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地球科学部(GEO)2010财年经费按学科资助模式分析及固体地球科学优先研究领域和资助重点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要支持基础研究活动及其产生的跨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队伍。NSF地球科学部(Directorate for Geosciences,GEO)主要支持海洋科学、大气与地球空间科学、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基础设施与教育,深化对整个地球系统的理解。GEO不仅在理解、预测和帮助美国响应环境事件和环境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帮助决定更好地利用地球资源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1)强震活动趋势。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大面积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背景下,仅从平静看不到转折难以给出预测。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10月4日1时36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9月2日15时55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9月30日18时16分;
为推进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回顾和总结空问信息应用于汶川地震的研究成果,交流电磁卫星研制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区域网1999、2001、2004、2007年观测资料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区域网2009、2011年观测资料,解算了南北地震带相对华南地块的GPS速度场,并用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09年10月8日6时3分;
地磁场转换函数在强震前会发生变化,这已被广泛公认。利用汶川周围9个"十五"建设的地磁台站分钟值数字记录数据,分析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周边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异常的关系是明显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并有一定预报效能的好方法。
研究表明,汶川8.0级大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发震断裂由映秀起始,沿北东向穿过北川直至青川一带,发震断裂长达近300 km。大震发生以来的强余震沿着该发震断裂带密集分布,尤其是在青川一带多次发生5~6级的强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