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铝炸药爆炸场瞬态温度的测试与研究

来源 :弹箭与制导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爆炸场温度变化快,现场测试环境恶劣等问题,研发了一种体积小、线性度高的瞬态温度采集记录仪.设计集成冷端补偿、温度与电压线性化的K型热电偶适配处理电路,配合单片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了 8通道记录仪的小型化.采用AUTODYN软件对含铝炸药近地二次爆炸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数据与实验测得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在距爆心14.5 m和15 m处前反应阶段峰值温度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在5%以内,后反应阶段峰值温度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在20%以内,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实现了爆炸场瞬态温度的准确测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东方-三菱M701F4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一键自启停方案的研究,结合燃机顺序控制及联合循环配置方案并借鉴实际工程经验,对该型燃机联合循环单轴机组的一键自启停整体方案及主要控制流程进行梳理,对M701F4一拖一单轴联合循环机组的自启停系统(APS)提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通过介绍一键自启停的总体设计、断点设置和功能分组,分析了实施的大致思路与主要困难.最终目的为实现机组APS,减少机组启、停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机组自动化运行和控制的水平,为最终实现机组“无人值守”提供必要条件.
针对动态Allan方差(DAVAR)法在分析弹载环境下MEMS陀螺输出信号时存在功率泄露和噪声辨识精度低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自适应窗口的改进DAVAR算法.利用分形维数值表征随机信号突变特征,实时改变窗长截取信号,并将结果绘制在三维图形中.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跟踪MEMS陀螺输出的突变,并准确评估动态误差中各噪声的变化特征.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一般会经历长时间的海上运输和储存,海上气象多变、湿度大、盐雾重,机组内的金属及电气零部件面临很大的腐蚀风险,所以对于机组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防护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对风电机组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经验性建议以供业内参考.
氢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的能源,目前对于氢能的利用和开发主要集中于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是构建氢能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目前,加氢站内氢气储存主要方式是高压存储,储存容器为储氢瓶组和储氢罐.加氢站内储氢瓶组配置方式对于提高储氢瓶组利用率、减少压缩机启停次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储氢瓶组的分级方式,得出储氢瓶组三级等质量加注时的最优配比,对指导加氢站储氢瓶组分级设计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当前采用大展弦比的垂直发射导弹,由于转弯段大攻角的气动耦合、弹翼结构不可避免的扭转误差、发动机推力偏斜以及燃气舵片等影响,使得导弹倾斜通道存在较宽范围的复杂干扰力矩.通过对倾斜通道的干扰力矩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易于工程实现的抗宽范围复杂干扰力矩的控制方法,采用自适应限幅与模型参考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倾斜通道的复杂干扰力矩.经过仿真试验与飞行试验验证,实现了垂直发射导弹的倾斜稳定控制,满足了武器系统的设计要求.
本试验针对锅炉过热器、再热器部件中的珠光体钢承压件与奥氏体钢非承压件焊接进行试验研究,分别用R317焊条和A307焊条焊接珠光体钢(12Cr1MoVG)和铁基奥氏体不锈钢(1Cr20Ni14Si2)接头,对焊接所形成的熔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研究分析.经研究得出,珠光体钢承压件+铁基奥氏体不锈钢非承压件异种钢焊缝选用珠光体钢焊材更有利于保证产品运行的安全性.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Yolov4-Tiny以其轻量化和高速性适用于战场环境下装甲车的识别,但是以损失精度换取速度,因此需要在保证一定识别速度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首先在主干网络引入注意力机制,在通道和空间上加强关键特征提取;然后引入路径聚合方法,在特征金字塔结构基础上融入自下而上的路径聚合方法,加强不同尺度特征的提取.通过5种网络结构对装甲车识别的效果对比,改进后的网络在保证轻量级特性基础上,实时速度较快,精确度有大幅提升,证明改进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不锈钢轧制式翅片管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得出了翅片管传热系数关系曲线和关联式,有效验证了不锈钢轧制式翅片管的传热能力.
定子delta接线易在定子绕组中产生三次谐波环流,增加损耗,并引起发热,电机学经典理论均不推荐在大电机中采用定子delta接线.但定子delta接线在保证电机相电压不变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供电电源电压.且通过改变定子接线的星/角方式,可实现同电机适应于不同电压等级.可见,在大功率电机,定子绕组的delta接线仍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以7200 kW电机为例,论证定子delta接线应用的关注点,并通过工业应用证明其在大电机应用中的可行性.
承压边界传热系数是核级换热器结构安全性评价的重要输入条件.本文通过单管模型方法论证,确定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承压边界传热系数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某核级换热器承压边界异型结构的CFD仿真,分析表明该换热器进出口腔室内传热系数分布偏差极大,并给出了不同流量、温度条件下进出口腔室传热系数的取值方法.本文得到的数据可为承压边界传热系数计算提供参考,并为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关键输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