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的子君与《逃离》中的卡拉形象比较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卡拉这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父母大家庭,第二次逃离婚姻的牢笼。比较她们逃离后面对同样的女性生存困境:经济困境、爱情困境、自我困境等。各自文本中的两个宠物(阿随与弗洛拉)也隐喻着女性由逃离走向回归这一逃离模式。
   关键词:女性 逃离 困境逃离 模式
   “逃离”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母题,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共有选择方式之一:逃离现有困境,寻求新天地。而在众多的逃离故事中,关于女性逃离的故事更是引人注目,尤其在近现代,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逃离”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如易卜生笔下娜拉的逃离,现实生活中萧红的逃离等,这是女性对自身命运的觉醒,并试图作出一些努力与尝试,以改变现有的女性困境。本文以鲁迅的《伤逝》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子君与卡拉为研究对象,探析她们在各自人生中的逃离,发现她们都只实现了逃,并没有真正地实现离。
   一.女性人生中的两次逃离
   在西方与中国的历史中,女性大多居于从属地位。在西方,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在中国,女性作为父权与夫权的附属而存在。在中西方的一次次妇女解放运动中,促使女性在其思想上有觉醒的意识,从而跨出“逃离”的步伐,她们试图逃离生活中的困境,寻求新的自由天地。
   (一)第一次逃离父母家庭的主动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第一次逃离:为了爱情,寄希望于逃离父母大家庭,从而获得一种爱情上的自由。为此子君发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1]的逃离宣言,逃离父母大家庭,与涓生同居。卡拉也是如此,“她在桌上留了张纸条,清晨五点钟悄悄溜出了家,在街头的教堂停车场上与克拉克会合”[2]。她们二人为了愛情,决绝地逃离父母大家庭。但她们的第一次逃离的决绝,其实是有后盾支撑的,即爱情伴侣。子君与卡拉的逃离,实际是将女性的依附性,从一个男性(父亲)转换到另一个男性(丈夫)身上的,她们的自我是缺失的,她们的附属性使得她们完全不能够独自承担逃离的后果。
   其次,她们逃离的对象是不同的。子君逃离的是父权制下的父亲、叔伯,她逃离的是中国封建式的传统包办婚姻,她逃离的是其母亲所处的婚姻命运。在子君逃离封建家长制的大家庭过程中,她的母亲始终是失语的,文本中没有出现任何其母亲对于她爱情或者婚姻的言论。自始至终都是子君的父亲与叔伯们在发声。作为子君母亲那一代的女性显然已完全从属于丈夫,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声音。而卡拉逃离的是父亲(继父)与母亲,以及一种现有的生活。卡拉的继父与母亲都对卡拉的爱情婚姻发表了他们自己的见解,并试图让卡拉意识到真实生活的残酷性。卡拉显然忽视了他们的忠告与劝解,义无反顾地逃离现有的安逸舒适,寻找爱情与未知的新鲜感。卡拉对于自己丢掉的东西是清楚的,在这一点上,她比起子君,其自我觉醒意识是更为强烈一点的。她不但为了爱情,也是为了对另一种未知的生活的追寻。对于卡拉,“她唯一真正想做的,从出生以来,唯一真正想做的,就是能够住在乡下和动物打交道。”[3]而克拉克的出现,恰巧满足了她的想法,既能给她爱情,也能实现她对未知生活的想象。
   她们逃离父母,貌似得到了爱情上的自由,却重蹈了母亲的婚姻命运,正如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所言:“受到双亲权威保护的少女,在反抗与希望中运用她的自由:她利用它来拒绝和超越他与此同时感到安全的境况;她正是从家庭的温暖中向婚姻超越;既然她结了婚,在她面前就再也没有别的未来。家庭的大门对着她重新关上:这将是她在人间的全部命运。她准确地知道,留给她的是什么任务:就是她母亲完成的同样任务,日复一日,要重复同样的仪式。”[4]子君和卡拉的第一次逃离都是想要反抗父母家庭,通过婚姻来获得自由。为此,她们决然的与父母、与过去割裂,由于她们自身独立性的缺乏,附属性的充斥,第一次逃离并没有让她们获得所想要的自由,反使她们陷入了婚姻困境,于是她们又开始了第二次逃离。
   (二)第二次逃离婚姻牢笼的被动
   她们的第二次逃离:逃离婚姻日常生活的琐碎。第二次的逃离对于她们来说显然是艰难与未知的,此时的她们是没有过多的后盾支持的,在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情况下,她们的逃离相比第一次逃离,凸显出了被动性。子君在涓生没有决绝的说出那些不爱他的话之前,还始终不能意识到她与涓生的爱情已经在婚姻的琐碎中消磨殆尽了,在度过了一个极难忍受的冬天之后,她终于在父亲接她的时候,选择了逃离婚姻牢笼。她的第二次逃离是被动的,不是自己主动走出婚姻家庭,而是由作为父权中心代表的父亲接回了家。
   卡拉的第二次逃离,也不是主动的自我意识觉醒,她是在与贾米森太太聊天中,抱怨克拉克,一开始她并没有想过真正地逃离,“出走吗?如果办得到的话我早就这样做了”[5],“只要可能,我会付出一切代价这么做的。可是不行啊,我没有钱。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投奔”[6]在西尔维娅·贾米森的帮助下,她才开始走上逃离之路。
   子君逃离婚姻的家庭,却再次回到了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以死结束。卡拉逃离婚姻的牢笼,却在大巴车还未抵达自由的国度,便忍不住给克拉克打了电话,要求她接自己回家,再次回到了婚姻的家庭。她们的第一次逃离是为了爱情逃离父母家庭,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婚姻的现实与琐碎,“家庭不再保护她对抗空洞的自由,她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和被抛弃的从属者。爱和习惯可能仍然是巨大的帮助,但不是拯救。”[7]为此,她们又不得不再次逃离现有的困境,但基于女性逃离之后面对的生存困境,她们只实现了逃,却不能真正的实现离。
