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职计算机实训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并结合VB实训课进行相关分析,以促进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实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操作性极强,对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是各专业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计算机实训课开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信息时代学生对于基本应用工具的熟练掌握。高职院校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因此更应重视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以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说,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也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现结合实践,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1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高职实训方法乃至整个高职教学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对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突出问题:1)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欠合理,理论教学及实训教学比例失调,未能做到在充分考虑企业及社会的长远需要基础之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者之间的适中比例;2)实训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陈旧,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不科学,内容重复严重,学生缺乏兴趣;实训类教材或指导书泛而不精,内容滞后,体现不出高职教材特色。3)实训过程缺乏及时调控。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先演示后操作的模式,并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前面的演示清楚明确了,学生的后续操作就没问题,但事实上,学生在操作中仍会遇到各种问题,若不及时进行调控和指导,就会影响实训效率及效果。4)缺乏灵活的实训评价环节。传统教学多采用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闭卷笔答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成绩考核,形式单一,既难以调动学生对考核的重视及兴趣,也难以真实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对策
2.1合理设置计算机实训课程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多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普遍为十六周的理论+实验课程,二周的全日实训课程。此安排将各门课程的实验集中安排在统一的十六周的常规教学体系中,于是前半学期因侧重理论课,实验室通常处于闲置状态,后半学期因实训课的开设,实验室又出现了安排不下的局面,造成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训课与实验室的相互冲突。因此,必须合理设置实训课程。首先,要对就业领域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切实把社会对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落实到上机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创新组织方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其次,根据高职生源质量的现状,课程设置应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强调基础性,岗位必需和即时够用的原则,同时,教学内容又要充分体现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先进性。为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训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可考虑让有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参与实训课程结构的设计。最后,高职教育的定位目标虽然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但若一味追求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知识,则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知识结构不合理、根基不稳。因此,在实训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状况、企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做到比例适中。
2.2 择优选择实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择上。计算机实训课程时效性强,若一味按照当前出版的教材内容授课,肯定要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及技术进步而脱离实际应用。因此,除选择内容较新的教材外,还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注重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培养、紧扣市场脉搏、跟上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实训的内容要根据技能培养目标确定的几个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安排。以《微机原理》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可安排如下内容:微机的组装与连接,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格式化与分区,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等。综合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按照配件选购、组装连接、系统调试到软件安装和故障检测、排除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练习。
2.3 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设备及技术日新月异,因此,要想掌握最新操作及使用技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必须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同时,委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项学习,从而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积极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比较适合课程、验证性实训,项目导入较适合综合实训,案例适合操作实训等,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过程,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强调讲解实例及要求学生完成的题目贴近实际,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测控软件编程》实训中,可在实训的第一节课以电解铝行业使用的铝水称重管理系统或大中型煤矿使用的煤矿物料传输控制系统为例,边演示边讲解测控软件在实际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再辅以教师为特定企业开发的测控软件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既加深了学生对测控软件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了学习热情。
2.4 重视对实训过程的控制
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实训课中若缺乏教师控制,可能导致学生趁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影响实训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可在实训过程中随时随机地抽查各实训组的进行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检查,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同学检查之前进行过的某个实训,如此,通过监督检查,既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改进错误操作。此外,在实训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对此,可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则只起监督提示作用,以此提高学生排错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实训过程中的教师的指导控制也不能太频繁,否则会造成“牵着学生走”的情况,不利于实训目标的实现。
2.5 灵活考核机制、多元化评价学习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基于此,应改革考核机制,树立以“能力考试”为主的现代化考试理念,增加考核灵活度,多元化评价学生。要打破以往的单一考试模式,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合理而科学的考试制度,如闭卷考试为考察学生对基础性、概念性等根基知识掌握,开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及研究能力,案例实训为考察学生创新、动手操作能力而生,以不同形态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改革案例——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既要求学生掌握编程的语法及算法,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上机能力。因此,课程安排为每周理论课两节,实训课两节。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训课则充分吸收“任务驱动”“问题引诱”“行动导向”等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等,通过五个教学过程完成:
第一个过程:课前准备。根椐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准备难度合适、任务量适当的实训课任务。
第二个过程:复习理论知识、布置实训任务、提出实训要求。
第三个过程: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巡视监督指导。此过程为实训课的主体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如下两点:1)要求学生在实训作品的显著位置写好姓名及学号,并手持学生名册以默点名的方式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如此,既可让教师尽快熟悉班上学生,也能减少因点名而对学生实训的干扰。2)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既检查了学生是否在完成实训课任务,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训的普遍问题及个别问题。对普遍问题要注意收集,如有必要可暂停实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则可采取“手把手”的指导。这种“教学做”一体化及“手把手”的指导,对高职实训效果显著。
第四个过程:教师总结、点评、提问。总结实训要点,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其“表现欲”,对实训任务进行拓展性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
第五个过程:实训小结、布置课后任务。
实践证明,以上实训安排,既有效地对实训课进行了组织,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实训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程序、调试程序的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在实训课中玩游戏、上网,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长期坚持,必定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分析程序及设计程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国胜.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32):165.
[2]张 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析[J]. 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19(3):57-59.
