收利用装备升级换代,促进废弃塑料再生利用的智能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
五、以塑料行业为试点确立行业维度的碳中和目标与路线图,在“十四五”期间将塑料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研究与制定塑料行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塑料行业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规划。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与模型,为企业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指南和标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利用投融资手段推动塑料全价值链的碳中和行动。
李景虹:建设国际一流绿色塑料供应链
在全力推广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塑料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再生塑料供给不足、生态设计商业化进程缓慢、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建议,确认和加强循环再生的主力地位,增加对领先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政策对领先企业提供支持,包括将领先企业纳入绿色供应链试点范围,对绿色再生塑料和绿色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企业增加财税支持力度,提供税费减免、优先采购、审批简化等专项扶持。 同时,推动塑料产业链法规标准建设,突出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出台有引领性、有约束力的政策法规,增大生态设计的权重,提高绿色再生塑料和生态设计的准入门槛。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清晰界定各方的责任,以生态设计指南规范和引导品牌商采用生态设计,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可量化、可追踪、易于理解的绿色塑料产品评价体系和标识标签制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理解和协作。
他还建议,扩大政企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打造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塑料产业绿色发展道路。管理部门拓宽政策对话和反馈渠道,倾听产业链的关切和诉求,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积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国内外标准规范的互通互认,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塑料供应链。
朱乐耕:以天然材料打造环保包装美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乐耕提出几条建议:
一、在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宣传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及资源节约的理念,将中华民族哲学观中的绿色理念落实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二、号召企业和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多采用自然的、可再生的原材料,包装提倡大方简洁有文化内涵、有艺术感、有时尚性,同时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在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里,要有反对过度包装,提倡发掘自然材料,研制新的包装材料的相关内容。
四、号召从事材料研制的科技人员用天然材料来合成新的没有污染的环保包装材料。
五、号召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行动起来,用新的设计、新的艺术语言,以传统天然材料或者环保材料来打造新的具有环保理念的包装美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环保的同时也更有美感和诗意。
六、奖励和表彰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设计师、艺术家和企业。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旨在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绿色技术、法律法规政策等6方面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
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流通主体,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
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
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倡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五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六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强化执法监督。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相关项目建设。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
邮件快件包装物将增绿色认证和溯源功能
《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自2021年3月12日起正式施行。《办法》从包装选用、包装操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快递包装提出要求,包括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推进对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可循环包装物信息系统等。
在包装选用方面,寄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对邮件快件进行包装,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推进对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逐步健全行业绿色认证体系。鼓励寄递企业采购使用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物。
寄递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宽度较小的胶带,在已有粘合功能的封套、包装袋上减免使用胶带,鼓励使用免胶带设计的包装箱。同时,鼓励寄递企业之间、寄递企业与包装物供应商等市场主体之间健全共享机制,扩大可循环包装物的应用范围。
在包装操作方面,寄递企业应当按照环保、节约的原则,根据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性质、尺寸、重量,合理进行包装操作,防止过度包装,不得过多缠绕胶带,尽量减少包装层数、空隙率和填充物。同时,避免抛扔、踩踏、着地摆放邮件快件等行为,防止包装物破损。而在营业场所、处理场所,应鼓励企业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对外形完好、质量达标的包装箱、填充材料等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而在监管层面,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实施包装物编码管理制度,推动包装物溯源管理。
寄递企业使用包装物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使用有毒物质作为填充材料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企业未制定包装操作规范,或者未按要求备案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在回顾2020年工作时,李克强总理提到:
1.经过艰苦努力,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2.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
3.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4.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
5.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6.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展望2021年,充满信心提出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2.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4.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到15万元。
5.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张近东建议建立包装回收体系
随着2021全国两会的召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成为“十四五”工作目标和今年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积极响应号召,继去年两会提出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后,再次直击行业痛点,建议立法推动循环物流建设,建设公共包装回收处理体系。
