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对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方法
  “早期教育”教些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识字、计数为主的早期教育到不久后出现的弹琴、画画热,继而到二十一世纪初重视的道德启蒙教育,反映了“独生子女”出现后各时段早期教育的重点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的不断创新。识字、计数、弹琴、画画、道德启蒙教育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最近我们开展的“高三学生学习品质与家庭教育相关研究”问卷调查就想弄清这个问题。
  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提高孩子学习质量和效率历来是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广大家长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对“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品质的优劣程度对学生学习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品质主要有两大方面组成:一是智力学习品质,它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二是与认知有关的心理倾向性因素,我们称为非智力学习品质,它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情绪、情感、性格特点等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品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自我教育四大方面。
  “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早期教育”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哪些内容的影响大些?本文将通过651位高三学生的家长问卷调查数据对早期教育中的“识字、计数、弹琴、画画、道德启蒙”与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力求得出比较明确的答案。
  
  2.方法
  
  2.1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高三学生家长。这主要是考虑到高三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品质,他们经历了婴幼儿、小学、初中及高一高二中学阶段,便于进行十几年的追踪调查,有利了解早期教育情况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影响,以及了解亲子沟通、家长素质等情况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影响。但是高三的学生、家长都很忙,问卷回收率不高。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两所重点高中,两所普通高中,向高三学生家长发出调查问卷1200份,若干天后回收,结果只收回651份,回收率为52%。从回收的问卷学生成绩排名情况看,排名中上的学生家长更加配合调查工作。我们通过一项内容“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情况:①排班级前五名②中上③中下④其它,”把学生分成了四部分,回收卷前五名的学生有64人占9.8%,中上389人占59.8%,中下168人占25.8%,其他2c人占3.1%。一般理论数据应该是前五名学生占8.3%左右(按一个班60人的成班率算),中上学生占45%左右,中下学生占45%左右,其他占1.7%左右。如果按照1200份发出的问卷计算,前五名应有100人左右,45%的中上学生应是5413人,45%的中下学生应是540人,1.7%的其他学生应是20人左右。以此为基数,本次调查各层次的问卷回收率分布是前五名达64%,中上达72%,中下只有31%,其他为100%。由此推论我们的问卷对象是学习成绩偏上的一个高三学生群体。成绩偏上的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有利我们寻找养成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家庭教育。
  
  2.2内容
  问卷是自制的。调查内容有91项,分基本情况、学生学习品质和家庭教育因素三大部分。选项1至65题为单选题,66至91题为多选题。
  基本情况包括填表人的身份,学生文、理科人数,男女生人数,学生成绩排名情况等;学生学习品质包括11项智力学习品质:①学生学习成绩(我们认为学习成绩反映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排位便于家长确认并填写)、②创新意识、③语言能力、④数理逻辑能力、⑤音乐能力、⑥画画能力、⑦运动或操作能力、⑧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⑨自我评价能力、⑩好奇好问、做作业能力;13项非智力学习品质:①学习目的、②成败归因、③情绪状态、④自信心、⑤勤奋、⑥自律、⑦计划性、⑧责任感、⑨恒心、⑩毅力、学习习惯、兴趣、需要等;家庭教育因素包括家长素质,亲子关系,早期教育等内容。其中早期教育主要包括5项内容:①道德启蒙、②识字、③计数、④画画、⑤弹琴。家长根据孩子在现实中的表现,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逐个选择。
  为使问卷内容科学可信、可操作,我们从三方面做了认真的工作:
  一是让家长便于确认并填写问卷,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用通俗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如“创新意识”的表述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①常常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有着丰富的联想力;②就事论事,以完成任务为最高准则;③其他”。
  二是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研究确定调查的内容。
  三是把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研究确定调查的内容打印出初稿,分三次向三个层面的人员进行试填并征求意见:第一次第一个层面是向7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教育科研人员征求意见,第二次第二个层面是向江西师范大学在校的11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征求意见,第三次第三个层面是向一所普通中学高三一重点班的49位家长进行试填。每一次每一个层面的人员都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们都及时采纳并修改,然后再用于下一轮的试填。
  调查数据采用教育统计中的比率差异检验方法。
  