   二.女性逃离后的生活困境
   女性的第一次逃离父母家庭困境,却陷入了另一种婚姻牢笼,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生活困境。
   (一)经济困境:过度依附男性伴侣    卡拉在一开始逃离父母的信中说道:“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8]而卡拉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是“她把他看作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心悦诚服的”[9]从一开始卡拉便不是独立的,而“婚姻必须是两个自主的存在的联合,而不是一个藏身之处,一种合并,一种逃遁,一种补救办法”[10]她的逃离仅仅是爱情意识的觉醒,是想要脱离自己固有的一种生活,是对新鲜生活和所谓“真实生活”的向往,真实生活回馈给她的是残酷。第一次逃离后,卡拉与卡拉克一开始的生活是爱情的甜蜜,他们会开着车在乡野间漫游,旅途是充满歌声与趣味的。但落实到婚姻现实中,他们意识到这样的漫游不但浪费时间,还浪费金钱,他们开始感受到生活现实所带给他们的压力。他们的马术学校会因为天气不好的原因,学员少之又少,经济压力随之而来。她与克拉克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生活困境。于是卡拉需要去贾米森太太家做帮佣,尽管不情愿,却知晓她必须这么做。
   子君的生活也是如此,在经济空间的狭窄里,她与涓生的爱情被消磨殆尽。子君第一次逃离之初,他们心甘情愿的蜗居在大院中小小的破屋中。他们在爱情的初始,逃离的初始同样是充满甜蜜与生机。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压力:子君依靠涓生的微薄薪水生活,一整个家庭的开销压力也是聚焦在涓生身上。现实生活让子君忙碌起来,子君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更不用说读书和散步了。她的生活困在了蒸馒头、做饭与洗衣服之中。而料理家务让女性远离了自身。
   卡拉与子君在第一次逃离之后,面对最紧要的困境便是经济困境,她们在婚姻生活中,得到了爱情上的自由,但这个自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没有根基,漂浮着。“在经济上这个共同首脑是他(男人),因此,在社会看来,体现这个共同体的是他”[11]。卡拉与子君在经济上,依赖的是男性伴侣。当她们自依赖的那一刻起,她們也承认了自身的附属性,她们以男性为中心,建构自己的婚姻生活。
   (二)爱情困境:爱情的消逝
   卡拉面对的不仅是经济压力,还要随时忍受克拉克火爆的脾气与大男子主义。在克拉克的眼中,卡拉如同一只小宠物一般,是他的附属物一般。在克拉克的叙述中,多次称卡拉为“我老婆”,卡拉总是作为其附属物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作为人的独立个体而存在。克拉克甚至不在乎卡拉的尊严,企图威胁与敲诈贾米森太太,想要从她那里获得一笔钱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从始至终,他没有明确说过他爱卡拉,卡拉对于其只是他老婆,被定义为他的一个附属物。自始至终,都是卡拉独自诉说对克拉克的爱情,对克拉克的依赖。而克拉克的爱情是模糊的。
   涓生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与经济生活的压力下,他对子君的爱也渐渐消淡。涓生开始躲避子君,躲避家庭,躲在图书馆中求得宁静与静谧。于是他开始对子君说出那些决绝的话,“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12]。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言“有一种不幸使他们(夫妻)很少摆脱得了的:这就是厌倦。不论丈夫成功地把妻子变成他的应声虫,还是每个人龟缩在自己的天地里,过了几个月或几年,他们再也没有什么可沟通的了。夫妇是一个共同体,其中的成员失去了自主,却不能摆脱孤独;他们静止地同化,而不是互相维持生活活跃的关系。”[13]
   卡拉与子君为了爱情,逃离了父母家庭。可是逃到了婚姻家庭中,当爱情伴侣爱的消逝,她们面对的是更为真实的爱情与生活的现实。为了爱情而逃离,但当爱情也消失殆尽的时候她们一无所获,她们当初为了爱情的努力与逃离的决绝显得空洞而无力。
   (三)自我困境:独立性的消失
   在面对经济困境与爱情困境中一系列杂乱的事件中,卡拉崩溃了。卡拉终于说出“我再也受不了了。”受不了她的丈夫,受不了这样“真实”的生活。于是卡拉在贾米森太太的帮助下,决定开始她的第二次的逃离,但自她坐上大巴,便开始一边想象未来独自生活的艰辛,一边不由自主地想起克拉克。在她逃离克拉克以及他们婚姻的的旅途中,卡拉却不断地提到克拉克七次……于是她再也忍不住地喊出“让我下车”,并祈求克拉克来接自己回家。她的逃离彻底的失败了。
   子君在生活的琐碎与伴侣的厌倦中,逃离了婚姻家庭,却只能再一次回到了父母大家庭。她没有留下任何字迹,徒留下了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但是子君作为已经与涓生同居过的女性,逃离之后,她在严威与冷眼中走着所谓的人生路,回到封建大家庭后的无处归属,使得子君最后选择了死亡。
   卡拉与子君在逃离之后,由于过于在经济和爱情上依赖一个男性,生活的重心全部在一个男性身上,她们的自我独立也在逐渐消逝。作为女性,“附属性在她们身上已经内化了:即使当她们以表面上的自由行动时,她其实是奴隶;男人本质上是自主的,他只是从外边被缚住。如果他感到他是一个受害者,是因为他承受的负担更为明显:女人像一个寄生者那样靠他供养,而一个寄生者不是一个获胜的主人。”[14]所以,尽管她们有着逃离的意识,但是却不能真正地离开男性。她们的逃离陷入了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循环:逃离—回归。
   三.女性逃离模式的隐喻与重复
