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三大素质五项修炼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记者应具备哪几方面的修养呢,我觉得主要有三大素质、五项修炼。
  
  一、记者的三大素质
  
  第一项素质是政治素质。在所有和新闻相关的行业当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政治。
  政治的本意是人民群众把自己的权力出让出来,交给社会公共机构来执行。所以孙中山讲,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当年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问胡耀邦:什么是政治,胡耀邦答不上来。毛泽东说: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讲,政治就是社会上最大的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事,当然也就是争夺人心的事。因为政治是社会各种矛盾的最高表现形式,它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管着各项社会活动,当然也要管着新闻。对新闻记者来说,他必须借助政治这个制高点,所谓舆论优势就是政治优势。站在这个制高点上可以一望无际,区分主次,也可以明察秋毫,趋利避害。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政治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顾大局,不犯大错。你在新闻业工作先懂得不能犯政治错误,政治既然是大事,一出错就是大错。社会上有许多行业是很特殊的,因为它牵涉到要害、牵涉到大局。比如外交、国防、保密,一失而坏全局。新闻也是这样,它是大众传媒,是“高危行业”,每一事一稿都涉及全局,新闻记者绝不能因一些小事把社会搞乱,坏了大事。有些事情在一个地方可以报,但在全国不能报,有时局部的东西不能拿到大局里来,不能坏了大局。那样将会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人民。你去找政治的麻烦,政治肯定找你的麻烦。
  二、抓大事,能写大稿。每一个记者都希望自己的稿件有最多的读者。有一条捷径是报道大事。而政治就是最大的事。政治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新闻是把我们的读者搞得多多的。凡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大到影响全局、全国,就是政治。比如当年的抗日战争、2003年的非典等。当一件事上升到有政治影响时,它就有了最多数的读者。政治永远是重大新闻的主体。抓这样的新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人说,我讨厌政治,政治新闻无人看,其实他说的不是政治,是政治中的过场和形式。搞市场经济后,报上五花八门的明星绯闻、花边新闻很多,有的记者很愿意去抓这些小东西,以为这是成名之道。媒体也借此扩大发行。其实这都是些小伎俩,是无奈之举。一个记者实在没有大事才去抓小事。不信我们做个实验,查一下半个多世纪的报纸,能够流传的留下印象的都是当时的大事,而绝不是所谓的明星绯闻等。所以,记者脑子里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要抓大事。
  三、抓本质,能写新稿。新闻的轰动效应是一大二新。除报大事,还得是新事,反映新思想、新趋势。这也离不开政治。新闻是信息,这个信息可以反映本质,也可以不反映本质而只是现象。政治无疑是社会的制高点,我们只有借助这个制高点才能更好地发现本质,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才会有影响力和震撼力。新闻的新,可以是现象的新,也可以是本质的新。而只有新生事物才有生命力,反映本质事件的新闻才既有当时的震撼力又有持久的影响力。新闻的生命力就是这篇稿件的政治生命力,是它的思想含金量。也许有人会说我就只求当时轰动,那你的定位就是只求当一个小记者,不想当大记者。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登了一条消息《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这导致一个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一个多月后,6月20日温家宝总理即批准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废止了原来的《收容遣送办法》。当年我自己的成名作,就是报道了一个还不为人知的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1980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不解放,这时一个青年农民承包了公社的养猪场,一年扭亏为赢。他居然还懂几门外语,当年曾考上清华,因出身不好被退回村里。这篇作品在时代变革中显现出自身价值,所以获全国好新闻奖。还有一次,我值夜班,有一篇稿是讲福建首次在全国推行林权改革。这是件大事不亚于当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我当即安排在头条并配了一篇评论,在不久后召开的全国林业会上,这组稿件成了重要的学习文件。
  第二项素质是文化素质。
  如果我们把新闻比做宝塔,业务就是塔身,政治是塔尖,文化是塔座,是基础。政治给记者提供的是方向、角度、突破点;文化给记者提供的是背景、基础、参照系。
  强调记者的文化素质也有三个含义:
  一是有知识,采写能应对自如。记者采访要有知识储备。问人一点,你要预知一片。你采访农村,得有“三农”知识,知道一点农民的生活、农业政策、农村变化,农业改革的沿革。要是采访农业科技,还得有科学知识,你才能问到点子上。人家谈到一点,你在自己的知识背景里就能牵出一片,这叫心有灵犀,能共鸣共振。否则总是提不着边际的问题,对方如对牛弹琴,早已无接谈的兴趣。记者写作,也要有知识储备。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特别是文字语言常识要过关。生活百科知识也不能出错,否则授人笑柄。