  3.结果
  收回的651份家长问卷中,重点中学为316份占48.5%,普通中学为335份占51.5%;男生家长为263人占40.4%,女生家长为378人占58.1%;文科生家长为304人占46.7%,理科家长为328人占50.4%。填表家长有四类人:①父亲252人占38.7%,②母亲374人占57.5%,③祖辈8人占1.2%,④其他人1O人占1.5%。父母是主要的填表人,共626人,占96.2%。
  
  3.1婴幼儿阶段的道德启蒙有利孩子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人们通常认为,早期教育主要是开发孩子的智力。道德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被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它被许多家长所疏忽。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家长认为婴幼儿不需进行道德教育,认为良好道德品质应从孩子婴幼儿期培养的家长有377人占57.9%,小学培养的223人占34.3%,初中为31人占4.8%,高中10人占1.5%;其他7人占1.1%。家长的认识导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行为,让孩子在婴幼儿期就掌握“尊老爱幼”“红灯停、绿灯行”“爱护公物,爱护公共卫生”“保护环境”等社会规则的有209人占32.1%,小学期掌握的357人占54.8%,初中64人占9.8%,高中7人占1.1%,其他11人占1.7%。
  为了解早期道德启蒙在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影响,我们把婴幼儿期就掌握了社会基本规则的209人称早期道德启蒙群体,与初中掌握的64人称晚期道德启蒙群体,进行比率差异检验,发现早期道德教育有利孩子养成:创新意识、爱 思考、语言能力、独立性、责任感、恒心及学习好习惯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表1的数据告诉我们,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孩子形成以下优良智力学习品质:
  


  3.1.1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创新意识强。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有着丰富的联想力”,婴幼儿期掌握基本社会规则的孩子占41.63%,初中掌握的孩子为25.00%,Z为2.40*,差异显著。这说明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比晚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创新意识更强。
  
  3.1.2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幼儿期爱提问。
  幼儿时,与一般孩子相比,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爱提问,占40.67%,晚期道德启蒙的孩子为21.88%,Z为2.74**差异极其显著。这说明,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比晚期道德启蒙的孩子更爱提问。
   3.1.3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擅长语言、音乐和社会活动。
  在语言、音乐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表现要优秀一些。擅长语言的早期道德启蒙者为47.85%,晚期道德启蒙为20.31%,Z为3.91**差异极其显著;擅长音乐的早期道德启蒙者占27.27%,晚期道德启蒙者占10.94%,Z为2.70**,差异极其显著;擅长社会活动的早期道德启蒙者占22.97%,晚期道德启蒙者为9.38%,Z为2.39**,差异显著。
  
  3.1.4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做作业能力强。
  “孩子总能把作业做得很好”,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占40.67%,晚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占21.88%,Z为2.74**差异极其显著。
  表2的数据显示,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孩子形成以下优良非智力学习品质:
  


  3.1.5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能尽早独立作业。
  “孩子从小学就独立作业”,早期道德启蒙者占89.00%,晚期道德启蒙者占73.44%,Z为3.08**差异极其显著。
  
  3.1.6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做事责任心强。
  “孩子做事尽心尽责,责任感很强”,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占51.67%,晚期道德启蒙者占32.81%,Z为2.64**差异极其显著。
  
  3.1.7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有恒心。
  “孩子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占32.06%,晚期道德启蒙者为18.75%,Z为2.05*,差异显著。
  
  3.1.8受早期道德启蒙的孩子学习好习惯形成较早。
  “从小学始,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早期道德启蒙者占66.99%,晚期道德启蒙者占40.63%,Z为3.78%,差异极其显著。
  “孩子从小学就养成了预习新课的好习惯”,早期道德启蒙者占24.40%,晚期道德启蒙者占12.5%,Z为2.02*,差异显著。
  
  3.2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识字”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开发孩子早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识字量的多少被当作衡量孩子智商高低的一个标准。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前识字的孩子达到了99%。但是随着孩子进入学校后出现的厌学情况,不少人士开始怀疑早期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到底如何?以下是我们调查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孩子2岁前开始识字的有159人,占24.4%,2~3岁识字的有210人,占32.3%,3~4岁识字的有135人,占20.7%,4~6岁识字的有139人,占21.4%,其他7人占1.1%。
  为了解早期识字是否影响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形成,我们把2岁前识字的159人称为早期识字群体,把4~6岁识字的139人称为晚期识字群体,进行比率差异检验。通过检验,我们发现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幼儿期爱提问、擅长语言和音乐、做作业能力较强、自信、小学养成预习新课好习惯、喜读传记等优良品质。
  表3的数据表明,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形成以下优良智力学习品质:
  