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快递包装处于生产末端和物流的首端,随着快递服务量的飞速增长,背后带来的是巨大的包装污染。不少物流企业开始推行可循环使用快递盒、可绿色降解包材,但是,绿色包装体系的构建仍面临诸多问题:企业成本压力大,资源不足,搭建的循环系统难以维系。
张近东建议,通过立法加速推进绿色环保建设,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可有效解决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包材供给方、包材回收方等各方的诉求,提升推广效果。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设上借鉴经验,以包装垃圾量大且可回收使用的特点作为出发点,建立类似于垃圾回收体系的公共包装回收处理体系。
方敏: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免税
再生资源回收是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免税政策问题。
方敏提出,我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营,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负过高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征收的增值税,按照回收企业规模大小,采用差别税率征收。对销售额120万元以下的小微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销售额在120万元-500万元的小规模回收企业,按照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超过500万元的规模回收企业,按照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两者税率相差10个百分点。这对回收行业规上企业的经营效益制约较大,并影响回收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二是回收企业很难从废旧商品获得进项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尤其是生活垃圾可利用再生资源,企业回收的废弃物,更难以获取增值税发票,致使回收企业难以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
方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联合开展调研,出台鼓励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所以,建议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特别是对面向生活垃圾领域回收再生资源的企业,取消征收增值税或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全免政策,以鼓励支持其发展。”
吴培冠呼吁立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吴培冠呼吁:“近年来电商物流迅猛发展,使商品包装过度問题更显突出。应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
吴培冠介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对电商平台销售的饼干、化妆品、茶叶等商品进行包装计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其中茶叶和咖啡包装不合格发现率为20%,化妆品包装不合格发现率更是高达70%。
吴培冠建议,应该抓紧推动完善国家层面的包装立法,建立有关包装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包装行业涉及的法规散见于环保及其他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包装法。制定包装相关法律是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装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吴培冠表示,可依据我国国情,结合环境相关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制定商品包装法等专门性法规,保障司法及执法等活动有效开展。还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材料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技术性的国家标准。法规与标准相辅相成,构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有法可依,还要加强监管。吴培冠提出,应加强对已有法规、通则和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管。首先,各级政府应明确执法机关的主体和程序,成立专门机构或内设部门,协调政府部门、专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执行监管工作,同时增加对商品包装过度情况的抽查频率。其次,可推动成立民间行业协会组织,负责细化各自行业包装的具体标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帮助政府分担监督责任。在消费者层面,应鼓励消费者对包装过度进行检举,经认定后可获得一定的奖励。 既要织密法网,也要激活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的动力。吴培冠建议,要鼓励简约绿色包装。用奖励的方式从正面激励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可以设立各层面的简约绿色包装奖项,打造简约绿色包装的标杆和榜样企业,引导企业将简约包装塑造为自身的品牌卖点。
“简约绿色包装要从源头开始,做好技术研发、绿色设计。”在吴培冠看来,应加强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随着我国电商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包装使用数量逐年攀升,可顺应潮流从线上对过度包装进行变革,因为在电商平台,相对质量、价格、评价等因素,商品的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更小,这种特殊的电商环境有助于包装减量化的实施。政府可以加大对包装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比如在科研项目立项、高新技术项目评定等方面,对相关科研单位、包装制造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万捷:明确外卖包装治理责任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万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其中一个提案就是加快治理包装污染。
万捷在提案中写道,外卖行业已成为国内塑料污染问题的重点领域,但关于外卖包装的减量政策实则是缺位的,且主管部门尚不清晰,极易形成外卖平台等各相关方责任不明的局面,目前外卖包装治理仍处于责任主体“行无法可拘”、执行主体“无法可依”的困难境地。且过去外卖包装采取回收、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方案问题重重,难以将污染问题根治,循环餐具有待发展。而目前国内两大互联网外卖平台美团和饿了么,均推出了“无需餐具”功能,一次性餐具从源头减量的可行性高,落实效果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万捷建议明确外卖包装的主管部门,联合多个部门共治外卖包装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外卖包装治理的责任主体,划定各主体的责任内容;支持鼓励共享循环餐具模式试点与发展;进一步挖掘一次性餐具源头减量的潜力。
华晓丽: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
全国人大代表、永辉党办主任华晓丽提出了《关于国家层面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逐步推动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让科技赋能食品监管及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管理。
华晓丽认为,有必要逐步全面推动预包装食品二维码进程。
第一,商品二维码便于生产者保障产品的安全。生产企业可通过二维码追溯到产品每一个生产环节,甚至追踪到每个批号产品的发货日期、发货数量、经销商名称及地址等信息。同时,用二维码储存产品产地、生产者、质检报告、防伪标识等详细信息,可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及保护合法生产企业的利益。
第二,商品二维码有利于销售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预包装食品赋商品二维码出厂能实现过期食品在结算时自动弹出“此商品已超过保质期”的提示或无法实现扫码功能,就可以有效拦截过期食品,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第三,商品二维码有利于消费者自行识别食品安全。消费者只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就能查询到生产经营平台上传的相关产品信息,这样就能引导广大消费者从正规渠道选购食品。
第四,商品二维码有助于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监管部门可随机监管生产经营者每个食品的溯源信息,通过移动执法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快速查询到生产经营食品的生产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明等数据信息,有助于完善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追溯来源,从而降低食品质量问题危害,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袁志敏:以塑料行业为试点确立行业维度的碳中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提出建议:
