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创’不仅是小微企业的事,大企业也可以搞‘双创’。”在2016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李克强总理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双创”点赞。
总理的一番话使人们对航天科工这个老牌军工企业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曾在人们印象中充满神秘感的企业.如今褪去“高冷”面纱.以开放的姿态走到公众面前,成为“双创”新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
“双创”:在科技与产业蛮荒地带长出创新之花
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企业已走过60年风雨历程。航天科工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开创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诸多第一,书写了中国航天的辉煌。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军工企业面临着全产业链升级变革的挑战。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是一位学者型领军者,他认为:“产业升级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亚于一次新长征。作为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创业驱动,这个企业就会慢慢老去。为了企业的新生,必须要创新创业。”
由此,“双创”成为航天科工撬动转型升级的一个“支点”。正如高红卫所言,“双创”最有可能在科技与产业的“蛮荒地带”开出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广义生产方式的创新之花。
方向明说,航天科工看好“双创”、拥抱“双创”,航天科工党组班子形成共识,期望借助“双创”活动,激活内部科技与产业创新活力,连接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科技与产业创新资源,这也为航天科工打开了面向市场化、开放化、国际化的大门。
航天云网打造工业互联网“双创”新高地
以“雙创”为契机,航天科工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二次创业。航天科工将这看作一次重大历史机遇,绝不能错失。
方向明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中,各国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都在努力争夺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中国势必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道路。
“否则将被众多跨国公司‘纳入’其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中去,或(只能)按照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苦撑。”
正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工业革命发展的洞察,航天科工瞄准“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倾力打造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破茧而出。
据方向明介绍,航天云网平台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汇集25万户注册企业,依托云平台建立了能力与资源共享池,广泛发布专家信息、专利信息和试验资源信息,累计1.3万台(套)设备仪器、数万项专利和专家资源已经上线,创客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形式多样、脑洞大开的创新创业活动。
在“双创”中加快培养创新型青年领军人才
“60后”的方向明从企业基层走上集团领导岗位,在年轻人眼里,儒雅平和的方向明是“青年之友”,他愿意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总要找机会“和年轻人聊聊,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一位年轻女技术人员的话,让方向明记忆犹新:“双创”可以让我既不离开航天,又可忠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说,要通过“双创”发现、培养、历练出一批青年创新型领军人才,从而掌握一批“导致技术换代的原创技术或导致行业重构的颠覆性技术”。
当前,航天云网成为航天青年开展“双创”活动的主平台,先后涌现出2000余个青年“双创”团队和100多项青年“双创”成果。青年已经成为航天科工“双创”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方向明认为,央企这样的大企业搞“双创”不缺平台、不缺资金,最缺的是具有激励作用的灵活机制。“要通过双创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如果说自主创新是顶天立地,那么“双创”则是铺天盖地。为给年轻人营造“铺天盖地”的“双创”环境和条件,航天科工推动“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的新机制,配套出台“三期三池一企业”、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创客灵活工作作息时间、创投基金管理、创客成长绿色通道等多项工作制度。
在方向明看来,通过“双创”平台培养全面、全能型人才更是一大收获。他笑言:“航天青年是高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理工男’扎堆儿,有的人在管理思维、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而通过一个个‘双创’团队,这些项目带头人不仅要有技术、有创新的思想,同时在实战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以及资源调动能力,更培养洞察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青年在‘双创’中加速成长,推动一批年轻领军者快速走上重要的技术和领导岗位,挑起大梁,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所在。”
來源:《中国青年报》
总理的一番话使人们对航天科工这个老牌军工企业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曾在人们印象中充满神秘感的企业.如今褪去“高冷”面纱.以开放的姿态走到公众面前,成为“双创”新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
“双创”:在科技与产业蛮荒地带长出创新之花
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企业已走过60年风雨历程。航天科工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开创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诸多第一,书写了中国航天的辉煌。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拉开,军工企业面临着全产业链升级变革的挑战。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是一位学者型领军者,他认为:“产业升级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亚于一次新长征。作为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创业驱动,这个企业就会慢慢老去。为了企业的新生,必须要创新创业。”
由此,“双创”成为航天科工撬动转型升级的一个“支点”。正如高红卫所言,“双创”最有可能在科技与产业的“蛮荒地带”开出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广义生产方式的创新之花。
方向明说,航天科工看好“双创”、拥抱“双创”,航天科工党组班子形成共识,期望借助“双创”活动,激活内部科技与产业创新活力,连接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科技与产业创新资源,这也为航天科工打开了面向市场化、开放化、国际化的大门。
航天云网打造工业互联网“双创”新高地
以“雙创”为契机,航天科工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二次创业。航天科工将这看作一次重大历史机遇,绝不能错失。
方向明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中,各国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都在努力争夺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中国势必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道路。
“否则将被众多跨国公司‘纳入’其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中去,或(只能)按照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苦撑。”
正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工业革命发展的洞察,航天科工瞄准“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倾力打造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破茧而出。
据方向明介绍,航天云网平台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汇集25万户注册企业,依托云平台建立了能力与资源共享池,广泛发布专家信息、专利信息和试验资源信息,累计1.3万台(套)设备仪器、数万项专利和专家资源已经上线,创客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形式多样、脑洞大开的创新创业活动。
在“双创”中加快培养创新型青年领军人才
“60后”的方向明从企业基层走上集团领导岗位,在年轻人眼里,儒雅平和的方向明是“青年之友”,他愿意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总要找机会“和年轻人聊聊,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一位年轻女技术人员的话,让方向明记忆犹新:“双创”可以让我既不离开航天,又可忠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说,要通过“双创”发现、培养、历练出一批青年创新型领军人才,从而掌握一批“导致技术换代的原创技术或导致行业重构的颠覆性技术”。
当前,航天云网成为航天青年开展“双创”活动的主平台,先后涌现出2000余个青年“双创”团队和100多项青年“双创”成果。青年已经成为航天科工“双创”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方向明认为,央企这样的大企业搞“双创”不缺平台、不缺资金,最缺的是具有激励作用的灵活机制。“要通过双创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如果说自主创新是顶天立地,那么“双创”则是铺天盖地。为给年轻人营造“铺天盖地”的“双创”环境和条件,航天科工推动“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的新机制,配套出台“三期三池一企业”、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创客灵活工作作息时间、创投基金管理、创客成长绿色通道等多项工作制度。
在方向明看来,通过“双创”平台培养全面、全能型人才更是一大收获。他笑言:“航天青年是高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理工男’扎堆儿,有的人在管理思维、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而通过一个个‘双创’团队,这些项目带头人不仅要有技术、有创新的思想,同时在实战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以及资源调动能力,更培养洞察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青年在‘双创’中加速成长,推动一批年轻领军者快速走上重要的技术和领导岗位,挑起大梁,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所在。”
來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