  
  3.2.1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
  “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经常排前五名”,早期识字的孩子占17.61%,晚期识字的占5.04%,Z为3.36**,差异十分显著。中上、中下、其他的成绩影响差异不明显。
  
  3.2.2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幼儿期爱提问。
  “幼儿期,与其他孩子相比爱提问”,早期识字孩子占45.28%,晚期识字的为33.81%,Z为2.02*,差异显著。
  
  3.2.3早期识字的孩子更擅长语言和音乐。
  早期识字孩子在语言和音乐中表现更突出。擅长语言的早期识字孩子占46.54%,晚期识字孩子占34.53%,Z为2.10*,差异显著;擅长音乐的早期识字孩子占32.70%,晚期识字孩子占15.83%,z为3.36**,差异极其显著。
  
  3.2.4早期识字的孩子做作业能力较强。
  “孩子总能把作业做得很好”,早期识字孩子占43.40%,晚期识字孩子占30.94%,Z为2.22*,差异显著。
  表4的数据表明,早期识字有利孩子形成以下优良非智力学习品质:
  


  
  3.2.5早期识字的孩子自信心较强。
  “孩子认为自己是个能干的人”,早期识字的孩子占46.54%,晚期识字的孩子占35.25%,Z为1.97*差异显著。
  
  3.2.6早期识字的孩子从小学就养成预习新课的好习惯。
  “从小学就养成了预习新课的好习惯”,早期识字孩子占28.93%,晚期识字孩子占18.71%,Z为2.06*差异显著。
  
  3.2.7早期识字的孩子喜爱的课外书是传记。
  孩子喜爱看的课外书有传记、科普读物、言情小说、武侠侦探小说、其他等,相比之下早期识字的孩子喜爱看传记,占18.24%,晚期识字的孩子占9.35%,z为2.20*,差异显著。
  
  3.3早期学计数有利孩子养成一些优良学习品质
  同“识字”一样,“计数”在早期教育领域中曾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的调查显示98%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学过计数了,由于上学后孩子的表现不如家长所期待的,“计数”同“识字”一样受到质疑。早期学“计数”究竟如何?我们的调查有以下的一些结论。
  调查数据表明,孩子3岁前学计数的有269人占41.3%,3~4岁学计数的有200人,占30.7%,4~5岁有105人占16.1%,5~6岁有63人占9.7%,其他9人占1.4%。
  为了解早期计数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影响,我们把3岁前学计数的269人,称为早期计数群体,与5~6岁学计数的63人称为晚期计数的群体进行比率差异检验,发现早期计数有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自信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1早期学计数有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   


  表5显示“孩子学习成绩经常排班级前五名”,早期计数孩子占14.50%,晚期计数的孩子占4.76%,Z为2.09*差异显著。早期计数对孩子成绩中上、中下的排名情况无影响。
  表6显示:
  


  
  3.3.2早期学计数有利孩子增强自信心。
  “孩子认为自己是个能干的人”,早期学计数的孩子为46.10%,晚期学计数的孩子为28.57%,Z为2.53*,差异显著。
  
  3.3.3早期学计数的孩子较早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是从小学开始的”,早期学计数的占65.80%,晚期学计数的孩子占41.27%,Z为3.60**,差异极其显著。
  “孩子考试后,小学开始就能认真仔细地对自己试卷中的失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改正”,早期学计数的孩子占24.54%,晚期学计数的孩子占11.11%,Z为2.32*,差异显著。
  
  3.4幼儿期画画有利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画画”一直被人们认为有利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利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利孩子精细动作发展而受到推崇。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些,并进一步发现了以下一些新的作用。
  调查数据表明幼儿阶段学画画情况,请专业老师或上授课班的孩子有133人占20.4%,经常在家随意画的有219人占33.6%,偶尔自己画画184人占28.3%,从没有画过107人占16.4.%。
  为了解孩子幼儿期学画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影响,我们把学过画画的133人作为早期画画群体,与没有画过画的107人作为没画画的群体,进行比率差异检验,发现早期画画有利创新思维、擅长画画、独立作业、恒心和学习好习惯等的培养。
  表7的数据显示:
  


