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双电缆火蔓延特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消防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缆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和工业场所,一旦电缆被点燃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电缆在敷设时并非单根,故本文以水平方向上的平行双电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燃烧过程中的3种传热方式进行分析,建立预测火蔓延速度的数学模型。开展水平方向上的平行双电缆火蔓延实验研究,分析电缆间距对火蔓延特性的影响,发现火焰高度、火焰宽度、火蔓延速度随间距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结果较一致。
其他文献
根据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火灾模型,并结合消防活动,直观地模拟火灾过程,反映火灾蔓延路径和设置微型消防站后火灾控制效果。以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传统建筑群落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仿真软件NetLogo进行建模,分别设置4组不同起火点位置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火灾蔓延路径,对路径进行叠加分析,找出火灾蔓延风险最高区域。基于此,提出定量的微型消防站布置策略,改进传统建筑群落火灾应对措施。
采用FDS对某超高层建筑标准办公层在不同排烟模式、环境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时的火灾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排烟关闭时,室内排烟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无风下玻璃幕墙破裂、玻璃幕墙不破裂、有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机械排烟开启时,室内排烟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玻璃幕墙不破裂、无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有风下玻璃幕墙破裂。机械排烟关闭时人员的可用疏散时间更短。机械排烟关闭时,无风下玻璃幕墙破裂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对排烟有利,有风下玻璃幕墙破裂,环境风则抑制烟气排出。机械排烟开启时,无论有无环境风,玻璃幕墙破裂均导致机械排烟效果降低。
根据油氢合建站实际运行状态识别典型火灾事故场景,建立高压氢气泄漏喷射火及油池火灾事故热辐射模型,模拟分析油氢合建站地面涉氢设施及加油设备典型泄漏火灾危害特性。结果表明:储氢区涉氢压力45 MPa、发生典型10 mm泄漏喷射火时危害范围较大,对设备及人员危害距离分别为21 m和36 m;加油枪断裂发生40~60 L/min泄漏时设备受到严重破坏的距离为5~8 m,人员受到热辐射伤害的距离为12~19 m。研究结果可为油氢合建站布局优化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为了明确外立面构造形式对开口火溢流的影响,对不同外立面构造条件下的开口火溢流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外立面火灾温度场的实时预测进行探索。通过不同翼墙间距和进深条件下的外立面火灾实验构建外立面火灾预测数据库,并将其应用于人工智能方法—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验证,建立不同外立面构造形式下开口溢流火焰温度的实时预测模型,为外立面构造形式的设计和外立面火灾防控提供支撑。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高峰期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情况,以JMS地铁换乘站为对象,利用Revit软件建立其建筑信息模型。通过PyroSim软件对6种火灾工况进行模拟,以人体耐受温度、CO浓度和烟气能见度作为安全指标,研究各通行设施失效临界值;增加年龄、性别和速度等行人参数信息,用Pathfinder软件探讨高峰期行人在各工况下疏散时间、疏散流量和疏散瓶颈情况。结果表明,工况A2和C2疏散失败;逃生过程中行人更倾向身边的通行设施,导致忽视最佳路径;个别通行设施出现疏散瓶颈时,部分设施处于空闲状态,存在设施利用率低、效
利用锥形量热仪,垂直/水平燃烧速度测试仪、极限氧指数测定仪研究了单向、织物两种铺层结构对碳纤维/环氧层压板火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不同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层压板的点燃时间均缩短,质量剩余率降低,热释放速率、产烟速率峰值均增加,达到峰值时间变短,总热释放量和总烟释放量增加;在相同热辐射强度下,相比于织物铺层结构,单向铺层结构的碳纤维/环氧层压板点燃时间较长,质量剩余率较高,热释放速率、产烟速率峰值较高,达到峰值时间提前,总热释放量和总烟释放量较低。此外,两种铺层结构中织物铺层结构的层
为了提高地下空间密集人群紧急疏散的科学性安全性,针对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耦合发展的城市形态演化趋势,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开展疏散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并利用Anylogic平台,基于社会力模型和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某地铁站仿真疏散模型,开展可视化仿真和对照组实验。在站内行人密集程度达到总数1800人时开始紧急疏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站现有疏散设施基本满足6 min内安全疏散的规范要求,但存在行人异质性对疏散瓶颈形成的不利影响,而分区疏散策略有助于缓解瓶颈压力和降低拥堵风险。
针对某综合管廊的电缆舱室,采取全尺寸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探究综合管廊内电缆舱的火灾特性,对比分析干粉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两种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将火源功率为0.7 MW的乙醇火设置于电缆架底部,观察火灾发展和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电缆舱火灾特性;对比两种灭火系统开启后管廊内的温度和烟气变化规律,分析灭火效果。在实验基础上利用FD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补充验证多工况火灾灭火结果。结果表明,电缆舱关闭防火门后,火灾不会持续发展,舱内温度稳定在600~700℃之间;干粉灭火系统有效灭火时间较短,且降温效果有
为揭示细水雾对爆燃的抑制作用以及细水雾的释放位置对甲烷预混气体爆燃过程的影响,设计了4种细水雾释放位置和3种粒径(8、45、80μm)的细水雾共13种工况的实验。结果显示:8、45和80μm细水雾在位置2释放时管内压力分别降低36.59%、65.85%和31.7%。在位置3释放时管内压力分别降低34.15%、56%和39.02%。8μm水雾对爆燃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火焰的结构和火焰面的影响较小;45μm水雾和80μm水雾对火焰结构和火焰面产生明显影响,火焰面出现褶皱,并呈现发散状向前扩展,随着水雾
实验探究单向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在不同高温环境及不同方向的热响应行为.研究表明,单向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在低于230℃的高温环境下,热响应温度、导热系数随热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