   (一)阿随与弗洛拉的隐喻
   在这两个文本中,都出现了一个互文性的隐喻对象:《伤逝》里子君的阿随,《逃离》里卡拉的弗洛拉。阿随与弗洛拉的逃离模式隐喻了女性的逃离模式的最终指向,即“逃离—回归”。
   阿随是子君养的一只花白的叭儿狗,即使在饭菜不饱的境遇下,子君也是要先喂了阿随,甚至有时给阿随自己也不轻易吃的羊肉,可见阿随对于子君来说是重要的。在子君逃离婚姻家庭后的一天里,涓生在一个阴沉的上午,“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15]他发现那是阿随。它回来了。阿随的回归伴随着瘦弱与半死,显然它的逃离,意味着失去了子君的悉心照料,在饥饿与寒冷中选择了回归。    弗洛拉是卡拉养的一只白山羊。在弗洛拉丢失之后,她不断的梦见弗洛拉,弗洛拉的失踪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她的逃离意识,在琐碎的生活和暴脾气的克拉克的重压之下,她萌生了“逃离”的意识。在西尔维娅·贾米森的帮助下,她开始逃离。但真正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她退缩了。在大巴还未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她便要求下车,给克拉克打了电话让她来接自己。她回归到了婚姻生活中。在克拉克将衣物还给西尔维娅·贾米森太太的时候,弗洛拉出现了,弗洛拉的回归像一个幽灵一样。但是弗洛拉在日后又再一次的丢了(逃离),直至后来,“在干完一天的杂货后,她(卡拉)会作一次傍晚的散步,朝向树林的边缘,也就是秃鹫在哪里聚集的枯树的跟前。接下去就能见到草丛里肮脏、细小的骨头。那个头盖骨,说不定还粘连着几丝血迹至今尚未褪净的皮肤。这个头盖骨,她都可以像只茶杯似的用一只手捏着。”[16]这也许就是弗洛拉的头盖骨。弗洛拉失去了卡拉的庇护与精心照料,可能忍受着饥饿以及凶猛的野兽,在野外的生活中,丧失了生命。在弗洛拉在逃离之后的命运中,卡拉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倘若真的逃离之后的命运,于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卡拉不再朝那一带走了。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17]
   (二)“逃离—回归”的循环模式
   逃,首先她们的逃离就是一种逃避,不能正视其所处的困境,因此她们所能实现的逃离也只是短暂的逃离,并不能长久实现自我的幸福与自由。子君如此,卡拉亦是如此。她们如果不能够解决生活困境:经济的独立性的缺乏、对男性的依附性、自我独立性的消逝等问题,她们的逃离只能陷入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循环:逃离—回归。
   卡拉与子君的逃离是希望摆脱一种现有的困境,寻求幸福与自由,但显然她们的逃离是让自己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她们又不得不再次选择逃离,于是他们的逃离模式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逃离—回归—逃离—回归。两次逃离的结局都是只能逃,却不能离,由于切实的生存困境始终得不到解决,因此她们的逃离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指向回归。
   中西方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思想启蒙运动,为子君与卡拉的逃离提供了现实土壤与可能性。子君与卡拉所象征的女性是有其心灵上的觉醒意识,也迈出了实践的步伐:逃离。但是基于逃离之后,她们作为女性的一些生存困境:经济空间的狭窄、爱情伴侣爱的消退、自我独立性的缺乏等原因,她们的逃离陷入了一种“逃离—回归”循环。而要想实现真正的逃离,实现自我的解放,它首先要求完成女性状况的经济演变,以及自我獨立性精神的建构。且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解放,更需要一种集体的解放,去建构一种解放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鲁迅.伤逝.鲁迅:彷徨[M].上海:中华书局,2013,142.
   [2][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2.
   [3][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7.
   [4][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57.
   [5][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2.
   [6][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2.
   [7][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97.
   [8][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
   [9][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2,33.
   [10][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98.
   [1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04.
   [12]鲁迅.伤逝.鲁迅:彷徨[M].上海:中华书局,2013,154.
   [13][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84.
   [14][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01.
   [15]鲁迅.伤逝.鲁迅:彷徨[M].上海:中华书局,2013,159.
   [16][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48.