  
  3.4.1早期学画画有利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有着丰富的联想能力”,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占47.37%,早期没有学画的孩子占26.17%,Z为3.36**,差异极其显著。
  3.4.2早期学画画的孩子擅长画画。
  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在擅长画画方面表现更突出。早期学画画的孩子擅长画画占26.32%,早期没学画画的孩子占9.35%,Z为3.35**,差异十分显著。这个数据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早期学画画的孩子有73.68%的孩子到高三还不擅长画画,而早期没有学过画画的孩子,仍有9%的孩子擅长画画。这说明影响孩子成长因素复杂。
  表8的数据表明,幼儿期学画画有利孩子养成以下优良的非智力学习品质:
  


  
  3.4.3早期学画画的孩子从小学就能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从小学就能做到,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占90.98%,早期没学画画的占76.64%,Z为3.06**,差异极其显著。
  
  3.4.4早期学画画的孩子有恒心
  孩子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占32.33%,早期没学画画的占18.69%,Z为2.39*,差异显著。
  
  3.4.5早期学画画的孩子较早养成学习好习惯
  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从小学始,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占63.16%,早期没学画画的孩子占49.53%,Z为2.12*,差异显著。
  
  3.5学弹琴有利孩子一些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弹琴”有利孩子双手活动和协调,乐曲有利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水稻之父”袁隆平小时候都弹得一手好琴,他们的创造力与弹琴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让孩子很小就开始了弹琴生活。调查数据显示有30%的孩子学过弹琴。后来琴童中出现的剁手指、砸钢琴事件,促使人们反省:“弹琴到底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的帮助?”我们的调查也许对人们的反省有些帮助。
  调查数据表明,孩子学琴并坚持了三年以上的116人占17.8%,弹了三年以下的71人占12.1%,没有学琴的448人占68.8%。为了解孩子学弹琴3年以上经历是否对孩子的学习品质有影响,我们把弹了三年以上的116人,作为学弹琴的群体,与没有学弹琴的448人进行比率差异检验,发现弹琴有利提高做作业能力、音乐能力、画画能力、自信心的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发现弹琴的孩子独立作业人数比率不如没弹琴的孩子,且出现差异。
  表9数据显示,学琴有利孩子养成以下优良智力学习品质:
  


  
  3.5.1学弹琴的孩子做作业能力较强。
  孩子总能把作业做得很好,学弹琴的孩子占42.24%,没弹琴的占32.14%,Z为2.04*,差异显著。
  
  3.5.2学弹琴的孩子擅长音乐和画画。
  学弹琴的孩子相对更擅长音乐和画画。学弹琴的孩子擅长音乐占50.00%,没弹琴的孩子占16.74%,Z为7.52**差异极其显著;擅长画画,学弹琴的孩子占25%,没弹琴的占14.29%,z为2.77**差异极其显著。
  表10中的数据显示,学琴的孩子与没学琴的孩子在非智力学习品质方面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3.5.3学弹琴的孩子精神状态良好。
  孩子经常表现为精神饱满,学弹琴的孩子占37.93%,没学琴的孩子占27.23%,Z值为2.25*,差异显著。
  
  3.5.4学弹琴的孩子较自信。
  孩子认为自己是个能干的人,学弹琴的孩子占49.14%,没弹琴的占38.39%,Z为2.10*,差异显著。
  除了以上差异表现出学弹琴的孩子优于没弹琴的孩子外,还有一点令我们感到意外的差异,就是没弹琴的孩子表现出比弹琴孩子独立作业的好习惯的人数多。
  
  3.5.5没弹琴的孩子小学就能独立作业的人数多于弹琴的孩子。
  孩子从小学始就能独立作业,没弹琴的孩子占86.16%,弹琴的孩子占77.59%,Z为2.27*,差异显著。什么原因?我们将在结论中进行分析。
  
  4.结论
  
  4.1早期教育中的“道德启蒙”“识字”“计数”“画画”“弹琴”五项内容均对孩子优良的学习品质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表1至表10的数据告诉我们,“道德启蒙”“识字”“计数”“画画”“弹琴”五项早期教育的内容,有利养成孩子优良的学习品质。其中“道德启蒙”对孩子优良智力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学习品质起着全面的作用;“识字”“计数”主要有利孩子智力学习品质的培养,它们有利孩子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的发展,这表现在早期识字计数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者较多;“画画”“弹琴”主要有利孩子想象力和非智力学习品质的培养。
  