  二是有思想,能判断是非高低。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传播、积累先进文化。你要有起码的鉴别力。什么是先进文化?我认为它的构成需要四个条件或者说满足四条标准。第一是积累性。要注意吸收继承前人和外地的东西。第二是批判性。你知道哪些东西不好,才能找到进步的起点。记者如果不能发现社会上的矛盾,便抓不住受众的眼睛。第三是创造性。一篇好的新闻稿,就是记者用独到眼光去发现新的创造。过去我们下去采访,一些县委书记常讲,不是我们这里没有新闻是不来记者,就是这个道理。第四是普及性。你有积累、有批判、有创造,还要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推广、普及。我们的传媒大量做的就是这四样工作,积累、批判、签定、发现创新、推广普及。一名记者,要用先进文化的眼光,去判断采访哪一个,不采访哪一个,报哪一条不报哪一条。我举一个例子,一次我值夜班,看到一篇稿子已上了大样,是说教育部刚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一则消息: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理由是现在讲民族大团结。单从新闻规律上讲,“人咬狗”是新闻,中国人千百年来敬重岳飞、文天祥,今天突然说他们不是民族英雄这是一条大新闻,要抢。这里就要谈到政治和文化素质,讲政治要考虑讲大局,从文化角度要能批判和辨别。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分析,这个观点当然不对。我立即撤下这篇稿。第二天别的几个报纸采用了这则消息,结果天下大乱,网上骂声一片。
  三是会审美,能分清善恶美丑。现实生活中除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事实的真假虚实外,还有道德上的善恶美丑之分。记者要引导读者看真善美的东西,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情操,并为后世积累文化。比如前几年网上的木子美现象,显然是文化缺失的表现。当然还有更高的标准,如果你的审美修养提高,写出来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会高人一筹。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在谈完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后我们就可以来讨论第三项大的素质,即业务素质。这包括我们所干的采、写、编、策划,广电还包括主持、播音等业务。大学五年专门学这个,这里没有必要展开细讲。我只讲一个名记者的标准。拿破仑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有哪一个记者不梦想成为名记者?
  根据我多年的体会,成为名记者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条,要有一篇或数篇打的响稿子,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比如大家一说起穆青,就会提及焦裕禄,一说起斯诺,就说起当年的《红星照耀西北》。第二条,要熟悉某一行业,在该行业的报道有权威性,成为所谓资深记者。第三条,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大体分两个方面,一是对你所报道领域的理论很熟悉,采写时能够由现象及本质。二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业务理论,记者除了会写稿,还能说出一定的道理,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业务实践。比如我的《新闻三步曲》,就分别是我对采访、写作、管理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最近又完成的《看稿手记》是对编辑、策划方面的理论总结。第四条,要有一本以上的著作。这部书可能是写你熟悉的某一个行当,也可以是关于新闻业务的专著,但有一条,这本书绝对不能是你的新闻作品集纳,这本书要能表明你的研究观察能力。
  以上四条代表三个层次,前两条代表实践的层次,第三条代表理论的层次,第四条代表创新的层次。有了以上目标,记者就知道应该在工作中如何努力。我还讲过,一个记者的目标:五年看稿,十年看人,就是说参加工作五年内要出名作品,十年后要有大的进步。
  
  二、记者的五项修炼
  
  下面谈谈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是责任。这里有两层意思,(1)责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应承担的任务、义务,不容商量,你干不好就要受到谴责、惩罚。在家庭、团体乃至整个社会里,每个人必须承担责任,这样社会才能运作延续。这其中有大责任、小责任之分。记者是社会活动家,每天在社会上传播信息,所以记者要承担大的社会责任。这责任和政治家的责任是一样的,要铁肩担道义,以天下为己任,在县里要像县委书记,在市里要像市委书记,在国家就要拿出总理、总书记的责任感和气派。是无限责任。(2)责任和本人的业务成就有关。许多人总是把责任和本人的成功对立起来,好像责任是管理部门要求的。其实不是这样,而是你只有尽了责任才能成功。有时候你擦个边,搞个歪门邪道,好像能成功一时,但最终不能成功。我在新闻出版署搞管理时,常有一些小报偷偷登一些黄色擦边的东西,或登一些违纪广告,一时得利,但最后要么把报纸吊销了,要么受到舆论的谴责,自己砸了牌子。实践证明,从来没有因采用小动作而成为名记者、名报纸的。真正的成功是你尽了大责,才能取得大成功。比如说斯诺在当时的情况下,把中国的红军宣传到全世界,他尽了一个记者的责任,所以他成功了。必须把这个关系摆对。
  社会上所有的行业,我们把它一劈两半,分成两大类。一种叫个体性劳动,就是说他这个劳动的出发点是围绕自己的,以自己的利益和兴趣为中心。还有一种,他的起点就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就是说一开始干事,就准备付出牺牲,要尽义务,然后再说成功。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上许多伟人,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到毛主席“为人民报务”,都是靠着一颗责任心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记者这个平台是最易发挥责任效应的。他只要为社会尽好责任,就能成功。三十年代一位老诗人鲁黎有一首短诗:“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我们应拿这种心态来对待人生,对待记者工作。记者要为社会无私尽责,为隐者传名,为无名者立传。一个记者的责任尽得多大,你的成就有多大。而如果没有尽责经常会受到内心的谴责。
