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临汾市霍州市许村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村,原称浒村,因紧临汾河而得名,意为水边的村子。后因汾河洪水泛滥,村庄饱受水患侵害,当地百姓希望能彻底根绝水患,于是将“浒”字去掉三点水,改为“许”,许村由此得名。
  许村隶属于临汾市霍州市退沙街道,古许村遗址位于村北约50米的汾河西岸阶台上。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建筑众多,自古便为霍州通往汾西、蒲县、灵石、交口等地的必经之地。地处交通要津。村东边的汾河岸边曾设有渡口,夏秋有船摆渡,冬春则架桥,方便行人往来。当时村内主街道开设有各种货栈、客店及店铺,街边亦有不少小吃摊,来往行人吃住十分方便。
  便利的交通自然也孕育了一些经商大户。例如修建范家大院的“西山虎”便是靠经商致富,因与官府关系密切,范家在许村颇有势力,显赫一时。“青砖院”主人亦农亦商,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许村保留有众多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现存的民居建筑有规模宏大、风格新奇的朱家大院;建于民国时期、凸显中西建筑风格的范家大院;庄重威严、“孝思维则”的朱家祠堂等。
  朱家大院堪称许村民居典范。我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是坐北朝南,而朱家大院却是坐西朝东,整个大院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778平方米,东西长42.86米,南北宽41.49米,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代后裔朱连科父子历时五年建成,分上、中、下三院,共有大小房屋240多间,房屋布局错落有致,建造设计巧夺天工。
  朱家大院的奇绝之处在于:一是院子摞院子,三座院通过楼梯贯通相连。站在村东往西远眺,朱家大院形如空中楼阁,气势壮观。二是大院所有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无论窗棂栏额,还是屋脊檐柱,浮雕悬雕比比皆是,木刻砖刻栩栩如生。三是设计奇特巧妙。各院排水暗沟相互衔接,畅通无阻。四是三座院大小炉灶共有七十多个,而排烟道却只有一个,且各灶同时生火互不影响。五是中院主体中窑内有暗道,可直通村外山上。
  许村西依吕梁山支脉太阳山,东临汾水,可谓山川秀美。明代张廷辅题诗曰:“河曲滔滔水,长流万古雄。净函天影澜,深浸月光充。古堞两来抱,大河南下通。月川良是道,乐此几人同。”清代任守礼也曾题诗曰:“潺潺乱石下滩头,日夜清汾不断流。桥外影摇千涧月,山边响彻一林秋。行斜远浦惊寒雁,梦醒闹订起白鸥。却忆沙平草软处,几曾垂钓泛鱼舟。”
  (山西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卫清萍供稿,霍州市政协张红明摄影)
其他文献
山西河曲历代驻军很多,但最多还是抗战初期。1937年抗战开始,有何柱国的骑二军、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赵承绶的骑一军(部分)、蒙旗独立旅杂牌晋绥军等部队先后驻河曲。1938年春,中共党员白乙化就曾率东北抗日挺进军先锋队200余众,驻河曲碓臼墕,开展敌后抗日战争。  白乙化是辽宁人,1912年夏天出生在辽阳县的石场峪村,幼年入私塾,13岁就能写一手好字,还擅写旧体诗,乡人称他为“白才子”。1928年在
期刊
一天,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去。丰子恺请他到藤椅上坐。他把藤椅先轻轻摇动几下,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丰子恺不知原因,也不敢贸然相问。后来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坐下去之前都要先轻轻摇动藤椅,丰子恺十分纳闷,禁不住问:“为什么您每次坐下之前都要摇动藤椅呢?难道上面有东西吗?”  弘一法师指着藤椅说:“你看,这椅子里头,两根藤条之间,也许有我们看不见的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
期刊
何处声声号角吹?烽烟再现响惊雷。  英雄流血不流泪,后世可知为了谁!
期刊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出身于破落官宦家庭。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为副贡。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任广西罗城县令。行前乡邻好友劝他,罗城地处边远,道路艰险不去为好。他说:“荒芜边界地区皆是中华民族的土地,国家要管理,为人做官岂能选择险易?且罗城能无官吗?”又说:“君命,义不辞险!”于是他“典田卖屋”凑银百两,毛驴一头
期刊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南山,距古镇碛口五华里。李家山的古建筑,曾是明清时期碛口商人的家属宿舍,这些乡土建筑,集晋商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003年1月,李家山及碛口一带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第二个地质公园。  李家山形似凤凰的建筑群始于明清时期。据《李氏家谱》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临县上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李
期刊
平遥地处山西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平遥古城成为古代中国通向大西北的商贸要道。金、元、明、清各代,从京城通往秦陇的京陕驿道,由下东门进入平遥古城,穿过东西大街,出下西门,往晋南,渡黄河,达西安,形成重要的南北商道。平遥商人沿京陕驿道北上,经太原、固关、雁门关、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到达包头。冀、鲁、豫等地及平遥的商人通过“冀州之门户,潞泽之咽喉”沁州,经平遥上店村、平遥古城、香乐村驿站,向西北过
期刊
1963年8月,法国国务活动家、前总理埃德加·富尔,通过我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向我国提出访华的要求。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后,以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的名义邀请,于当年10月抵京,之后由外交学会秘书长谢黎陪同到山西太原参观访问。  一  富尔为什么要求访华,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访华,外交部又为什么安排去一个非开放的城市太原参观、访问呢?据外交部通报的文件中讲述:这是戴高乐和法国政府经过长期考虑后,决定要写出一
期刊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有着十分优良的“破格录取”传统。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先生也参与了阅卷工作,他负责国文阅卷。当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时,便给了满分。可后来得知,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数学却考了零分,而且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怎么办呢?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幸运的是,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
期刊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处寓所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她一头银发,深邃的目光里透着大家闺秀的优雅,她就是清末湖北提督、镇守湖北武昌的第八镇统制张彪的17个子女中现如今唯一健在的女儿张佩玟。97岁高龄的张佩玟近百年人生坎坷向人们诉说着漫漫往事……  从山西走出的清末提督  张彪原籍山西榆次西左付村,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腊月初五,家里世代以种田为生。适逢一年大荒,张彪母亲冯氏过世,幼小的张彪和舅舅
期刊
阎锡山六岁丧母,其父阎书堂续弦邻村陈家营陈秀卿为妻。陈氏以不养前家子为过门条件,所以阎锡山的少年时期,是在外祖父曲成义家度过的。外祖父、外祖母虽疼爱外孙,但阎锡山自幼未能感受到母爱,而最可憾的是母亲连小小的一张照片也未给他留下,使他一睹母亲尊容。因此,为其母亲作一幅肖像就成为他平生的一个夙愿。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为母亲作像的愿望随之更加强烈。据说阎曾延请过一些画师为其母作过像,但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