[3]孙聪妮.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J].科教文汇,2010(5):169-170.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实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操作性极强,对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是各专业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计算机实训课开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信息时代学生对于基本应用工具的熟练掌握。高职院校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因此更应重视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以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说,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也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现结合实践,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10年才真正发展起来,高职实训方法乃至整个高职教学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对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突出问题:1)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欠合理,理论教学及实训教学比例失调,未能做到在充分考虑企业及社会的长远需要基础之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者之间的适中比例;2)实训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陈旧,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不科学,内容重复严重,学生缺乏兴趣;实训类教材或指导书泛而不精,内容滞后,体现不出高职教材特色。3)实训过程缺乏及时调控。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先演示后操作的模式,并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前面的演示清楚明确了,学生的后续操作就没问题,但事实上,学生在操作中仍会遇到各种问题,若不及时进行调控和指导,就会影响实训效率及效果。4)缺乏灵活的实训评价环节。传统教学多采用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闭卷笔答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成绩考核,形式单一,既难以调动学生对考核的重视及兴趣,也难以真实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对策
2.1合理设置计算机实训课程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多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普遍为十六周的理论+实验课程,二周的全日实训课程。此安排将各门课程的实验集中安排在统一的十六周的常规教学体系中,于是前半学期因侧重理论课,实验室通常处于闲置状态,后半学期因实训课的开设,实验室又出现了安排不下的局面,造成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训课与实验室的相互冲突。因此,必须合理设置实训课程。首先,要对就业领域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切实把社会对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落实到上机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创新组织方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其次,根据高职生源质量的现状,课程设置应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强调基础性,岗位必需和即时够用的原则,同时,教学内容又要充分体现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先进性。为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训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可考虑让有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参与实训课程结构的设计。最后,高职教育的定位目标虽然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但若一味追求实际操作而忽视理论知识,则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知识结构不合理、根基不稳。因此,在实训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状况、企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做到比例适中。
2.2 择优选择实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择上。计算机实训课程时效性强,若一味按照当前出版的教材内容授课,肯定要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及技术进步而脱离实际应用。因此,除选择内容较新的教材外,还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注重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培养、紧扣市场脉搏、跟上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实训的内容要根据技能培养目标确定的几个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安排。以《微机原理》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可安排如下内容:微机的组装与连接,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格式化与分区,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等。综合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按照配件选购、组装连接、系统调试到软件安装和故障检测、排除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练习。
2.3 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设备及技术日新月异,因此,要想掌握最新操作及使用技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必须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同时,委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项学习,从而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积极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比较适合课程、验证性实训,项目导入较适合综合实训,案例适合操作实训等,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过程,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强调讲解实例及要求学生完成的题目贴近实际,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测控软件编程》实训中,可在实训的第一节课以电解铝行业使用的铝水称重管理系统或大中型煤矿使用的煤矿物料传输控制系统为例,边演示边讲解测控软件在实际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再辅以教师为特定企业开发的测控软件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既加深了学生对测控软件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了学习热情。
2.4 重视对实训过程的控制
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实训课中若缺乏教师控制,可能导致学生趁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影响实训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可在实训过程中随时随机地抽查各实训组的进行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检查,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同学检查之前进行过的某个实训,如此,通过监督检查,既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改进错误操作。此外,在实训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对此,可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则只起监督提示作用,以此提高学生排错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实训过程中的教师的指导控制也不能太频繁,否则会造成“牵着学生走”的情况,不利于实训目标的实现。
2.5 灵活考核机制、多元化评价学习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基于此,应改革考核机制,树立以“能力考试”为主的现代化考试理念,增加考核灵活度,多元化评价学生。要打破以往的单一考试模式,结合课程特点,选择合理而科学的考试制度,如闭卷考试为考察学生对基础性、概念性等根基知识掌握,开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及研究能力,案例实训为考察学生创新、动手操作能力而生,以不同形态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改革案例——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理论性及实践性极强,既要求学生掌握编程的语法及算法,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上机能力。因此,课程安排为每周理论课两节,实训课两节。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训课则充分吸收“任务驱动”“问题引诱”“行动导向”等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等,通过五个教学过程完成:
第一个过程:课前准备。根椐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准备难度合适、任务量适当的实训课任务。
第二个过程:复习理论知识、布置实训任务、提出实训要求。
第三个过程: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巡视监督指导。此过程为实训课的主体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如下两点:1)要求学生在实训作品的显著位置写好姓名及学号,并手持学生名册以默点名的方式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如此,既可让教师尽快熟悉班上学生,也能减少因点名而对学生实训的干扰。2)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既检查了学生是否在完成实训课任务,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训的普遍问题及个别问题。对普遍问题要注意收集,如有必要可暂停实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则可采取“手把手”的指导。这种“教学做”一体化及“手把手”的指导,对高职实训效果显著。
第四个过程:教师总结、点评、提问。总结实训要点,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其“表现欲”,对实训任务进行拓展性提问,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
第五个过程:实训小结、布置课后任务。
实践证明,以上实训安排,既有效地对实训课进行了组织,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实训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程序、调试程序的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在实训课中玩游戏、上网,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长期坚持,必定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分析程序及设计程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国胜.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32):165.
[2]张 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析[J]. 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19(3):57-59.
[3]孙聪妮.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J].科教文汇,2010(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