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若干偏误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在声、韵母和声调方面会出现明显的偏误,这些偏误往往成为学生发音的拦路虎。本文作者通过教授科罗拉多大学赴陕西师范大学的短期班零起点美国学生,观察了他们的语音学习过程,简要分析了他们在语音学习中的若干偏误,并结合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63-02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际。没有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意义无法传递,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交际工具。因此,学习一种语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掌握它的语音。语言学习者如果掌握不好语音,除了听的人会感到不自然,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误差,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不同的语言有其特有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结构,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就要学习一套陌生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结构。但是,由于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母语的语音系统和结构,所以会不自觉地用母语的语音和所学外语的语音进行类比,这样在学习中就很容易产生母语的负迁移而形成偏误,给学习带来困难。这是全世界外语学习者共同面临的魔咒,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笔者通过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赴陕西师大学习汉语的零起点学生,切身观察到他们在学习语音时的若干偏误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拼音声母学习的若干偏误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则称为零声母。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21个辅音声母,因此学习声母主要就是学习辅音。首先,和英语相比,汉语辅音中的浊音要少得多,除了m、n、l、r这四个辅音声母外,其他辅音声母都是清音,而英语辅音中的清音和浊音一般成对出现,因此清、浊辅音基本对半。其次,汉语拼音辅音声母成对出现并非清浊的区别,而是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如b、p;d、t;g、k等,前后二者的唯一区别就是送气与不送气。汉语拼音声母的这些特点,是美国学生所陌生的,他们在学习声母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而产生偏误。
  (一)不辨清浊音
  美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将汉语拼音中很多清音发成浊音。例如,b[p]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美国学生一般看到该音时,都会念成浊音,因为他们以为该音和英语中bed中的[b]一样,其实[b]是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汉语拼音b是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类似的还有声母d、g、z、zh等,在发音时都会不自觉地振动声带。
  由于母语是自然习得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汉语发音时带入母语发音是难免的,也是自己所意识不到的,母语的发音根深蒂固,即使教师一遍遍地带读纠音,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起初笔者直接告诉他们“b”是“unvoiced”(清音),不是“voiced”(浊音),发现学生并不理解,于是笔者尝试向学生解释清浊之分,结果他们依然很迷惑。其实正确地发出汉语拼音b对美国学生来说是不难的,因为英语中有[p]这个发音。于是笔者找到几个英语中有该发音的单词spring、start、sky,如spring中的p就发[p]音,告诉学生汉语拼音b和spring中的p一样,并且要求学生把book中的b拿来与之对比。学生通过实践和对比,不但提高了对辅音的感知能力,而且在碰到汉语拼音b、d、g时会有意识地区注意清浊问题,再通过反复训练能够准确地发出这些清音。
  (二)不辨送气与不送气音
  由于英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音位的对立,例如spring中的p[p]和pen中的p[p‘]虽然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但只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困惑,他们会觉得汉语拼音b和p没有多大区别,不好把握发音时气流的强弱。但笔者以为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比起把不送气音发成浊音的偏误,这一偏误更容易纠正,笔者着重反复给学生强调气流大小的不同,并且举例告诉他们如果发不准会产生歧义,这样学生首先会在心理上重视起来,树立送气音与非送气音是有严格区别的概念,在发音时就会特别小心地去区别他们。据笔者观察美国学生发送气音的困难并不是很大,笔者运用了“吹纸法”,即用一张纸放在嘴的前方,发b时纸张不动,发p时纸张受到强气流的冲击而动,这让学生们感知到了送气音与非送气音的气流强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其他若干声母的发音偏误
  1.无法准确发出j、q、x。由于英语中没有这三个音,对初学的美国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他们会用英语中已有的舌叶音[?諨][?誦][?蘩] 代替。笔者用手势比划发音时的舌位,并反复带读,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
  2.无法准确发出r。英语中没有这个音,学生认为这是最难发的一个音,练习到最后也勉强发出的是英文中road中的r。笔者通过解释这两个音的区别告诉学生发音时不能圆唇,但收效甚微。
  3.不能区分c和s,学生将c和s都发成s。二者都是舌尖前音,主要区别是c为塞擦音,气流将阻碍冲开一道窄缝,从中挤出,形成先塞后擦的发音。S为擦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这两个音英语中都有,笔者选择了defense中的s和cats中的ts让学生对比s和c,收到一些效果。
  二、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拼音韵母学习的若干偏误
  韵母是汉语拼音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汉语拼音一共有39个韵母,大部分为元音或元音的组合,还有一小部分是元音和鼻辅音的组合。汉语由于元音多于辅音,是乐音性语言,所以元音发音的准确度决定汉语语音的面貌。
  对美国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元音主要的困难是难以找准发音位置,尤其是英语中没有的元音。   (一)不能准确地发单韵母ü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韵母i,而且美国学生的i基本都能发得很好,因此可借助i的发音带出ü音。两个音在发音原理上很相似,都是舌面前音高元音,只是圆唇与不圆唇的区别。在发ü时,可先要求学生发i音,在舌位不动的情况下将唇形慢慢拢圆,从而就可以发出ü音。另外,在ü的识别上美国学生也存在偏误,与u相混。在ü与j、q、x相拼时,由于省略ü上两点,学生很容易以为是u,并认为j、q、x可以和u相拼,加之声母j、q、x发音也有困难,因此在碰到ju、qu、xu时,美国学生的发音效果不佳。由其是u、ü相连时,发音很不自然,经过反复纠正还经常会将“出去”发成“出处”。对此,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j、q、x后面的u是ü。另外还要告诉学生y后面的u也是ü,并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发音。
  (二)不能准确地发单韵母e
  美国学生经常将e发成类似o或u的音。由于e和o的发音类似,都是舌面后半高元音,只是唇形圆展的区别,因此笔者想通过连带法让学生先发o再带出e,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不是唇形不够扁就是开口度不够。
  (三)不能准确发出鼻韵母ong
  由于ong的实际发音是ung,学生不了解这一情况,所以在发音时,先发o,然后加上后鼻音组成ong的发音。这一偏误不难纠正,只要告诉学生ong实质是ung就可以,再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准确发出该韵母。
  三、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拼音声调学习的若干偏误
  声调是指音节所具有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是汉语音节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一个汉字通常代表一个音节,所以声调也叫字调,和声母、韵母一样有着区别意义的作用。与之相对的美国学生的母语——英语是非声调语言,所以学习初期,美国学生对汉语的声调很不适应。受母语音节无声调的负迁移影响,美国学生在学习声调时往往会忽略汉语音节的声调或者以英语中的语调代替声调。
  与声韵母相比,声调在口语中传达的信息最多,区别意义也最大。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的声调学习尤其需要重视。
