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自1978年Wolf等首次报道心率变异(HRV)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死亡率的一个预后检测指标以来,这一无创性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心肌梗死的预后、猝死危险的判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评价、糖尿病性心脏病和神经病的检测、心脏移植疗效的观察、晕厥原因的分析、作用于心脏药物的作用评定等等。更由于测定方法的改进和计算机功能的开发,使心率变异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和细致。现就其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一、急性心肌梗死 Kleiger等根据多中心研究结果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后4年间心率变异的降低与死亡率的增高存在密切相关,认为心率变异降低是独立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和Killip分级等已知危险因素之外的预示死亡因素,且更具预示价值。Bigger等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处于死亡危险中的病人的副交感神经活性显著降低,认为心率变异降低不仅可以预示总的心源性死亡率,而且可鉴别出有持续交感性心动过速危险的患者。Odemuyiwa等指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多反映出心力衰竭,进而可鉴别出非猝死危险的病人;相反,心率变异的降低反映出自主对抗心室颤动的防卫力的缺失,对鉴别出那些处于猝死和心律失常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