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近距突击战斗的利器——冲锋手枪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手枪,各种口径、各种型号不下四五百种,真可谓琳琅满目。其中诸如“一枪、二马、三花口”之类的自卫手枪精品不在少数,但堪称“手枪之王”的冲锋手枪,却为数不多。笔者在此仅从战斗使用的角度,与读者聊聊冲锋手枪的性能特点及其地位和作用,并在《轻兵器》以后几期陆续介绍俄罗斯的斯捷启金 АПС、德国的毛瑟712和VP70以及意大利的伯莱塔M93R等几种典型的冲锋手枪。
  冲锋手枪,通常也被称作突击手枪。之所以称之为突击手枪,是因为它往往不被用在常规的大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常在特殊的小战场上用以突击,即所谓“超近距突击战斗之利器”。
  冲锋手枪具有一般手枪的特性,属于手枪范畴,那么我们不妨从手枪说起。由于手枪短小轻薄,通常辅以枪套贴身背挎,故较其他各型枪械更具有便携性。手枪通常是以单手使用为主,在设计上一般尽量把枪的质心安排在握把附近。其握把与枪管轴线的角度,也尽量考虑手臂的自然指向。这都是出于获得较高战斗使用性能的需要。
  手枪通常在近距离使用,敌我双方的胜负往往在瞬间即成定局。如果在近距离突然同时面对多个目标,威胁和紧迫局面就更为突出。大量的战术训练和作战实践统计表明,直接使用手枪战斗常常是迫于无奈,并且大多数战斗是在光线暗淡的狭小空间内展开,约有75%~85%的交战是在小于10m(平均距离小于4m)的超近距离上,敌我双方交战时间平均不超过3秒,双方常常只有一次开枪的机会,使用半自动手枪发射的总弹数平均不超过3发。因此,手枪虽不能打远战、大战,但必须打近战、恶战。一般意义上的战斗,很少使用手枪,而对特种部队队员、警务执法人员以及要员(VIP)的保卫人员来讲,手枪则是必不可少和最常用的武器。
  为争取在实战中最短时间发挥手枪的最大效能,获得先敌命中并使敌丧失还手能力的效果,手枪必须具备以下3个特点。
  首先是“杀伤力大”。即力争选择和使用有足够威力的手枪和手枪弹。我们都希望使用大威力的或停止作用强的手枪及手枪弹,然而又不能不面对两个现实,一是任何手枪和枪弹的威力是相对和有限的。国际公约限制使用过杀伤枪弹(例如“达姆”弹)。同时,威力过大的枪弹将导致枪口动能和后坐力过大,进而导致射击精度和人机工效恶化。在这一点上,武器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要尽量避免顾此失彼。二是一定威力的枪弹命中不同的部位,所获得的停止作用是不同的。决定停止作用大小的因素不仅仅取决于枪弹的威力,还与命中部位、目标防护强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当然,不同威力的枪弹命中同一部位,其相应的停止作用是不同的。枪弹威力越大,所获得的停止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第二是“射速高”。即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射足以迅速制敌的弹数。应付超近距离突然出现的紧迫局面,基本要求是先敌射击并发射足够数量的枪弹,这是赢得战场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前者要求手枪的机构动作可靠,操作简便,使射手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简单的动作迅速顺利地射击;后者,则要求手枪的战斗射速高,在最短时间内发射能有效控制紧迫局面的枪弹数。战斗实践证明,一般自动手枪,在应付紧迫局面时往往力不从心,若要在近距离同时对付多个目标,更是“捉襟见肘”!现代战斗手枪大多使用双排大容弹量弹匣,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弥补火力上的不足。
  第三是“命中率高”。即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以最少的弹数先敌命中。先敌命中,最为理想的是首发命中。因为交战距离很近,理论上讲,在这样距离上敌我双方都易抢占先机。这种严峻的战场环境,迫使每个真正的军人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军人不得不探索先敌命中的规律。然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面对多个将要向你射击的敌人,你可能只对其中一个敌人有首发命中的机会,而下一个首发命中的机会则可能易之敌手。
