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区分全国、城镇、乡村等多个地域层面,来考察民营经济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程度及其差异,进而为我国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就业吸纳能力提出对策建议。目前学界对民营经济的概念含义与范围认识差异较大,尚未取得共识的意见。为便于后文的分析,本文在参考众多学者的观点后,并结合研究目标的需要,对民营经济进行了如下界定:民营经济是指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包括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
  济)以外的所有经济类型。
  
  一、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
  
  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可从国家、城镇和乡村三个层面来加以考察。
  1.民营经济对全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分析。我国非农经济类型可概括为公有经济(统计上包括 )、外资经济(统计上包括)和民营经济(即除上述两种经济类型以外的所有经济类型)。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对我国非农就业的吸纳带动效应也走过了从微不足道到作用显著再到主渠道的历程。图1和图2显示了我国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人口及其比重的变化,1978年~2005年间,我国总的非农就业人口持续增加,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2341万增至2005年的46091万;公有经济就业人口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再到相对稳定的三个阶段,就业比重在1978年~1996年间处于波动上升状态,但之后呈持续下降状态,至2005年,就业人口为21570万,比重为51.85%;民营经济的就业人口和就业比重20多年来都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2005年就业人口和比重分别为13406万和32.22%,而且上升趋势明显;外资经济就业人口和就业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其数值分别为1245万和2.99%,显然二者都远低于民营经济相应项。因此,就全国非农就业发展来看,公有就业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外资就业虽然处于增长状态,但对非农就业吸纳有限,只有民营经济显示了强劲的非农就业吸纳能力。综合分析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一方面民营经济就业人口与我国非农就业人口呈相同变化趋势,另一方面,无论是就业人口数还是比重,民营经济和公有经济又呈耦合变化态势。这表明一个事实,即民营经济在我国非农就业发展中作出了双重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在公有经济就业人口及比重下降和外资经济就业人口增加有限的背景下,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主要是由民营经济吸纳完成的;第二个贡献是,公有经济释出的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也主要是由民营经济消化的。而且这两个贡献在未来发展中还将更加突出。
  图1 我国各经济类型非农就业人口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2 我国非农就业中各经济类型比重变动情况(单位:%)
  2.民营经济对我国乡村非农就业的贡献分析。我国乡村非农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等三种,根据我们前面的界定,其中后两种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随着我国乡村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图3、4),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最近的2005年,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的拉动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逐步扩大、比例波动上升的过程。1978年乡村非农就业人口为2827万人,仅占农村总就业人口的9.22%,其中民营经济就业几乎不占份额;2005年乡村非农就业人口18760万,占农村总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38.69%,其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为9.26%。从图1中可了解到,乡村民营经济解决的非农就业人口至1999年达到高峰后出现下降低谷区,这一低谷区是由个体经济的减少所引起,其原因与这段时期我国整个宏观形势处于内需不足、个体工商业者盈利能力差等因素有关。但是自1990年以来,乡村私营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在宏观形势整体较差的时期也基本未受影响。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私营经济对抗不利宏观形势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宏观形势不理想情形下私营经济在缓解就业压力、吸纳乡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从民营经济就业占乡村非农就业比重变动趋势来看,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即波动上升的比例同样说明了民营经济在带动农村非农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3我国乡村民营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人口吸纳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4 我国乡村非农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变动情况
  3.民营经济对我国城镇就业的贡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对劳动力的集聚力也呈逐步提高趋势。1978年,城镇民营经济就业人口仅15万,同期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就业人口为9499万,二者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0.16%和99.84%。显然,改革开放初期公有经济是城镇就业的主要载体,而民营经济的就业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历经20余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营经济就业人口无论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比重自1978年以来都逐年增加,而公有经济就业人口(绝对数量自1993年,比重自1978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城镇民营就业人口首次超过公有经济,到2005年,城镇民营就业人口增加到8918万,而公有经济就业人口下降到7598万,二者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32.63%和26.70%。可以说,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对于缓解公有经济就业压力(如下岗、分流)起到了支撑力量的作用,同时对于缓和因失业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具有积极意义。
  人们经常提到外资经济对于创造就业岗位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分析来看,外资经济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相比民营经济而言相当有限。从图5、6可知,外资经济就业占我国城镇非农就业比重在2005年最高,但也只有4.56%,仅相当于同期民营就业的13.96%。事实上,至2005年,我国民营经济就业已超过公有与外资就业之和。公有经济自1993年就业人口下降至2005年的13年间,裁员7212万,同期外资经济仅增加1024万就业人口,显然对就业的吸纳是力不从心的。而民营經济就业人数的增量达8024万,在国企减员分流、外资增员有限的背景下,不仅一定程度解决了公有经济背负的就业包袱,而且也有效地充当了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压力的减缓器,成为中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经济力量,为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结论
  
  通过从国家、城镇和乡村等层面分析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的贡献,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民营经济对我国非农就业具有双重贡献。
  2.民营经济对我国乡村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3.民营经济对我国城镇就业的集聚力显著增强。
  4.发展趋势表明民营经济在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阵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南航飞行部第三飞行大队,组建于1996年1月,是南航波音777机型的主力飞行队伍,担负着南航广州基地9架波音777飞机的航班生产和培训任务。该大队的政委齐有林自上任以来,通过狠
初中的生物课程是一门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性学科。初中开设生物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新课改下,初中生物的实验课堂教学
摘要:我国的政治改革是一种增量改革。增量改革除了强调政治改革的渐进性和路径依赖特征外,还要保持既有的存量和创造性的“增量”。同时,增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一样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即在不损害公民已有政治利益的情况下,逐渐放大新增的利益,力求实现政治改革的稳定、有序和效益。  关键词:增量民主;改革;治理     我国的政治体制增量改革是通过一种有序、稳定、可控的路径转轨形式来实现,这是基于我国目
摘要: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几易其稿终于在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此次修改赋予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使律师作为刑事诉讼参与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有了历史性突破。其颁布势必使职务犯罪侦查阶段控辩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给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严峻的现实挑战。本文旨在针对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的会见权、调查取证权以及起诉阶段享有的阅卷权对反贪侦查实践的影响和挑
摘要:目的:对当前我国指纹检验鉴定中的认定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国指纹鉴定认定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指纹鉴定标准的必要性。结果:建立一套完善的指纹鉴定认定标准。结论:制定指纹鉴定标准,应当以一定面积的指纹图形,即纹线是否同一为基础,结合一定数量的细节特征为参考来制定。  关键词:指纹;鉴定;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均对指纹鉴定的同一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从10月1日起,《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简称《考核规定》)正式施行。作为交通运输部今年一类立法计划项目,《考核规定》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大我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力
对于处在西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条件异常艰苦,加之绝大部分家长都外出打工,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管理约束,加之社会不良因素渗入校园,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意识出现偏颇
摘 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该条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双方离婚时,子女尚未成年,对该子女的抚养费如何处理。但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子女尚未成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
笔者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一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诗中描写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珰耳著明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