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爷爷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严谨的人,尤其是对我写的文章更是严格要求,他总喜欢“找茬”。
最近两年,我迷上了写作,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因此有些得意。但是,我引以为傲的文章到了爷爷的手里,总会被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左挑骨头右挑筋。
起初,我对爷爷的“找茬”很不服气,因为爷爷已经70多岁了,他那个年代的人怎么会懂得我们现代小孩的想法呢?但是还真不能小看爷爷的“挑三拣四”,因为文章经爷爷点拨后,水平往往会上一个台阶,而我的思想也会在爷爷的点拨下变得更加成熟。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后,我觉得很不错了,爸爸妈妈看了也都赞不绝口。但爷爷看后,却指着我的文章说:“你看这个地方写得比较啰嗦,这个词用得也不是很恰当,不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而且这里还有几个错别字呢!”面对爷爷的“找茬”,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经反复修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鲜明的个性等顿时跃然纸上。终于,爷爷满意地笑了,文章随后也在报刊上发表了。
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文章写出来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面对爷爷的“找茬”,我为何不能接受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出来的文章也未必就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想想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想想贾岛“敲”字的妙用,他们的成功不都是经过了反复斟酌和仔细推敲,直至自己和读者都满意了才有的吗?一篇好文章不就是磨出来、改出来的吗?
爷爷不厌其烦地“找茬”——对我的文章逐字、逐词、逐句地反复琢磨,帮我查错字、添漏字、改标点,不正说明爷爷是我的忠实粉丝,是我的良师益友吗?所以,我现在喜欢上了爷爷的“找茬”。要是哪天爷爷不“找茬”,我还不习惯了呢!
(指导教师 孙 鹏
编 辑 旦 旦)
最近两年,我迷上了写作,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因此有些得意。但是,我引以为傲的文章到了爷爷的手里,总会被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左挑骨头右挑筋。
起初,我对爷爷的“找茬”很不服气,因为爷爷已经70多岁了,他那个年代的人怎么会懂得我们现代小孩的想法呢?但是还真不能小看爷爷的“挑三拣四”,因为文章经爷爷点拨后,水平往往会上一个台阶,而我的思想也会在爷爷的点拨下变得更加成熟。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后,我觉得很不错了,爸爸妈妈看了也都赞不绝口。但爷爷看后,却指着我的文章说:“你看这个地方写得比较啰嗦,这个词用得也不是很恰当,不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而且这里还有几个错别字呢!”面对爷爷的“找茬”,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经反复修改,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鲜明的个性等顿时跃然纸上。终于,爷爷满意地笑了,文章随后也在报刊上发表了。
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文章写出来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面对爷爷的“找茬”,我为何不能接受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出来的文章也未必就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想想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想想贾岛“敲”字的妙用,他们的成功不都是经过了反复斟酌和仔细推敲,直至自己和读者都满意了才有的吗?一篇好文章不就是磨出来、改出来的吗?
爷爷不厌其烦地“找茬”——对我的文章逐字、逐词、逐句地反复琢磨,帮我查错字、添漏字、改标点,不正说明爷爷是我的忠实粉丝,是我的良师益友吗?所以,我现在喜欢上了爷爷的“找茬”。要是哪天爷爷不“找茬”,我还不习惯了呢!
(指导教师 孙 鹏
编 辑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