  先敌射击和先敌命中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关键。严格训练虽然可以在人与武器的结合上产生可观的战斗效能,但由于武器性能(命中率和射速等)的 客观局限性,确保先敌射击和先敌命中是相对的。因此,需要提高手枪射速来弥补命中率的不足。例如英国皇家特别空勤团使用9mm勃朗宁大威力半自动手枪,对单个目标射击通常是一次2发,以达到不仅要命中而且有效的目的。
  如果使用冲锋手枪对同时出现的3个目标实施连发射击(假设理论射速 700发/分,紧迫条件下仅有0.5的命中概率和惟一一次射击机会),则1秒钟可发射12发,平均命中1~2发。即使没能达到理想的“停止作用”,也为自己赢得了再次射击的机会,同时也制约了敌人再次射击的机会。而这样的作战效能,半自动手枪则望尘莫及。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指出,现在很多轻型的甚至是微型的冲锋枪,不也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吗?的确,二战后至今,有的冲锋枪已经比传统的冲锋枪小了很多。但是不是这些小型冲锋枪就能取代冲锋手枪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反,那么多的冲锋枪追求短小,甚至已经达到了“必要时可单手使用”的程度,恰恰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冲锋手枪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小型冲锋枪不是手枪,其“必要时可单手使用”与手枪的“以单手使用为主”,从外延到内涵都有本质区别。更应该指出的是,有的小型冲锋枪片面追求短小,已经使其人机工效遭到了破坏。例如美国的英格拉姆系列冲锋枪、以色列的微型乌齐冲锋枪和波兰的“Wz63”冲锋枪等等,它们既失去了传统冲锋枪在携行、据枪及战斗使用等方面的人机工效优点,也没有获得传统手枪所具有的携行、据枪及战斗使用等方面的人机工 效优点。简而言之,这些小型冲锋枪,双手握持显得过于短小,单手握枪又显得过于肥大。射击时,双手持枪难以达到传统冲锋枪的精度;单手射击,又难以达到手枪的精度。也许人们设计小型冲锋枪的初衷,是试图使之兼有冲锋手枪的功能,进而取代冲锋手枪。现在看来,结果并不如愿。
  当然,小型冲锋枪的兴起,的确影响了冲锋手枪的发展。但是在战后多次局部突发事件和低强度作战中,人们对小型冲锋枪人机工效恶化,战斗使用的不方便性和局限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这也是小型冲锋枪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冲锋枪为德国的MP5系列,意大利的 M12S以及以色列的乌齐。这是因为它们仍以抵肩双手握持为主,体积、质量及其人机工效更接近于传统冲锋枪。20世纪最后20多年间,使用中等威力枪弹的短突击步枪兴起,进一步动摇了小型冲锋枪的地位。美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着力为其特种部队寻求冲锋手枪,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人们对冲锋手枪的模糊认识,还在于战争环境离武器的研制者乃至爱好者越来越远的客观现实,以至于人们通常从概念上更注重枪的基础技术特性而忽视其战斗使用综合效能。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人们往往以标准的据枪姿势和理想的精度标准去考核手枪的靶场射击精度,却很少顾及手枪的使用环境特征,特别是超近距离上对瞬时达成有效战斗能力的严峻要求,概念性地认为冲锋手枪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较差,而忽视冲锋手枪能够连发射击,以较高的射速来提高的命中概率,进而创造战机、取得战果、赢得胜利的潜在战斗能力。
  让我们从战斗使用的角度再来看看冲锋手枪的战斗能力。首先,冲锋手枪仍以单手持枪和单发射击为主,必要时可驳接枪套抵肩射击,从而获得较远距离上的射击精度。它可以通过较长的瞄准基线进行比较精确的单发射击,通过较大的全枪质量获得较高的射击稳定性。这就是冲锋手枪单发射击精度比较高的原因。如果驳接枪套,有效射程可达100m以上。其次,冲锋手枪的连发精度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一是连发射击的使用时机,通常是在超近距离上,面对数个或多个目标,为迅猛压制敌人争取主动时采用。这时,由于距离近,情况紧迫,来不及精确瞄准,因此利用手枪的指向性和连发或连续长(短)点射的持续火力密度,先机制敌;二是当迅猛射击先敌压制之后,迅速转换成单发射击对敌实施精确补射;三是若距离稍远,来得及驳接枪套实施抵肩射击时,则以短点射为主对多个目标迅速逐个射击。冲锋手枪虽不及小型冲锋枪敦实厚重,但两相比较,除了都具有双手握持,抵肩射击的特性以外,其单手射击的操控性能比小型冲锋枪好得多。它在不同体位的战斗使用和携行,特别是隐蔽携行等多方面的人机工效,也是小型冲锋枪所无法比拟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冲锋手枪无意与小型冲锋枪“争宠”,但它兼具冲锋枪的火力和一般手枪的灵巧,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他枪械特别是一般小型冲锋枪所无法取代的。 ◆
