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寿县水稻稻曲病的病原及发病症状、侵染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为当地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病原;发病症状;发生条件;防治策略;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125-01
  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国土面积2 986 km2,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1.33万hm2,其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5%以上。近几年由于两系优质稻的大力推广,加之水稻生长后期天气多异常,使得稻曲病成寿县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且因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危害范围逐渐扩大,稻曲病在当地被群众称为霉酱豆、灰苞,俗称乌米,一般在丰收年份发生,因此被称为丰收果。稻曲病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一般会造成减产5%~10%,同时稻米品质会下降,病穗的千粒重降低,单穗重下降,秕粒率也相应增加。
  1 病原与发病症状
  稻曲病病原为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对穗部谷粒进行危害,先有淡黄色的小菌块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后逐渐膨大至内外颖裂开,淡黄色块状物(孢子座)露出,孢子座大小6~12 μm×4~6 μm,中心白色,内层橙黄色,表面墨绿色,后孢子座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有薄膜外包,后生出菌核,长2~20 mm,长椭圆形,在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大小1~3 mm,有长柄,头部近球形,头部外围有子囊壳长出,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最后包囊全颖壳,大小为健粒的3~4倍,橄榄绿或墨绿色,前期表面光滑,后期开裂,被墨绿色粉末布满,将病粒切开,有白色中心,外层则分为3层,最里面一层为淡黄色,中间层为橙黄色,最外层为橄榄绿色或墨绿色[1-5]。
  2 病菌侵染途径
  稻曲病病菌以附着在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或落入土中的菌核越冬,次年7—8月发育产生含有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囊壳,并随着气流进行传播散落,病菌在24~32 ℃温度条件下发育良好,26~28 ℃为最适温度,高于36 ℃或低于12 ℃时不能生长[6]。关于稻曲病侵染时期,学者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由厚垣孢子萌发侵入幼芽开始,逐渐侵入花器及谷粒;有的认为以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为主。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表明,在花粉细胞充实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病菌进行侵染,而且前者是侵染的重要时期。
  3 发病条件
  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界的温湿度,水稻孕穗末期至齐穗期的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稻曲病病菌的生长发育。水稻抗病性在长期低温寡照、多雨的情况下有所降低,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遭遇多雨低温易导致稻曲病的大发生。一般情况下,抽穗早、过量施用氮肥尤其是穗期偏施氮肥、连作地块、上年稻曲病发病严重地块发病较严重。此外,水稻抗病性也是影响稻曲病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抗性较强的品种,稻曲病发生轻[7-9]。
  根据笔者多年的田间实践观察,水稻抽穗、扬花容易感染稻曲病,导致稻穗中会出现病粒,一般1~5粒,严重者达数十粒。病粒较正常的谷粒大,菌丝包围着整个病粒,颜色从橙黄逐渐转成墨绿,表面初呈平滑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有黑色粉状物布满病粒,病粒表面粗糙龟裂,最终导致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均下降。此外,生长后期偏施氮肥,而开花期遇高温阴雨尤其是连阴雨的田块则发病严重,可造成严重减产。
  4 防治策略
  稻曲病的防治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4.1 农业防治
  一是推广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水稻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显著,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二是选用无病种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进行种子处理,如结合防治立枯病、恶苗病进行种子消毒;三是加强田间管理。调整播种时期,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追肥,科学管水,降低田间湿度,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尤其是要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提高水稻抗病性[10]。
  4.2 物理防治
  一是及时摘除病穗及病粒。在病害发生的田块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穗,需及时摘除进行烧毁或拿出田外深埋;二是实行深耕。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耕,将稻曲病菌核埋入深土层下,以减少菌源量。
  4.3 化学防治
  刘永峰等研究认为,水稻破口前5~7 d为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但是,“水稻破口前7 d”这个时间是由后向前推的,在具体实施防治的时候往往不好把握,不好操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按照由前向后的思路,发现稻株“叶枕平”(剑叶与倒二叶叶枕相平)到水稻破口大概需要10 d左右,这样只要在叶枕平向后推5 d,也就是破口前5 d,即为施药期。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750~900 mL/hm2,或30%爱苗乳油300 mL/hm2,或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000 mL/hm2对水喷雾。若施药后6 h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在防治策略上,推荐于叶枕平后5 d和叶枕平10 d后各用药1次防治最佳。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破口期前后的雨日、雨量有很大关系。雨日雨量增大,病害明显加重;施药时田间应有3~5 cm水层,并保水3 d[11]。
  5 参考文献
  [1] 刘传柱,江天宝,马九翘,等.稻曲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2003(12):28.
  [2] 刘永峰,陈志谊,陆凡,等.水稻稻曲病控制技术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3):42-45.
  [3] 许美良,陈永兵,周有铭,等.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及策略初探[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3):161-162.
  [4] 赖贵青.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59-60.
  [5] 黄世文,余柳青.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J].江西农业学报,2002(2):45-51.
  [6] 李吉林,陈天平,刘光法.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J].湖北植保,2013(5):16-18.
  [7] 包天宇.稻曲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8):43.
  [8] 顾庆红,丁旭,吴小兵,等.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药剂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38.
  [9] 费永成,陈林,于成,等.成都平原2008年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108-4109,4111.
  [10] 陈德林,刘赵康.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46-248.
  [11] 毕璋友,檀根甲.我国稻曲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32-134.
其他文献
反守为攻 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塔克拉玛干的沙漠里生活着一种野猪,有一次,这些地道的野生动物竟然和狼群相遇,处境十分危险。但见野猪不慌不忙地集结成圈形“堡垒”,股相对头朝外,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
安全问题是推广Web services的一大障碍.首先简要描述了Web services的体系架构,接着指出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技术及方案,最后介绍了几个当前最重要的
介绍了USB通信的原理和硬件、固件以及驱动和客户端软件的设计流程.同时分析了USB中断传输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实验证明,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USB通信取代串口势在
文章论述了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各种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健康的赛前心理状态的特点。
NB-loT 是一种广域覆盖且低功耗的物联网标准,其本身属于全世界通信行业的共识产物,2016 年 该标准正式测试完成,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 NB-loT 标准的优势和特点,并围绕 NB-
秋高气爽,又是登山郊游的好时节,不过气温的变化可不能忽视.别再去找你去年秋冬那些厚重的登山装备了,阿迪达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轻快的专业服饰。这一次,扔掉烦冗,换个心情出发
介绍了彰武县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及沈阜示范带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保障土地确权、促进依法流转推动沈阜示范带建设建议,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