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应该“动”起来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不承认,我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终因其覆盖率的先天不足,加之面临上星卫视与城市频道的双面夹击,总体发展规模依然偏小。与动辄好几个亿甚至上十亿产值的上星卫视相比,很多地面频道的广告收入一直在几千万元上下徘徊,收入过亿的并不多。然而,山东齐鲁电视台似乎是个例外。2007年,该台的年收入净到账为3.2亿元,较2004年增长一倍,较2006年增长20%。
  一个地面频道能有超过三个亿的收入,而且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仍能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位增长,这不能不令同行刮目相看。
  山东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长允对记者说:齐鲁电视台能有如此表现,使他对这个团队非常敬佩。一个主要领导,对自己下辖的单位用上“敬佩”一词,这是不多见的,也足见齐鲁电视台内力的打造的确非同一般。
  能让齐鲁电视台有如此影响的内力是什么?是“互动”。2007年,由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撰写的《2007中国广电蓝皮书》中,将齐鲁电视台的发展命名为“齐鲁模式”。这个模式的真正要义也是“互动”。
  “打造中国最具互动特色的大众综合频道”、“让互动无处不在。”每一个“齐鲁人”对这两句话都耳熟能详。
  为了践行“打造中国最具互动特色的大众综合频道”的市场定位,2006年始,该台所有自办栏目全部实现直播,直播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且互动性也成为评价节目的主要指标。为了确保互动效果,齐鲁台开发了技术领先的大型多媒体互动服务平台,为所有互动提供技术支持。
  众所周知,当下传统媒体均受到新的媒体形态与传播方式的巨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齐鲁模式的“互动”特点对所有的传统媒体而言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示范意义。
  首先它颠覆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传播模式,借鉴了新媒体的特点,具备了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特性。
  随着近些年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一度惊呼“狼来了”,比尔•盖茨甚至公开宣称,五年以后互联网势必取代电视而成为第一媒体。然而经过两年的参悟,电视等传统媒体已经由开始的紧张发展为现在的理性与冷静,由开始的对新媒体的“敌对”发展为主动与新媒体相融合。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办自己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站等,这种方法的确是“化敌为友”,变被动为主动,应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做指引,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策略大多成为只烧钱不进钱的“鸡胁”,颇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与此相比,齐鲁台的发展模式却更显独到。比如在节目的定位上强调与受众的互动,该台名牌栏目《齐鲁开讲》不仅在台上设立正方反方,你说我说,而且直播的同时通过声讯互动平台直接将民意以数据的方式反映到屏幕上,从而告别单向传播的时代,使受众有了“主人翁”意识;再比如鼓励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走到台前,每月甚至每周一次的与观众面对面活动,真实拉近了观众与电视台的距离。为了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齐鲁台还与其它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如牵头成立“SNG”协作体,以卫星直播车为技术平台,共享异地突发新闻,解决了跳出地域报道新闻的地理局限,与新浪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访谈、博客等网络形式二度传播齐鲁台的内容与品牌,通过与省内及外地的大量平面媒体合作,不断推出齐鲁台的新闻报道,使得齐鲁台在百度上的搜索网页数量在全国电视媒体高居前五位。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的精华就在“互动”,传统媒体之所以被称之为传统媒体,根本点就在于其单向传播,因此向新媒体学习如果只是借鉴其形式而不深究其传播的理念与核心因素,必定不会学到什么好东西。齐鲁电视台将新媒体的传播理念“互动”性融入自身的传播中,借助原本就具有强大的直观传播功能的电视媒体,可谓挖到了新媒体的精髓,对其他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有着深远的示范意义。
  再者,“互动”坚持了中央提出的新闻媒体“三贴近”原则,真正与受众走到了一起,不仅打造了影响力,也提升了品牌力。
  中央一再提出新闻媒体务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这本身也是新闻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传统媒体长期执行“灌输”式的导向传播,过分强调了“喉舌”功能,而忽视了需要达到的实际传播效果,往往陷入“自弹自唱”的怪圈。齐鲁台执行的“互动”模式,名义上是为“草根”而办,实际意义则远非如此。比如,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之前,还要把电视剧的原创或主演人员请到当地,在为他们与观众建立沟通桥梁的同时,也轻松实现了电视台与优秀的演艺资源互动、电视台与观众互动的三重目的;比如《拉呱》,这个山东省境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系跨越曲艺与新闻的两极嫁接,让百姓生活成为新闻的主角,完全来源于群众,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还于观众。
  “互动”除了传播方要有充分的内容给养外,还要随时留意受众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受众的热情与参与度。因此,要达到真正互动的效果,媒体首先是要真正地走到受众中去。只有真正关注受众的诉求,媒体也才能创作出最贴近受众的节目形式与内容,从而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才能被受众真正视为是“自己的媒体”。其实媒体也唯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培养自己的公信力,而这一点,是任何媒体所不能或缺的。齐鲁台似乎轻松地做到了。
  第三,创新了媒体经营的理念,从精耕细作到量身定做,已经开始跳出媒体做媒体。
  媒体经营,无非是媒体向客户销售其影响力,即媒体把自身打造好,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同,再向客户出售版面或者时段,实际上是把其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转化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经营,是当客户在媒体的广告刊播完成后,也就意味着媒体与广告客户的交易行为的结束。但齐鲁模式显然延伸了这种合作关系。
  在广告经营上,广告部门特别强调节目内容与广告服务和广告客户间的良性互动。不仅在节目策划初期就有意让广告客户介入,并通过商品超市、店面、经销商、路演、海报、POP(售点广告)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产品、理念与消费者的互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组合、受众互补,使传播效用最大化。
  因此我们看到,在其“互动”模式中,媒体不仅是单纯地为客户刊播广告,而是将广告客户的产品理念从一开始就导入节目形式,从而确保客户的理念输出;除了广告的刊播,同时注意除齐鲁台之外的线下推广渠道的结合;不仅确保广告刊播的质量与准确度,而且要主动从市场中为客户找回广告刊播后的效果,进而为广告客户指供良好的市场信息与推广建议。从精耕细作到为客户的量身定做,齐鲁台的互动经营模式也已经跳出媒体而做媒体,这对目前依然陷入经营寒冬的部分传统媒体而言特别具有借鉴作用。
  第四,将“互动”的理念引入内部的管理中,为运行机制提供了活性,强化了媒体内部的造血功能。