  (编辑/何 懿)
  
其他文献
芬兰M95型防毒面具(图1、2)是由芬兰凯米拉·萨弗蒂(KemiraSafety)公司结合呼吸防护技术领域60年的经验与最新技术革新,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新型核生化(NBC)防护面具。M95型面具的所有材料已经过苛刻的野外作业考核,并通过了按照北约标准进行的试验,目前已装备芬兰军队。  结构剖析    M95型面具由M95型面罩和M95型滤毒罐组成(图3),另有饮水装置、视力矫正镜片等一些功能
期刊
概述    在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上,有些武器,如毛瑟98步枪和柯尔特M1911手枪,历经百年,长盛不衰。而另一些武器,则只是昙花一现。  德国1942年式伞兵步枪即FG42步枪,就是寿命短暂的武器之一——在不足3年的服役期中总共才生产了数千支,但是它留下的印记却令人难以置信。如今在美国,收藏家为了得到FG42步枪,宁愿付出上万美元。  其实,就研制水平而言,FG42伞兵步枪算不上什么杰作,它的最先设
期刊
期刊
谈及战斗霰弹枪的新发展时,有2支霰弹枪必须要介绍,那就是目前正被 HK公司销往美国的、来自意大利费巴尔姆公司的FP-6和Fast-20霰弹枪。   虽然FP-6采用唧筒式供弹方式,但它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如,它可装皮卡汀尼导轨,导轨上可安装塔斯克公司的红点式激光(Propoint)瞄准具或其他反射式光学瞄准具,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目标。导轨上带有缺口照门,可作为机械瞄具使用,也可安装附加的“鬼环式”照
期刊
膛口噪声的来源    各种枪炮射击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射击噪声会严重影响听觉、妨碍通信且易暴露目标,因此在武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寻求降低射击噪声的方法。  在射击噪声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声源,一种是射击过程中运动机构碰撞摩擦产生的机械噪声,这种噪声较低,在枪炮噪声中影响不大。另一种是弹头出膛口后飞行产生的弹道噪声,超音速弹头会形成弹头激波,产生“轰”声,在弹道附近这种“轰”声会很响亮,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德国华尔特公司研制的MP冲锋枪有长枪管型MP-L和短枪管型MP-K,两者内部结构完全相同。    技术诸元    MP-K  口  径: 9mm  初  速: 343m/s  有效射程: 100m  枪口动能:  470.7J  理论射速: 550发/分  自动方式: 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 单、连发  弹匣容弹量: 32发  全枪长: 659mm(枪托打开)  373mm(枪托折叠
期刊
研制背景     新中国手榴弹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仿制、改进设计和自行研制3个阶段。从建国初到50年代末为仿制阶段,主要仿制苏联40年代中后期的产品;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改进设计阶段,主要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设计,形成新型号;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自行研制新型手榴弹阶段,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手榴弹,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1980年式反坦克手榴弹就是这一时期研制的产品之一。   建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