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对策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次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中毒事件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次野生蕈中毒人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野生蕈的形态学鉴定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次中毒事件中食用的17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未食用的2人未发病,无死亡病例,均治愈无后遗症;对野生蕈的形态学鉴定,本次中毒野生蕈主体为可以食用的栎裸伞,数量占蘑菇总量比重最大,其中混杂了可能引起胃肠炎型中毒或神经精神型中毒的野生蕈。结论:本次中毒是因误食有毒的野生蕈引起的,应采取加强宣传力度、部门沟通、提高诊治业务水平等措施,预防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野生蕈中毒;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分析
  因该地区夏季雨量充沛,温度较高,适合野生蕈生长,野生蕈种类多,当地老百姓多年来有采食野生蕈的习惯,且时有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次事件发生于2017年5月10日21点50分左右,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照食物中毒事件处置要求,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报告的本次事件、现场调查和处置资料的收集等。
  1.2 病例定义 野生毒蕈食物中毒按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根据流病学调查、进食野生毒蕈史、临床表现以及形态学鉴定等确诊。
  1.3 方法 对本次事件按食物中毒相关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合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基本情況 该起事件是一家亲朋19人集体出游,先后到某旅游景点游玩。5月8日至10日同行、同吃、同住,于5月10日20点30分左右,在返家途中经过一商务酒楼进晚餐,在晚餐中食用野生蕈引起了中毒事件。
  2.2 事件经过 2017年5月10日21点50分左右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一乡镇卫生院报告,该院正在接诊一起疑似野生毒蕈中毒的病人。接到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报告了县卫计局、县食安办、市疾控中心和市卫计委应急办。县食安办接到电话后,立即报告了县政府应急办、卫计和市场监管局分管副县长,在县政府应急办的组织协调下,于5月10日22:30分左右,将病人全部转诊到县人民医院,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县食安办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开展该起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
  2.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3.1 病人分布情况 最早发生症状的病人是5月10日20点45分,最晚的是23点左右。患者均系某磷矿职工或亲属,本起事件共发病17人(男性9人、女性8人),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53岁。
  2.3.2 进食情况 患者均进食商务酒楼制作的食物,进餐的食物有蹄髈火锅、青椒洋芋丝、粉肠、猪肝、折耳根拌酸菜、肚条、爆炒野生杂蕈、米饭等。19人中未发病的2名客人未食用爆炒野生杂蕈。
  2.3.3 样品采集及检验 县疾控中心到达提供餐饮的酒楼时,病人食用剩余的菜饭已
  被倒掉,与其它剩余食物混杂在一起。将未烹饪的野生杂菌封存送省疾控中心,经省疾控中
  心送中国疾控中心作鉴定,鉴定结果是“主体为可以食用的栎裸伞,数量占蘑菇总量比重最大,其中混杂了可能引起胃肠炎型中毒或神经精神型中毒的野生蕈”。
  2.3.4 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15分钟,最长2小时左右,主要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疼等临床症状,个别病人出现腹痛症状。
  2.3.5 卫生学调查 发生食物中毒的酒楼均有当地有关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该酒楼有从业人员5人,食品经营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均在有效期内;加工经营场所卫生干净整洁;食品安全制度齐全。该酒楼加工的野生蕈是直接从农户采购的,无购买票据及相关检验报告。针对酒楼使用野生蕈的情况,当地市场监管局对其下达告知书,要求该酒楼严格按照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不得提供野生蕈给顾客食用。
  2.3.6 病人救治情况 17名患者发病后就近前往一镇卫生院就诊,经催吐、对症治疗、上氧、补液等初步治疗后,因就治能力有限,请示县政府分管领导后,将17名病人全部转诊到县人民医院救治,经过治疗,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后遗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3 讨论
  根据现场调查,该餐馆提供的食物中蹄膀火锅、青椒洋芋丝、粉肠、猪肝、折耳根拌酸菜、肚条、米饭等有其它批次客人食用,未发病。唯有该批次客人食用了爆炒野生杂菌,并在就餐后最早15分钟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疼等临床症状,最晚的病人在就餐后两小时左右出现症状。该起人员在5月8日至5月10日同吃、同住、同行,在5月10日晚餐前均未有人有不适症状,仅在该酒楼共同进餐后15分钟就先后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结合中国疾控中心野生蕈鉴定结果,考虑该起事件是该酒楼爆炒野生杂蕈引起的。
  针对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有效预防控制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康教育宣传。食用者缺乏对毒蕈的认识是造成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2]。建议县卫计局牵头,利用县、乡、村三级卫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毒蕈中毒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相关知识,规范行为,减少毒蕈中毒的发生。二是多部门联合开展餐饮业的监管。尤其是对街边/市场销售点要加大监管,严禁农民销售贩卖野生菌,预防和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3]。在督查中发现有销售野生蕈的立即销毁,同时对其宣传毒蕈中毒相关知识。三是加强部门沟通和信息通报制度,按部门职责履行食物中毒调查处置工作,互通信息,及时有效处置该类事件。四是认真做好调查处置人员培训工作,规范和提高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及时规范治疗,更好地保护老百姓身体健康。认真做好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救治水平,对误食有毒野生蕈的群众,及时给予洗胃、催吐、导泻等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2]李国军,唐林.2003-2008年大连开发区毒蕈中毒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1):1128-1129.
