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素 将星闪耀的背后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已任成都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的蔡伟素被授予少将军衔。
  消息传来,对于熟悉他的朋友来说,一点都不惊讶:30多年军旅人生,他早该是将军了,他就是个当将军的材料!而在不太熟悉他的人看来,蔡伟素实在是个谜。翻开他的干部履历,这个从大别山区走来的普通农家子弟,1981年入伍,1988年才正式提干,且绝大多数时间在部队干着企业管理、后勤工作。不过20年间成长为军职首长,将星闪耀的背后,铺展的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拼搏奋斗之路。
  从传奇中走来
  17岁就走进军营的蔡伟素,先在新兵连摸爬滚打,后到农场里烧窑,上级曾先后“任命”他当砖瓦厂厂长、被装厂厂长,可他仍然“兵”味十足,“绿”是他不变的最鲜艳的生命底色!
  正是他这种特殊的“兵”的历练,铸就了他事事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大智大勇,熔炼成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出大名堂来的品格和精神!
  至1988年他被“破格”正式提干之际,他所干出的“活”早已不胜枚数,已很难用所谓级别、职务来“对应”。因为,他在受命领导创业的成空后勤部被装厂,实实在在干出了“大名堂”——从一个只有24名家属、11台缝纫机起家的部队家属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企业,并在不久后又快速成长为多元化产业结构并存的大型企业集团——雷剑集团。其非凡的业绩和雄壮的阵容当年名噪一时,曾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中央军委领导和三总部领导视察之后,把企业的出色成果概括为五个第一,即:企业白手起家,军队和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艰苦创业全军同行业第一;企业经济效益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全军同行业第一;企业1996年创利润比1986年翻了11番,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86年同期提高了十几倍,经济效益全军同行业第一;产品远销东欧、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羊毛里四季飞行服入选权威性的《世界名牌产品》丛书,名扬四海,产品质量全军同行业第一……
  由一个普遍士兵成长为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军旅企业家,在商海中踏浪高歌的蔡伟素,写下了军旅人生的一段非凡传奇。
  1998年8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了军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已是成都军区空军后勤部军需处副处长的蔡伟素闻令而动,立即决定剥离在全国各地的12个办事处、600多个销售网点。他带着小分队雷厉风行地出发了。从东北到西北,从华东到华南,每到一个地方,蔡伟素都宣传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的重要意义,求得理解和支持,妥善办理终结手续。就这样,蔡伟素马不停蹄跑了三个多月,收缩了“战场”,把2000多万资产收了回来,而交给国家和地方则是好几个亿。
  曾经在商海叱咤风云的“蔡司令”(业界朋友对他的称呼)归建了。而司令称谓却从雅号变成了实职——他先后任空军拉萨指挥所副司令员、空军昆明基地副司令员。2005年,蔡伟素被任命为成都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肩扛大校军衔。
  几年中,在他分管的职务领域,一系列可圈可点的实绩与成效卓然展现,令人刮目相看——
  狠抓军需保障力量建设,完善保障预案,组织开展全区部队军需保障能力调查分析,建立应急作战军需保障数据库,为应急作战部队、战略预备队、应急作战保障分队申请补充了野战给养器材、野战食品等部分军需保障装(设)备、物资器材,抓紧了空军机场军需保障队伍建设和训练演练,促进战时军需保障能力提高;
  促进了部队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使全区基层连队农副业生产收入补助伙食人均达到了0.70元;
  认真抓好全区部队官兵战伤救护普训和野战防疫应急分队野战防疫、野战救护演练,使部队熟悉了战时卫勤保障程序和方法,提升了战时卫勤保障能力;
  大力加强航卫保障工作,狠抓了航卫保障制度落实,确保了飞行安全;注重抓好卫生防病和医疗保健工作,组织力量指导航空兵、地导、雷达部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培训了心理咨询骨干,为促进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成空部队所属的雷达站、仓库、留守场站及各类“善后办”等小远散单位,广阔分布在云、贵、川、藏、渝、陕、甘等7个省(市)、自治区。它们远离部队体系医院,医疗后送距离平均240公里,最远达600公里。隆冬时节,蔡伟素踏着过膝的积雪,来到某高山雷达站,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战士患病,雷达站站长连夜将其送往百十公里以外的体系医院,而这个雷达站,距离驻地县医院的路程仅有两公里。为何舍近求远?站长有他的苦衷:上半年,一名士官阑尾炎急性发作,紧急送往县医院动手术,出院结账时支付了3000多元的医药费,而雷达站卫生经费一年顶多4000元。一名战士生病竟花掉了全站官兵近一年的卫生经费。
