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活时事增强高职学校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在高职属于基础课,由于生源、培养目标、社会现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尽如人意。笔者对症下药,提出将生活时事合理地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地理教材内容的校本性,切合学生需要;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能力;可以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生成;可以凸显地理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生活时事;校本;主体性;实用性;有效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并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设置、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地理课在高职属于文化基础课,由于生源、培养目标、社会现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尽如人意。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层次,笔者就“将生活时事引入课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增强高职学校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些探索。“生活时事”就是生活中能够了解、接触甚至体验到的事,特别是国内外近期的新闻事件。
  
  增强地理教材内容的校本性切合学生实际
  
  因为是基础学科,同时高职教育也提出要考虑为部分学生的升学服务,所以我们采用了人教版普高地理教材,但两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就使教材内容的整合成为必然。整合的结果要本着高职理论知识学习的原则“必需、够用”,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具有“校本性”。校本就是以校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引入时事材料,整合教材内容时特别注意两点:
  1.置换教材内容,适当降低难度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相对深难的理论不需要费力去讲解,否则老师累学生苦,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就学生的发展方向而言也没有必要。
  比如:《必修1》里“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公转的地理意义、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等需要理性分析的难度大的纯理论知识或者删去,或者降低难度要求。但是可以补充阅读材料强化一些感性认识、生活常识。
  2.结合专业发展,选择和学生专业相关的素材
  对于本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增加了与旅游业相关的若干案例。如:极昼、极夜、峡湾与挪威人。
  挪威是欧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全境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北极圈内,因而有“午夜太阳之地”的别称。它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惟一毗邻北冰洋的国家,每年都有两个月的时间是极昼,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王国”。想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挪威,只要找峡湾就可以了!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的海岸线是如此的支离破碎,始作俑者就是峡湾,是冰川,是北海波涛的切割。挪威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长达2.5万公里,在峡湾的入海口分布着15万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故挪威也被称为“峡湾国家”“万岛之国”。挪威人喜欢红色,常常见到男女老幼穿着红衣红裤走在街上,山间绿树掩映的别墅也多被漆成红顶。据说这是为了避免在冬季极夜的时候颜色太单调而有意为之。挪威人的生活相当舒适,作为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国家,挪威人均寿命达76岁(居世界第三)。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长,每年有休假,生活节奏慢。通常,挪威人都有两处房产,一处在城里(工作时间居住),一处在森林中(别墅)。挪威人口不多,由于重税和高福利的原因,多数人是均富的(也有人说是均贫)。在周末通往旅游地的公路上,小汽车后面拖着一辆房车的景象比比皆是,房车的普及率远大于西欧和美国(这其中的原因估计与其极地气候有关,冬季不能出行)……
  这个案例生动、有趣,提供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反差大,与她们的专业又密切相关,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的印象:挪威有极昼、极夜现象,而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它地处极圈以内。因为纬度高,它有些地区是极地气候,这种气候对当地人的生活有深刻影响。挪威有峡湾这种地貌,它的形成和冰川运动有关,峡湾美伦美奂,被评为“世界遗产”等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更有帮助。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1.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拓者
  地理新课标谈到:“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有重要的意义。”教改的新精神明确指出教材只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之一,教师可通过校内、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等渠道整合课程资源。其实,我们也大可以指导学生去有目的地广泛搜寻学习资料,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使之学会搜索、选择、整合材料,然后再来师-生、生-生间多渠道交流。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比如,06年9月,开学后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就牵涉到“冥王星降级”一事,而教材所有相关内容都没来得及改。课上老师当然要提这件科学界的大事,但是相关内容全部发动学生去了解,下节课请准备充分的同学来介绍、交流。学生很有兴趣地去做,因为这件事的难度在她能力所及之内。教师要做的就是注意学生表达的科学性、控制课堂节奏,然后抓住机会就给予充分肯定,调动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主体性在多样化的互动学习方式中展现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变“要她学”为“她要学”。学生的主体性最本质的、主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借此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激发,主体性就得以发挥。
  例如,2007年6月,太湖蓝藻大爆发,正好地理课在学习人地关系这一章。上课时将这重大事件融入课堂,先让学生去了解蓝藻爆发的危害、原因、如何补救,再请学生自愿走上讲台当小老师,阐述给同学听。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2007年暑假期间洞庭湖洪水暴露出的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患,与生态失衡、人类活动有何关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2008年5月汶川强地震、2009年7月长江流域的日全食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灵活取材,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时事调查、介绍、辩论赛等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师生间由传统授课模式转为互动关系。
  
  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作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认知规律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因此,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基础上的学习内容才能为学生最好的、真正的内化、吸收,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发问:为何雨后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交通信号灯为何采用“红灯停”?冬天夜晚睡觉最冷是在子夜还是凌晨?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问,设置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的目标,学生易产生“愤悱心理”,有求知欲,对知识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增强地理学习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素质
  地理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说:“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且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地理知识的学习,应充分利用生活时事,反过来又要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尤其有用。
  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作用体现得太广泛了。比如:为什么南京三伏天很热,与此同时英国却很凉爽宜人,而且白天特别长,旅游起来很划算?为什么我国春节期间,有南北两朵奇葩——羊城花市和北国冰雕,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为什么九寨沟的水特别清澈?为什么青藏高原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河谷地区,他们的主食是青稞,穿露一只手在外的藏袍?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哪些世界级难题,选线根据是什么,如何保护沿线生态,有何意义?不胜枚举。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方方面面都和地理有关。
  2.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生活时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气象气候、天文、地貌、地震等自然地理素材,再如:①社会发展方面:“恐怖活动对经济、对生活的影响”、“核扩散、核泄漏”、“甲流蔓延”、“矿难”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讨论“水危机、水污染”、“沙尘暴、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等,有助于学生懂得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②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全球化、“WTO与中国……”“中国与印度软件发展差距的原因”、“金融危机与我们的生活”,这些知识的讨论能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地球村”现象培养国际意识。③文化方面:“多元文化如何共存—巴以冲突”、“金融危机时韩国民众自发捐金:大家与小家”。这些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向前发展越迅速,愈需要人们的道德和责任心……
  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走到社会上更新很快。因此,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与地理课改不谋而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不仅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少,更在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品格意志的培养、精神追求层次的高低。将生活时事通过各种形式引入地理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等.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7(3).
  [2]张文军,等.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孙根年,等.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捷.高职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矿业大学,2007.
  [5]段玉山,等.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课程有效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从“观念”到“行动”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和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教学目标确定、课程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等三个决定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详细论述,从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等三个层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威优66系由V20A与明恢66配置而成的晚杂中熟组合。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抗稻瘟,不易感黑粉病,轻感纹枯病。需肥较多。株高90厘米,分蘖力强,株叶形态较理想。穗大粒多,平均每穗
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的镁铝榴石和铬尖晶石是金刚石的重要指示矿物。指示矿物的含量一般占其主岩重量的0.01%-0.1%,所以发现指示矿物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笔者根据金刚
变态反应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是指机体免疫应答的异常或过强所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通常将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在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generalized method of high-level three dimensional(3D) signal constellation mapping based on the most basic 3D structure: regular 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