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后很少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语文,因此在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认真思考问题的已属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考试照考不误。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就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那么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入,力求新颖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我让学生先听一段声音来引入新课。然后问道:“小朋友们,你们在这段声音里听到了什么?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能想到一些什么画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我又问:“海水里有一些什么生物?他们又是生活在海的哪个部分?”学生们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抒己见。最后,师生一同欣赏搜集到的海生物图片。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到海底的世界确实是太美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样的导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了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导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如:学习《黄果树瀑布》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用讲述林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趣、设悬……这样的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勤思善辩,力求创新
  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任何形式的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生活。现在的语文教材选用均采用新课标,文章选材大都和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这样一来,如果找准了课文的切入点,学生就不会没话可说了。为此,在语言教学中,对语象的构建、语义的理解、语情的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思辩、各抒己见。在思辩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如《争论的故事》一文中,围绕兄弟俩为如何吃大雁而产生争论的部分,我让学生也模仿着演一演,并发挥想象“在兄弟俩争论的过程中,除课文中所介绍的争论内容,他们还会怎么争论,争论些什么?”课上同学们探讨激烈互不相让,把哥哥与弟弟的人物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下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思考。而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再次进行辨论。通过思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懂得了“抓住眼前的时机,不要浪费时间”这一道理。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不断的思考、爭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让同学们体会到语文并非远离我们,也并不是那么难学。在自信、尽情的表达中,同学们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亲近感,兴趣也就会随之而来。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激发情感,力求共鸣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感悟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溶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黄河的主人》的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这几个词就把黄河的气势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她不愧为我国的母亲河,我为此深感骄傲。”有的说:“文中的‘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羊皮筏子的艄公面临的是怎样的危险,读后耐人寻味。”还有的说:“从坐在破浪前进的羊皮筏子上谈笑的乘客,我体会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理解了把艄公称作‘黄河的主人’的涵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寻求知识,探索语文的奥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太仓市港城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核心,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各个场景。在游戏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过多地干涉、限制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不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达不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游戏活动中如何来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呢?  一、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反应,不断调整游戏环境  1.关注幼儿的反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时产生
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良好的运行、维护与溯源,是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开展环保执法、环保征税的重要依据。提高在线类环境监测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率,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它的进步表现在方方面面。经济的进步是一方面、社会的稳定是一方面、科技的发达也是一方面,除去这些方面,祖国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
结合旺岐高架桥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提出了箱梁贝雷片组装现浇梁支架从地基处理、支架计算安装、质量控制的施工及要求。保证现浇梁的施工质量,同时有效解决高墩、墩间高差
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我国石油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前期的开采过程中虽然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但现阶段已经步入正轨,对油气开采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钻井,因此钻井机械设
旋挖桩施工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推进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铁路、公路桥梁和高层民用建筑基础等大型工程施工中。以旋挖桩施工工艺为论点,就其在
依托太仓市岳鹿公路改建工程,针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用量、石料粒径选择、石料洒布量等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和测试,确定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材料组成;然后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它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
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情景对话的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多限制性条件,没有一个好的英语对话环境便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情景教学法正好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短腿之处,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因此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基础,创设出有特殊情绪色彩和人物形象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并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理解知识,巩固运用知识,實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是离不开的,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  教师的教学行为可划分为组织、讲授、提问、反馈和评价等部分。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激活思维、引发互动、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