  这件事让蔡伟素时时揪心不已。一个军队后勤主官必须把“兵”时刻装在心中,何况自己就是从兵出身,从底层一步步走来的。蔡伟素毫不犹豫地告知属下:解决基层官兵看病难问题必须作为一项“兵心工程”来抓。为此,蔡伟素和相关部门经过深入论证,最终确立了“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就地就近应急治疗,军地联合供应保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为解决社会化医疗保障所需的大量资金,蔡伟素会同机关业务部门在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选择了为远离体系医院的雷达站官兵办理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办法。然而,保险公司不能办理异地投保,也就是说,成都分公司只能为驻地在成都地区的雷达官兵办理保险业务。蔡伟素一抓到底,通过多次协调,最终由后勤部统一为来自边远艰苦地区的基层官兵办理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纳300元的保险费用,被保险人住院后的理赔,由后勤机关业务部门汇总每3个月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一次,达到了“就诊方便、治疗及时、理赔快捷、赔付足额、官兵满意”的总体目标。
  这一创新的举措,开创了全军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先河,使成空驻边远艰苦地区基层部队看病难从此划上了句号。
  生死对决中的淬火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发生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
  5月13日凌晨6点,正在值夜班的蔡伟素接到上级命令,被紧急任命为成都军区空军彭州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他来不及回家,从同事身上扒下一套迷彩服,跃上汽车,直奔救灾前线。   到达集结地点,蔡伟素一看,被紧急集结的1800名官兵分别来自空军12支部队,分属20多个不同建制单位,是支不折不扣“杂牌军”。如何让这支杂牌军迅速形成战斗力?在指挥部紧急分工会议上,当过多年企业老总、也算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蔡伟素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军事指挥工作——负责部队管理调度、现场指挥、军地协调。一句话,他把最困难也是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一把抓到了自己手上。
  他向上级提出建议,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兵种、不同建制的12支部队迅速进行整合,统一编成5个突击队,划分责任区,实施快速救援、科学救援、有效救援,全力抢救群众生命。
  龙门山镇银厂沟,位于地震主断裂带,是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与汶川直线距离仅25公里。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沟内800家宾馆和“农家乐”房倒屋塌,万余群众被困,生死未卜。面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较量,蔡伟素和官兵们手拉手趟过浊浪翻滚的河水,冒着一路不断的余震,冲过乱石飞滚的石头阵,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于中午12时许终于到达。
  蔡伟素迅速查看了一下四周,只见许多居民点被夷为平地,一些群众被埋在废墟中,有的浑身是血,有的手脚被砸断,更多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
  “赶紧救人!”蔡伟素用尽全力向战士们吼了一句。
  一场生死大营救就此展开。蔡伟素走到废墟旁,拿一块石头在碎砖破瓦上一步一挪地轻敲、呼喊,将耳朵紧贴在瓦砾上听动静。终于,一段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立马率战士紧急开挖,小心翼翼刨开砖瓦,钳断横七竖八的钢筋,撬开断裂的水泥预制板……一个又一个老人、儿童相继脱险了!而蔡伟素的手指裂开出血、双脚被坚硬的石块瓦砾压磨出道道青紫,一只脚指甲盖什么时候被碰脱落不翼而飞了,他竟全然不知……
  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蔡伟素率领突击官兵当天就转移灾民6000多人、运送伤员600余人,为抢救被困群众生命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时间。几天后成都市委书记在向赶来视察灾情的胡锦涛总书记汇报时,由衷地称赞他们:“成空部队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部队,特别是在彭州方向,抢险救灾立了头功!”
  接下来,蔡伟素马不停蹄,又组织突击队勇闯回龙沟,登顶九峰山,在银厂沟35公里峡谷内前后进行了5次拉网式搜索。每一次,他都坚持走在部队的前头,一边探路一边指挥,先后4个脚趾甲淤血、化脓、脱落,他拄着木棍仍始终战斗在抢险救人第一线。
  蔡伟素一次次舍生忘死的经历,一声声“看我的、跟我上”的声音,让与他并肩作战的官兵们感动万千。许多战士事后感慨言道:“生死关头,我们只是在电影里面看到过指挥员带领战士冲锋陷阵。但这次,我们确实在现实中看到了。”
  既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又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蔡伟素协助指挥长林杰,硬是把这12支部队拧成了一条绳,凝聚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称赞他们说:你们不是杂牌军,而是能打硬仗的“合金钢”!