  [3]王娅芳,周亚娟.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贵州预防医学,2017,15(3):136-1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2000例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超声产前系统检查对判断胎儿畸形的具体效果。结果:全年查出30例胎儿畸形,均到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四级超声检查确诊,引产或分娩证实胎儿畸形的19例,其中包括消化系统畸形1例、神经系统畸形4例、心血管系统畸形8例、生殖泌尿系统畸形1例、骨骼系统畸形2例、呼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老年干休所中患有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患者(76例)为研究主体,按照随机形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盐酸曲唑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盐酸曲唑酮模拟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以来在我科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3例患者。结果:患者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评估患者的舒适状况和焦虑程度。结论:优质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心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以来在我科接受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经产妇产时会阴无裂伤或会阴Ⅰ°裂伤无需缝合的相关因素,讨论有效的方法措施,尽可能减轻经产妇分娩伤害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38例经产妇会阴无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因素。结果 会阴无裂伤情况,与产妇因素(年龄,孕周,心理准备,妊娠合并症,会阴条件,羊水量,产程),新生儿因素(新生儿情况,体重)和助产士因素(对经产妇分娩史的了解情况,与产妇的有效沟通和娴熟的助
期刊
摘要: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机械通气中重要的一环,而气囊套管的应用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其产生因素众多,多是气囊与气管黏膜之间的压力有关,其次是压力监测、导管型号、体位、护理操作及医护人员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气囊压力监测和管理显得愈发重要。国内外多名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实质性指导方法,以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现将国内外对气囊引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存在的护理风险,为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手術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将其反馈至防范策略制定工作中。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普遍存在于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通过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途径,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综合素质,保障手术室护理制度执行的规范度,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结论:只有从细节分析手术室护理贵
期刊
摘要:作为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神经危重症在我国现阶段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不仅能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损害,同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性非常大。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加强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对症治疗的力度。研究发现,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而言,其发生躁动的风险非常高,且在躁动发生后还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比如:缺血缺氧、胸腔内压增高以及血压增高等,从而引发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使得静脉回流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社区之内的高血压患者78例,分析治疗效果与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的控制效果为57.6%。在年龄增加的情况下,控制率会逐渐降低,年龄超过71岁的控制效果很低。具体的影响因素就是体重、病程时间、年龄等。结论:在社区高血压实际控制的过程中,受到年龄因素以及病程时间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治疗效果方面的问题,应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用于监测宫颈癌患者化疗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2例化疗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美国CKD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另选取85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CysC和血清肌酐(Scr)的检测,根据Scr检测结果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Ⅰ组和Ⅱ组的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妇女各期甲状腺激素指标的参考值制定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63例妊娠妇女资料,纳入调查组,将同期入院检查的63例非妊娠期妇女视为参照组。为受检者实施化学发光法测定,明确其TSH、FT4及ATPO指标情况。结果:调查组与参照组妇女的TSH、FT4及ATPO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孕早期、孕中期与孕晚期妊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