一、大力发展塑料行业循环经济,完善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以优势行业为先导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和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重点围绕尚无相关国际标准的家电行业,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其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产业优势,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和标准建立。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塑料制品中高性能再生塑料占比。
二、加大税收杠杆作用,完善回收企业增值税票据政策设计,让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能够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能合规合法开具增值税票据。
三、从源头杜绝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建立塑料行业的绿色体系与产品标准,实现塑料制品可回收、易回收设计,提升终端产品再生塑料应用比例。建立塑料制品的可回收、易回收设计标准,加速从原料、设计、加工生产制造、消费、到回收再生利用的全價值链绿色循环转型。
四、加强塑料回收处理基地建设及装备改造。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专业化塑料回收处理园区,加强集中化管理,形成废旧塑料回收处理网络;通过专项基金、设备补贴、定向贷款等方式鼓励塑料再生回收利用装备升级换代,促进废弃塑料再生利用的智能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
五、以塑料行业为试点确立行业维度的碳中和目标与路线图,在“十四五”期间将塑料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研究与制定塑料行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塑料行业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规划。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与模型,为企业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指南和标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利用投融资手段推动塑料全价值链的碳中和行动。
李景虹:建设国际一流绿色塑料供应链
在全力推广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塑料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再生塑料供给不足、生态设计商业化进程缓慢、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建议,确认和加强循环再生的主力地位,增加对领先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政策对领先企业提供支持,包括将领先企业纳入绿色供应链试点范围,对绿色再生塑料和绿色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企业增加财税支持力度,提供税费减免、优先采购、审批简化等专项扶持。 同时,推动塑料产业链法规标准建设,突出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出台有引领性、有约束力的政策法规,增大生态设计的权重,提高绿色再生塑料和生态设计的准入门槛。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清晰界定各方的责任,以生态设计指南规范和引导品牌商采用生态设计,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可量化、可追踪、易于理解的绿色塑料产品评价体系和标识标签制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理解和协作。
他还建议,扩大政企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打造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塑料产业绿色发展道路。管理部门拓宽政策对话和反馈渠道,倾听产业链的关切和诉求,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积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国内外标准规范的互通互认,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塑料供应链。
朱乐耕:以天然材料打造环保包装美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乐耕提出几条建议:
一、在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宣传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及资源节约的理念,将中华民族哲学观中的绿色理念落实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二、号召企业和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多采用自然的、可再生的原材料,包装提倡大方简洁有文化内涵、有艺术感、有时尚性,同时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在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里,要有反对过度包装,提倡发掘自然材料,研制新的包装材料的相关内容。
四、号召从事材料研制的科技人员用天然材料来合成新的没有污染的环保包装材料。
五、号召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行动起来,用新的设计、新的艺术语言,以传统天然材料或者环保材料来打造新的具有环保理念的包装美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环保的同时也更有美感和诗意。
六、奖励和表彰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设计师、艺术家和企业。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旨在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绿色技术、法律法规政策等6方面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
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流通主体,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
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
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倡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五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应用,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推进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六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强化执法监督。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相关项目建设。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
邮件快件包装物将增绿色认证和溯源功能
《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自2021年3月12日起正式施行。《办法》从包装选用、包装操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快递包装提出要求,包括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推进对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可循环包装物信息系统等。
在包装选用方面,寄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对邮件快件进行包装,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推进对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逐步健全行业绿色认证体系。鼓励寄递企业采购使用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物。
寄递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宽度较小的胶带,在已有粘合功能的封套、包装袋上减免使用胶带,鼓励使用免胶带设计的包装箱。同时,鼓励寄递企业之间、寄递企业与包装物供应商等市场主体之间健全共享机制,扩大可循环包装物的应用范围。
在包装操作方面,寄递企业应当按照环保、节约的原则,根据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性质、尺寸、重量,合理进行包装操作,防止过度包装,不得过多缠绕胶带,尽量减少包装层数、空隙率和填充物。同时,避免抛扔、踩踏、着地摆放邮件快件等行为,防止包装物破损。而在营业场所、处理场所,应鼓励企业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对外形完好、质量达标的包装箱、填充材料等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而在监管层面,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实施包装物编码管理制度,推动包装物溯源管理。
寄递企业使用包装物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使用有毒物质作为填充材料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企业未制定包装操作规范,或者未按要求备案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