   [17][加]艾丽丝·门罗.逃离.李文俊译.艾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48.
   (作者单位:武警士官学校文化教研室)
其他文献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局限于掌握一门职业技术,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的时代中越来越重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大学时期的教育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在不断飞速发展。有许多高职院校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采用了校企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与学校以及学生三方的共赢。本文通过对于校企合作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将移动互联平台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信息化与在线化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让教学活动开辟出全新的空间。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而言,也需要对此形成
运用 PPT,结合学生探究实验,将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引导学生,电路和电路图、线路图结合对比教学更符合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原则
内容摘要: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其作品《坠落的人》中描摹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获得最本真的生命体验,以此抵御所引发的精神危机以及这种危机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唐·德里罗先借用了主流媒体的刻板思维,继而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对精神危机进行了“亲历性”处理,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进行了深度思考。唐·德里罗揭示了“危机”相对于人类所具有的感官体验与心理层面的属性。唐·德里罗通过危机书写这一载体,
内容摘要:本文就小学生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学习积累汉语词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益的且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积累汉语词汇、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 积累 语言词汇 策略   识字、积累语言词汇是小学生学好汉语的入门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累词汇的主要渠道。引导小学生养成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掌握从阅读中汲取丰富词汇的方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广泛而大量阅读,这样才能使其在读中获取感悟和体验,积累语言同时促进语言水平的提升,还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这个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缺乏有效性问题,过于表面化,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和汲取东西十分有限。基于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调转方向,重视文本细读,指导学生深入且有层次阅读,从而确保其在读中能够更为准确和全面把握文章,拥有较高的文本处理能力,做到高质量和
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黄金时期,浮躁的社会风气、开放性的社会环境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传统 教育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教育引导模式的创新已然箭在弦上。新课程
内容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乡村振兴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而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并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科学施教的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就此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策略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乡村振兴和科
超常儿童主要指智力显著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以及在创造力或特殊领域中较同龄儿童具有高度发展能力 和卓越表现的儿童,但是他们往往心思细腻、内心脆弱,容易产生心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