  4.2早期教育中的五项内容,以“道德启蒙”养成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效果最好。   综合表1至表10培养孩子优良学习品质的项目数,我们获得表11的数据:
  


  表11数据反映,不管是智力学习品质还是非智力学习品质培养,早期道德启蒙都是效果最好的。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爱提问的探索意识、做作业能力、语言能力、音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独立性、责任心、恒心、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品质有益孩子终身发展。
  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孩子优良学习品质形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幼儿期的孩子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早期道德启蒙有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时的孩子是以一种探究的心态来了解道德规范的有关内容,因此当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道德规范的内容时,便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于是孩子就很快地记住了有关内容,在家长的引导下,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日积月累孩子便掌握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一系列的准则,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学习品质责任心、恒心、好习惯等也就逐渐形成。二是孩子在道德启蒙时,需要理解语言。如家长要让孩子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首先让孩子在交通要道上观察“红灯停,绿灯行”的场景,孩子在大脑中留下形象的记忆。回家后,虽然看不到“红灯停,绿灯行”的场景了,但只要家长说“红灯停,绿灯行”,孩子的大脑中就会进行联想,然后想象在红灯亮起时自己停止通行,绿灯亮起时自己通过要道的情景。在掌握一个规则的同时,孩子都要进行理解、联想、想象、记忆一番,如此不断反复,孩子良好的智力学习品质记忆力、理解力、作业能力、语言能力逐渐形成。
  
  4.3“道德启蒙”“画画”有利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表1、表7的数据显示“画画”有利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这已在心理学、教育学界形成了共识。“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的观点,这里是第一次以家长问卷形式追踪调查而获得的统计结果。发展孩子创新思维,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之一。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以及孩子高度的自主性,“早期道德启蒙”有利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第一,可能源于孩子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在活动中拥有宽松的人际关系有关;第二,可能与家长的素质高有关。高素质的家长一般都把教孩子成人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高素质的家长很重视保护孩子的主动意识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4.4早期“识字”“计数”有利一些孩子学习获得优异成绩。
  表3、表5的数据显示早期“识字”“计数”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前五名的明显多于晚期“识字”“计数”的孩子。按60人的成班率计算,排班级前五名的学生比例是8.3%。调查中早期识字的孩子在前五名占了17.61%,晚期识字的占5.04%,Z值达3.36*,P<0.01,说明早期识字是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学计数的孩子排班级前五名的占14.5%,晚期学计数的占4.76%,Z为2.09*,P<0.05,说明早期学计数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调查中学生的中上、中下成绩两者无差异。
  为什么早期“识字”“计数”有利一些孩子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得到较早锻炼的缘故。但是17%和14%的学习优秀率告诉我们,还有83%和86%的孩子虽然也接受了早期的“识字”和“学计数”教育,但他们没能进入学习成绩优秀的行列。这个信息告诉我们:早期“识字”“计数”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
  