  第二项修炼,是要有理想。记者在社会上是一个强势群体,他有五项优势:舆论优势、调研优势、广告成名优势、业务自主优势和工作选择优势。这是一个很容易成才的平台。所以,记者进入岗位后,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设想,有目标。第一个目标,首先是要当一个好记者,更高一点,当一个名记者。
  当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能实现这第一理想,都能成为名记者。但是,他应该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记者平台必有成”的决心和气概。他应该同时有第二、第三、第四个理想。一个人的成就是一个总的分值,可以靠一点多得分,也可以在多个点上分别得分,构成总和。比如,除了当名记者,比较相近的第二个目标是去当干部,搞政治;第三个目标,钻研某一行业,成为专家;第四个目标,成为作家。新闻和文学有相通之处,有采访的方便,我年轻时在基层采访,就创作山水散文。代表作《晋祠》,从1982年起被选入中学课本。后来,年纪大一些,政治、文化方面积累的多了,又写政治散文《觅渡》《把栏杆拍遍》等又入选中学课本。我的座右铭是“报国之心不可无有,治学之志不可稍怠”,一个追求,多种准备,总能成功。
  第三项修炼,是勤奋。记者的劣势是工作飘忽,伤患易碎,所以必须自身勤奋,才有所为。勤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惜时;第二就是要有毅力。我过去当记者时,尽量把时间规划好。采访、写作、读书都有安排。不浪费一分钟。我曾有一首《惜时》小诗:“时不待我,我何饶你,分秒必争,锱铢以计。”我写的那篇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是在村里采访完后,到一个小火车站买票回城,刚买完票,人家说火车晚点三个小时。我便习惯地坐在长条椅上写稿,但刚写两三行,笔又没水了,回头看,只有卖票的窗口上有一支用线拴着的油笔,我就站着斜靠在窗口上写完这篇后来得了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的稿子。我还有个习惯,就是在现场完成初稿,这有个好处,就是趁热打铁,可以迅速把稿子整理出来。我有一个建议,虽然现在采访设备现代化了,文字记者最好还是同时进行手记。因为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同步思考、写作的过程,可以边提炼文章的主题,边思考它的结构,边想标题。几步并一步,省时高效。我曾提过一个拟题标准,叫做“未成稿时题为梁,成稿以后题为眼”。在构思过程中,标题就如同盖房时要上的大梁,有梁才有房,稿子见报了,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我自己的经验是标题想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多半。
  勤奋的另一方面是要有毅力。定了目标之后,坚持下去就能成功。有一句话叫以兴趣始,以毅力终,许多事做不好是因为少毅力。比如我写那部《数理化通俗演义》,就是当年我采访学校教育,看见孩子们读数理化很苦,就想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孩子们数理化学不好,是教学方法有问题。因为数理化是逻辑思维,人的生理特点是先有形象思维,后有逻辑思维。当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你让他进行逻辑思维,十个孩子会有九个很痛苦。我想,如果能把数理化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用小说的形式再现出来,转换成形象思维,读起来就会容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毅力。第一篇稿子在一个刊物上发表后反映不错,人家又要第二篇,这就停不下来了。我前后用了六年时间,坚持写完了这部书。我的《新闻三步曲》也是这样成书的。前后18年才出齐。《大无大有周恩来》一篇文章到发表前后20年。前面说过记者工作的一个劣势是飘忽性大,居无定所,写无整时,这就更需要坚持,要有缝补百纳衣的功夫。多年当记者,我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思维习惯,如果有人来访,打断了写作,人一走接着写;一篇稿没写完,就是隔了几天,也能接着打腹稿。后来当了领导工作太忙,一些文稿常常是秘书先去打一半,也许几天、几个月后想好下文,再打一段。
  第四个修炼,是学习。记者不像其他行业,可进行专门的进修,记者的学习全靠自己。我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后,到社会上还要读四本书,一本是读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做人处世。第二本是读历史,以史为镜。第三是读自然。大自然至少有两点是人工所无法替代的。一是无穷的变化,二是无尽的时间。这就会生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通过向大自然学习,感受其惊奇险,然后再转化成一种审美,这是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不到的。刘海粟“十上黄山打草稿”,人的创造必须借助自然。第四本书就是要读自己。走一走要回头看一看,修正方向。尽量做到不浪费人生。比如,我二十年前写的《数理化通俗演义》,现在已经成为我自己的一本写作字典。我写言论,本来探讨社会问题,但经常需要回过头来查科学史方面的例子。而自己过去所受的挫折又训练了思维,锻炼了意志。
