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升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诸多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进行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
引言:
为了能够帮助高中生提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在促进学生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高中时期学生的心智、智力以及思维能力趋于成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他们的处事方法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主要学科,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今后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育的重点,把教育的基础作为教育的重点,以保证中语文核心教育的实现。
(一)构造语言能力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的基本要求。语言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根本,通过建设学生的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为学生开展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在实际应用中,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提升认知能力
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描述和反应过程称为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认知是通过对事物的外观要素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而获得的。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密切,语言被称作是载体,认知被称作是本质。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要通过各种语言文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在培训中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整体提升。
(三)文化传承能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来提高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的价值,还要借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语文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人类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为背景,理解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国教育的过程要提取精髓,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借鉴外国文化的可行性,再现健康的新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神和人生价值。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一)采用发散教学方法进行培育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勇于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发展特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为了记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大都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散,因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不强。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发散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该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且在讨论之后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进行文化发展方面的培育
高中语文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特征进行编排和制定的,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知识和内容,还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性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需要高中教师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差异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思想,避免学生由于过分解读传统文化思想而出现不理性的行为。通过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国际当中优秀的文化相互结合,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掌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明确文化的主体结构以及思想理念,注重和平发展的理念。高中语文教师應当正确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化,找出各个文化之间的个性化,同时对文化的共同之处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实现高中学生能够对文化有着正确的理解以及发展。
(三)开展与教材有关的课堂活动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美育应用其中,根据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价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习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每周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生品读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优美词句,或者是让学生开展诵读演讲比赛,从而不断的让学生积累词句经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写作中。在“将进酒”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赏析这首诗,可以特意用一节课开展诗歌鉴赏的活动课。教学生学会正确把握长短句的变化、韵脚疏密的转换,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这首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借酒抒发的不平之气。此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这首诗为内容开展一次演讲或者朗诵比赛,让学生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将相应的培育路径落到实处。教师在探索培育路径过程中,要将侧重点放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山.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两节课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取向[J].语文知识,2017,(13):115-118.
[2]丁文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特征与教学切入点——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2):217-219.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
引言:
为了能够帮助高中生提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在促进学生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高中时期学生的心智、智力以及思维能力趋于成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且他们的处事方法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主要学科,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此,在今后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育的重点,把教育的基础作为教育的重点,以保证中语文核心教育的实现。
(一)构造语言能力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的基本要求。语言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根本,通过建设学生的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为学生开展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在实际应用中,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提升认知能力
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描述和反应过程称为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认知是通过对事物的外观要素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而获得的。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密切,语言被称作是载体,认知被称作是本质。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要通过各种语言文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在培训中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整体提升。
(三)文化传承能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来提高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的价值,还要借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语文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人类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为背景,理解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国教育的过程要提取精髓,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借鉴外国文化的可行性,再现健康的新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神和人生价值。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一)采用发散教学方法进行培育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勇于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发展特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为了记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大都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散,因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不强。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发散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该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且在讨论之后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进行文化发展方面的培育
高中语文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特征进行编排和制定的,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知识和内容,还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性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需要高中教师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差异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思想,避免学生由于过分解读传统文化思想而出现不理性的行为。通过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国际当中优秀的文化相互结合,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掌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明确文化的主体结构以及思想理念,注重和平发展的理念。高中语文教师應当正确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化,找出各个文化之间的个性化,同时对文化的共同之处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实现高中学生能够对文化有着正确的理解以及发展。
(三)开展与教材有关的课堂活动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美育应用其中,根据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价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习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每周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生品读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优美词句,或者是让学生开展诵读演讲比赛,从而不断的让学生积累词句经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最终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写作中。在“将进酒”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赏析这首诗,可以特意用一节课开展诗歌鉴赏的活动课。教学生学会正确把握长短句的变化、韵脚疏密的转换,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这首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借酒抒发的不平之气。此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这首诗为内容开展一次演讲或者朗诵比赛,让学生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将相应的培育路径落到实处。教师在探索培育路径过程中,要将侧重点放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山.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两节课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取向[J].语文知识,2017,(13):115-118.
[2]丁文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特征与教学切入点——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2):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