  “我是一个兵”
  由蔡“司令”到蔡部长,由“老总”到师职首长,蔡伟素以大跨度的职务更迭和角色转换,相当于把“司、政、后”三大系统的职责统统历练了一把。
  而在这次生死对决般的抗震救灾战斗中,他在指挥第一线更把跨越陆、空军种的各类复杂态势下的协同配合、临机处置的能力超常发挥出来。没当过一天飞行员的他,面对大地震后惨不忍睹的地形地貌,能准确判断出哪块地适合空军的直升机起降;面临大批伤员、物资都急需转运的急迫状况,他也能根据现场实情分出轻重缓急做出正确决断,该空运的空运,该用人力则用人力……。把任何新职务给他,他恐怕照样眼睛都不眨,接过来就上——因为他骨子里永远是个“兵”,而战士就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在接下来的灾后重建战役中,长期干过“地方活儿”又当过企业老总的蔡伟素,更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以副指挥长的名义告知部下:当前教育、医疗、交通、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最为紧迫。这些问题越早解决,就能越快稳定人心,加快灾区重建进程。由于地震带来的恐慌,当地居民大多举家外迁,迟迟不归,滞后了重建的展开。曾经的“高级经济师”蔡伟素立马算了一笔账:孩子须尽快上学,小孩回来了,大人也就回来了。如果1000人复课,至少3000人就会返乡!
  经成空首长的安排,蔡伟素与空军第九工程总队曹定国总队长联手,率领40名官兵和5台工程机械开进满目疮痍的龙门山镇中心学校原址,通宵达旦的工作,仅三天之后,一座包含教室12间、办公室4间、厕所2间,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占地1500平方米的移动式板房学校拔地而起。消息很快传遍灾区,许多孩子和家长纷纷从大老远赶回来了。而此时,临时学校还需紧张的配套建设,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前一天刚刚突击完“小龙潭”的蔡伟素带领官兵又加班一个通宵,连夜安装了600多套课桌椅,铺设了900平方米的地砖,到位了1000套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
  5月23日13时30分,地震发生后的第11天,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复课了。
  紧跟着,蔡伟素又马不停蹄带领部队投入灾区临时医院的建设之中。官兵们奋战10昼夜,6月2日上午10时,第一所灾区公立医院如期竣工。
  在恢复重建的30多个昼夜,蔡伟素没一刻闲着。今天哪个村要开路搭桥,那个组要建房盖屋,明天要去哪家运粮,哪家需要药,他全都了如指掌,周到指挥。灾区群众对这位空军大校再熟悉不过,再亲切不过,他们由衷地感激他说:蔡部长,你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啊!
  金秋时节,北京。
  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鲜花吐艳、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向“5.12”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代表颁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走上主席台接受表彰,体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染着会场内外每一个人的心。
  蔡伟素就站在他们中间。蔡伟素自1990年8月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以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军地两用人才标兵”、“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殊荣。这一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是他荣膺的至上荣誉。
  这个大别山革命老区普通农民的儿子,自投身军营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军营,做个优秀军人成为他此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诚如他自己所言:“在部队这么多年,无论是在农场种地,还是管理企业,或者当领导,都是在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分工不同,但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人们有理由相信,已在成空副参谋长职位上履新两年的蔡“将军”,必将继续着他的追求和信念,在军旅人生中写下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 张向永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三峡右岸电站水电机组电气制动停机的基本原理及电气制动停机对相关继电保护的影响。针对电气制动的特点,相关继电保护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在正常电气制动停机
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某些“最佳饮食”对养生更为有益。最佳蔬菜。既能提供丰富的养份,又有抗癌功效的蔬菜当为最佳。红薯,它既是维生素的“富矿”(每天吃100克就能满足成人一
三峡右岸电站500kV母线采用3/2接线方式,电站装机容量巨大,在电力系统中重要性十分突出,因此对母线保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介绍在三峡右岸电站运行的国电南自SGB750母
大型水电机组中性点多分支,目前在进行内部故障主保护定量化设计时不考虑后备保护,本文讨论了中性点多分支不完全引入对发电机后备保护的影响。文章还对水电机组无需配置转子
本文将关注发电机的失磁保护,并且介绍用于失磁保护的导纳测量技术。这其中包含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以便于更加清晰地描述失磁特征。发电机的导纳特性源于其稳定极限,文中描述
在详细分析了应用于特大型水电站的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和功能后,结合特大型水电站的工程特点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指出了适合于特大型水电站的继电保护信息管
本文总结了国内已投入运行的700MW水电机组保护配置方案和运行经验,提出了特大型水电机组保护典型配置方案,同时还对保护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为今
随着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增加,经常出现主设备的容量远远小于系统短路容量的情况,例如: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等等,其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成为困
会议
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可能对电机本身及与之相连的系统造起严重的损害,为保护电机,必须分析内部故障并设计合适的主保护配置方案。本文简要回顾了交流电机系统多回路模型的提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水电装备制造业的历史,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大型水电机电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探讨了21世纪前30年中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和大型机组国产化进程的市场需求,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