  第五项修炼是思考。记者工作实践性、流动性强,总在狗熊掰棒子。作品易碎。克服这个缺点的唯一有效武器是思考。一个人总在实践层面上重复,你就没有思想、没有创造。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有思想。只有思考才能产生思想,产生理论,才能出有深度的作品,产生专著。就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经过思考你才能跳过由一般记者达到名记者、学者型记者,有所创造。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卢瑟夫看见他的一个学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就问他“你上午干什么?”“实验”。”“下午干什么?”“实验?”“晚上干什么?”“实验。”卢瑟夫说“你什么时候思考?”新闻虽然强调实践,但也要思考。我的《新闻三步曲》,都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总结的理论,这比单纯的新闻作品集又进了一步。又比如夜班拼大样要先画版,我当了老总后总结了一首画版歌:“画版先找眼,眼睛对焦点,做题要抢眼,留住众人眼”。依此去画版,第二天报纸往阅报栏里一贴,肯定有人看。其它如:“三点一线采访法”“文章五诀”“头版是脸,头条是眼”“消息要三分骨头七分肉”“每一篇通讯要有一条消息做内核”等等。
  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有好多人问我:“你用什么时间去写那么多作品”?我说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你用什么时间去思考”。而思考是几乎不要什么专门时间的。但是它让你出新,让你出奇制胜。我的写作规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一不要和别人重复,二是不要和自己重复”,就是一定想出一个新角度,一个与人不同的点。比如我写林则徐,大家都知道虎门销烟,再写林则徐就不能再写虎门销烟了,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发配到新疆,在那里他关心国家安全,警惕对面的沙俄入侵,为清政府规划边防,又开垦了大片荒地,增加了税收。这个过程更是对他人格的考验,因清朝规定可以用银子来赎罪,很多人愿意捐钱来支援他,但是他不干,他在信中说,如果我拿钱赎了罪,就说明我真的有罪,虎门销烟,我认为是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一件好事,有什么罪?他给夫人的信现在还在新疆博物馆里收藏着,看了以后让人眼睛发热。这样一个素材你怎样把它变成散文作品,这就需要思考,最后我把标题定为:《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文章引起很大反响。《大无大有周恩来》也是这样,一般的纪念文章都侧重在具体事情的回忆,我在这里则注重理性的思考,提炼出六个“大无大有”,所以反响强烈。不管你是搞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作品,都需要不断思考。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读书、积累、思索。”
  以上我讲了记者的三个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五项修炼:责任、理想、勤奋、学习、思考,一个青年记者如果能按这个路子锲而不舍走下去,就不会虚度此生。不成名,则成功;不成功,则成仁。你成不了名记者,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成就,就算最坏,没有大的成绩,也会成全你的一颗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仁者之心。你可以利用记者这个职业平台,修炼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据作者2007年6月24日在《太原日报》业务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其他文献
霜叶红于二月花──记优秀通讯员孙念海程志盘孙念海又获奖了!前不久,他刚领到泸州市1994年度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现在他又荣获四川省1994年新闻作品评选三等奖,同时获得的还有来自
企业形象需要新闻宣传曾光全企业需不需要新闻宣传?回答是肯定的。几十年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自身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都需要加强新
本文扼要地介绍一个“耐火砖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的功能、程序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使用该软件系统时,只须输入砖型有关数据,计算机可以自动显示和输出砖型立体图、
自贡日报创刊40年了,我与她曾风雨同舟10数载。在这长期的编采工作中,虽然也有些成绩,可也挨过不少批评,其中的一次我至今难忘。那大约是1958年,党中央十分强调深入实际,深入
编者按:$$ 上市融资是手段不是目的,本末倒置最终将会被上市梦想所吞噬。10年间,殒命在上市途中的企业可以列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失败的故事除了带来长长的唏嘘,更有不尽的教
报纸
2006年12月5日,《大河报》联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策划发起了一场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活动——“大河特别行动·援建新农村都来出把力”。从活动开始的12月5日至12月28日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熊猫山展区整体表现的场景是模拟大熊猫生长的环境,采用仿尘土的装饰混凝土地面,并展现树根、竹子、竹叶等与熊猫相关的元素,增加主题环境氛围。整个园
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从2005年8月开始,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全省10市党委机关报进行了专题抽查审读。为了总结这次专题审读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市级党报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加
今年4月底,笔者随南充地区记协组织的"西双版纳采访组"来到云南。在昆明停留时,我们就《云南日报》的舆论监督情况进行了采访,感受颇深,现介绍给新闻界同仁。《云南日报》是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