  1.阴平调发音普遍较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调时,阴平调是比较易学的,但是发音起点比较低,调值明显达不到“55”的高度。
  2.阴平与去声分辨不清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屡次要求示范阴平和去声的发音,以便区分。因此笔者觉得学生在听辨阴平和去声时存在一定难度。这两个声调一个是高平调,一个是高降调,按理不是很难区分。笔者采用手势教学法,通过动作比划帮助学生感受高平调和高降调的走势。
  3.阳平是四个声调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声调。在初始阶段,美国学生发阳平时往往起点太高,导致上升空间受到限制,阳平调升不上去,听上去有点像阴平。笔者试图采用英语的声调来引导学生发阳平调,收到一些效果,但没有明显改观。汉语的阳平调是单个音节上的音高变化,是缓缓上升的,不像英语中的问句语调是突然上升的,因此要让学生把握这一点,否则会产生新的偏误。
  在外汉语教学中,上声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声调,也是汉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声调。但是据笔者观察,美国学生在发上声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笔者在教授上声的时候并没有可以让学生练习调值为214的全上,而是告诉他们上声的原调的同时,教给学生211的半上调值,这样学生会学得又快又好。
  零起点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偏误,除了以上列举的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偏误,尤其是复韵母的偏误笔,也有些偏误笔者并没有发现,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海燕.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J].高教研究,2012,(10).
  〔2〕刘枫.初级水平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策略[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11,(51).
  〔3〕刘湘忆.留学生语音学习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南京作为民国时期的首都,城市公共汽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共汽车已经成为南京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首都公共汽车公司承办了南京市郊区的公共交通运营,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不仅使南京市民之生活有所改善,更是推动了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南京;公共汽车;首都公司;运营情况  中图分类号:F57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26-03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双语播音主持业的现状进行反思,依托Tyler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就应用型本科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课程结构、培养方法、评价体系进行研讨,旨在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与职场对接的策略,创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双语播音专业的职业化教育体系,提升双语播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生存能力。  关键词:泰勒原理;双语播音;职场;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微博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交媒体代表,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平台。本文简单分析了微博对网络新闻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它的消极影响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以此推动网络新闻传播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博;网络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21-
期刊
摘 要:葬礼是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隆重表达。汉族丧葬因地方习俗不同其仪式呈现出多样而厚重的文化意义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川一个汉族农村M村葬礼习俗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当地对葬礼中符号的阐释,并认知其隐藏的地方文化体系。  关键词:汉族葬礼;象征符号;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23-03  人生礼仪的终极展演——葬礼,是人们基于对祖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性质的差异、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中西方英汉称谓语的影响,以期增进人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30-02  一、文献综述  (一)中西方研究学者的成果简介  在西方国家中,很多的语言学家都在专
期刊
摘 要: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艺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其中,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以其音调及结构旋法的独具特色而闻名于世。本文主要以内蒙东部地区的昭乌达民歌为例,对几种主要民歌体裁的音调及旋法特征作简要梳理和探究。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音调;旋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21-03  在内蒙古东部的各民族——蒙古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究竟应该负担何种义务一直备受争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义务与责任。本文分析了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法律规定的其对消费者保护的义务,以及承担责任的形式与豁免条件。  关键词: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义务;责任;法律地位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75-
期刊
摘 要: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与其说是文学作品,莫如说是科学作品,他的文字有一种雕塑感,他通过观察把真实的存在客观地再现出来。他描写精确、严密、细致,不融入丝毫的主观情感,因此他的小说让人不好进入。但是一旦进入这个秘密世界,他闪亮的文学性从优美的科学性中缓缓释出,你就会为他作品中开拓的丰富而宁静的世界感到惊讶和神奇。“爱来自注视的目光”,这片宁静也映射出了罗伯—格里耶对世界冷静而又浓郁的爱。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由于德国历史中长期的小国割据状态导致“市民阶层”出现较晚,发展迟缓。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德国“市民”阶层形成了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关键词:德国;近代;市民阶层;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K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48-02  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市民阶层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阶层,同样在近代德国历史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市民的身影,无论是在启蒙时期带来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其绘画作品通过在自然面前获得感觉的方法,创造了一种次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并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西方绘画。  关键词:塞尚;自然;理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11-02  在所有对抗传统的抗争者中,最伟大的当属塞尚,他是第一个将自然的无常而多变的美转换成持久的视觉形象的人。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