  4.5早期学“弹琴”对孩子独立作业呈现消极影响。
  人们的常规思维一般认为幼儿学弹琴有利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利培养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表10的数据显示,学弹琴的孩子不如没弹琴的孩子独立做作业的人数多,且在比率差异的检验中出现差异,这说明早期学“弹琴”对孩子独立作业呈现消极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许多孩子弹琴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每天家长要求孩子弹琴两小时,孩子的课间时间全花在了练琴上,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孩子做完作业也是弹琴,于是就在作业时拖延时间,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做完作业,便陪孩子做作业。二是学“弹琴”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一些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这就滋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三是机械枯燥地练琴不利孩子自觉意识的形成。每次上琴课,孩子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否则受到责骂,一些孩子只得诚惶诚恐机械地练习,日积月累孩子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坏习惯。这一结果也解释了许多千辛万苦领孩子早期学弹琴家长的一个困惑:不是说学弹琴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吗,我的孩子学弹琴五年怎么学习还是一般呢?作业都不能独立做,学习成绩能好?
  4.6以上五条结论的基础是统计数据,表现一般的情况;现实中的孩子是独特的,早期教育在尊重一般规律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早期教育中的“道德启蒙”“识字”“计数”“画画”“弹琴”等五项内容均对孩子优良的学习品质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早期教育中的五项内容,以“道德启蒙”养成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效果最好;“道德启蒙”“画画”有利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识字”“计数”有利一些孩子学习获得优异成绩;“弹琴”对孩子独立作业呈现消极影响。以上的五条结论均来自教育统计中的比率差异检验,它们只表现一般的情况,具体到每个孩子的教育时,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管什么内容的早期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对孩子的学习品质都有影响。“弹琴对孩子独立作业呈现消极影响”只建立在“弹琴的孩子”独立作业人数比率不如“没弹琴的孩子”独立作业人数比率高,并在统计上出现了差异。实际的调查数据有77.59%的弹琴孩子独立作业。“画画”有利孩子创新思维发展,本文也是相对“没画画”的孩子人数比率来说的,数据反映“没画画”的孩子有26.17%的人也具有创新思维。人们一般认为“早期学画画”的孩子,到了高三,孩子多数擅长画画。但是调查数据显示“早期学画画”的孩子擅长画画的只占26.32%,“早期没学画画”的也有9.35%的孩子擅长画画。这些数据说明孩子的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了早期教育,还有家长素质、亲子沟通等家庭教育因素,并且还有遗传因素、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燕南: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991年,1-90
  [2]彭聃龄等:认知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1-95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140~173,355~364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20-225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319~511
  [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71~547
  [7][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3~66
  [8]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14~478
  [9]彭建兰:家庭谨防近视眼,中国教育报,1999年7月29日第8版
  [10]彭建兰: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中国家庭教育,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114-116
  
  注释
  [1]杨晓:多元文化教育,关于民主教育的新理论[J],民族教育研究,1999-1.
  [2]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3.
  [3][美]James A.Banks.Cultural DiVerslty and Educatlon:Foundations,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 .Allyn and Bacon,2001:59-60.
  [4]斯蒂芬·卡斯尔斯:全球化与移民,若干紧迫的矛盾[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l999-2
  [5]同[2].33.
  [6]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89.
  [7]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8]同[1].318.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期刊
一、国外隔代教养方面的独特研究    在西方社会,传统上祖父母的作用更多定位于与孙辈们娱乐而没有太多的责任。但自上个世纪90年后,随着代理父母(surrogate parents,即孩子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照顾孩子,祖父母替代父母担当孩子的日常照顾者或法定的监护人))增多,祖辈对孙辈的教养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与国内研究不同的方面:    1、隔代教养家庭的区分   
期刊
2002年11月1日,广东省物价局向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家长学校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0〕339号)停止执行,全省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开设的家长学校不得再向学生家长或通过学生收取家长学校学费及其他费用。今后,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开设的家长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实施两年多以来,其带来的负效应显露无遗。我省原本蓬勃发展的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家庭血案的报道层出不穷,让我们感到震惊:  1999年10月,武汉未满14岁的李宝儿(化名)因父亲催促其上学,用斧头将其父砍死。直到几天发现其父失踪,宝儿一直对杀父一事不以为然,而其父被杀时正在为其做早饭(1)。  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17岁的徐力,因其母唠叨其学习排名,而将其母杀害,“好学生徐力杀母案”一度震惊全国(2)。
期刊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社会的共识。不少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趋势:父母对子女由单纯情感的爱向理智的爱升华;家庭教育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从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这是可喜的曙光。  但是,也应当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认识到实践都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偏差,其负面效应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正面教育,以致不少教师发出“5+2=0”(周末
期刊
前不久,在“中国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趋势研讨会”上,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曾谈到:“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发稼先生也说: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儿童文学大有其
期刊
主体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即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自然的人并不等同于主体,因此,个人并不天然具备主体意识,而是只有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人,具备主体性——人作为主体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理、自主性等一系列特性,才具备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对主体和主体性有能动作用,明确的主体意识是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是人对自身价值认可
期刊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
期刊
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申报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目前已批准立项(编号:1007082A)。为了扩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水平,,课题组务社会公开研究课题,欢迎学术同仁支持,参与研究。    一、关于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 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家庭教育是人们
期刊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不一,造成了贫困山区的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中又以对“空巢”家庭子女生存和教育的影响最为突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劳动力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空巢”家庭。“空巢”家庭子女是我国农村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空巢”家庭子女问题将长期存在,为了搞清楚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生存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