  齐鲁台的“互动”,不仅对外,而且对内。通过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打破了传统部门设置带来的条条框框,整合了内部的资源,使队伍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内部的互动,使部门利益最小化,整体利益最大化,全台每一个人自觉融入到大集体中,而且从观念上鼓励与培养了员工的创新意识。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充分互动,文艺部的节目创意要充分与广告部门商量,广告部门对外推销节目时文艺部主任要无条件上门充当广告部门的“托儿”;再比如齐鲁台的领导与下属之间也有良好的互动,台里的员工提出好的点子或建议,只要获得同意,该员工马上成为该点子的项目牵头人,其它各部门的人无条件归其调配与指挥,但不打乱原有的部门规制,该台将之命名为“柔性管理团队”,这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设立“虚似组织”的做法如出一辙。
  因此,如果将齐鲁电视台置入传媒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中考量,齐鲁模式更显别样意义。面对新的媒体竞争形式,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潮流,我们的媒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的,互动早已成为时代的特征,因此也更应该成为媒体发展之道。
  希望我们的传统媒体早点“动”起来……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两个领域的重大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两个市场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报业上市再次成为热点。    报业上市的方式    子公司直接上市 报业集团将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加以整合重组,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如2005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此种方式。  报业单位与上市主体公
期刊
忧:报业徘徊在十字路口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殃及中国,原来已经在媒体格局中日渐式微的中国报业再受影响。一面是报业相对落后的介质形式、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科技与市场的变化,另一面则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报业这艘老船继续前行,但这样的动力将有多大?报业真的还有前途吗?中国报业茫然地徘徊在十字路口。     受众结构因时而异  广告价值持续走低  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媒
期刊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成长,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和传播载体选择的多样性日益增强,我国众多行业报普遍面临着报道内容和模式转变的严峻挑战。几年来,《中国冶金报》按照市场和新闻规律探索,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办报特色的精英文化意识,即:在贯彻党中央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有用、好看”,重点发挥经济信息报道引领行业和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引领读者正确把握和预测行业市场走势。 
期刊
“多元化”一直是困扰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报业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的争论甚嚣尘上,多元化也成为报业集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支持者认为,单纯以广告为支撑的传统报业经营模式,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受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因素影响深重,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可以分解报业经营风险与压力;反对者则认为,报业多元化经营分散了报业拥有的核心专业资源,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业界曾提出“多元化陷阱”的课题,
期刊
2003年12月,有网友在国内最大的社区网站之一——西祠胡同上发帖,对当年的浙江纸媒体进行了一番点评。在“年度传媒人物”一项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李建国的名字赫然在列。其入选理由是:  “尽管此人不太被诸位关注,但在过去的2003年,这位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当家人成功地完成了集团内各媒体的资源整合,理清了三张主打报纸各自的发展思路,同时借改革春风,收编了五家县区报纸。此外,杭报的发行、广告、物业等
期刊
监测说明:本次调研数据执行于2007年5月份,采用PPS随机抽样和城市配额抽样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国24个主要城市的行政区内的报刊零售摊点(包括报刊亭、报摊、超市、书店等)进行抽样调查,对零售终端商进行面访式的跟踪监测,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00多份,问卷合格率在97%以上。调研问卷经过严格的三审核对,包括100%比例的卷面复核、70%比例的电话复核和15%以上比例的实地复核,符合调研流程规范和数据质
期刊
徐春莲、 何海林同志著《英国期刊产业前沿报告》(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是作者2005年秋天到2006年春天在英国为期3个月考察的成果。这次考察“不是像以往那样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走走看看,而是真正地深入现场,扎进去学,通过周密、细致的实地考察”。作者在英国期间,走访了英国9个著名的期刊出版集团,并与各集团的领导、期刊的出版人、主编等就编辑、出版、广告等业务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的交谈,
期刊
有学者曾概括中国传媒业发展十几年来的“三部曲”:90年代早期出名记者,90年代中期出名编辑,90年代末期至今既懂采编又善经营的人才最为吃香。这个说法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媒运作的侧重点从内容采编到报道策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传媒业普遍感到奇缺经营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传媒职业经理人这一特殊群体也应运
期刊
占据了中国报业半壁江山的地市报,数量巨大,处境却日益尴尬。面对新媒体的虎视眈眈,省级报业集团的强势入侵,同城异质媒体的全方位“蚕食”,地市报深陷重围,举目皆兵。如何方能突破围困,在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传媒杂志社、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东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5月30~31日在东莞吹响号角,聚集全国地市报精英,共商突围良策。    困则思变    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
作为山东电视台第二频道的齐鲁电视台被称作“山东广电事业改革试验田”,那么这块试验田成功的关键在何处?它的哪些经验可以移植到其他媒体?让我们来听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刘长允如何说。  记者:请您介绍下山东广电目前的格局和相关的发展情况。  刘长允: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目前有从业人员3000多人,下辖10个电视频道、8个广播频道和一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剧制作中心,另外还辖有20多个处级事业单位和几十个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