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现代诊断与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呋塞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压及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呋塞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钾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十伤灵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十伤灵组,每组12只。3组均采用外科手术联合腹部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方法制备难愈性溃疡模型,术后十伤灵组和贝复济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十伤灵、贝复济行常规换药处理,生理盐水组行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均2次/d,连续14 d。分别于造模7 d、14 d后通过数码相机结合Image J软件计算各组的溃疡愈合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鲜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
目的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法不同,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d时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10mg/天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20mg/天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14天结束时,两组血清学相关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
目的探究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免疫球蛋白(Ig)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共70例急性期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BPR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头昏、乏力、口干、嗜睡及食欲增加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ANSS精神病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NSS精神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凝结型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痰湿凝结型胃癌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时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治疗期间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两组胸膈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党参-当归药对治疗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而探讨其治疗ILD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党参-当归药对所含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并基于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信息进行基因名的标准化;通过OMIM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ILD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党参-当归药对-化合物-靶点-ILD”网络模型;借助STRING平台分析药物-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并进行网络构建;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于京都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78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eck自杀意向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自杀倾向,并收集其基线资料,分析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BD患者有自杀倾向44例,占比56.41%;有自杀倾向组中女性占比、有自杀家族史占比、有酒精和药物滥用史占比均高于无自杀倾向组,5-羟色胺(5-HT)水平低于无自杀倾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有自杀家族史、有酒精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约25%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疾病复发率也高达50%~60%,因此,针对中晚期CRC患者,已错过手术最佳时机,而传统的放化疗效果并不理想。分子靶向治疗可针对明确的致癌基因片段或蛋白分子,使用对应药物,在不影响周围正常细胞的同时,可与致癌点位特异性结合,以使癌细胞凋亡。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中晚期CRC患者带来新的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行胸腔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完成后60min(T2)、术后1d(T3)、术后3d(T4)的肿瘤相关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