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之所以走上画画这条路,并有幸以此为终生之业,我要首先感谢我的爸爸,我知道他如今在天国里保佑着我,时时向我微笑,我如沐天恩。
我的爸爸杨导宏老先生,一九三六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他就读的十七期正好由刘海粟校长带领。而且,因了那张裸体女模特儿与学生一起的合照,这个班名声大振。
从我懂事起,大概是五岁吧,我就从爸爸收藏的多部精装画集中认识了西方画家达芬奇、伦勃朗、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塞尚,还有俄国的列宾、苏里柯夫。我也知道西方绘画是如何从室内走向外光派,再从早期的印象派到后期印象派,这样子一路过来。不要人指点,也没有什么入门,我自然而然地懂得什么是西画。就像乡下的孩童自然而然分得清什么是禾苗,什么是韭菜。非但如此,我甚至简直以为外面所有的人都是画家,都懂画。我特别喜欢西画中黑灰的色调,尤其是苏里柯夫,他将调色板上所有的脏颜色涂到画布上,呈现出的是令人惊奇的典雅、华丽、高贵的光彩。我又看爸爸用亚麻油调颜色,再用点彩派的手法画室内的墙面,然后退远处,退远处,双手抱在胸前,眯起眼睛,那样子真是艺术的生活,令我神往。于是,我抱定决心,一辈子做个画家。
读小学六年级时,爸爸发现了我喜欢画画。那是有一天,他掀开我的床单,发现床板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画的速写,他知道了我的志向,心里自是欢喜。他认真地对我说,这样子瞎画不行,得拜个老师。他说,你不要学西画,在国内学西画,难得正宗。他还说自己在上海美专就不该学西画,学国画就好了。我那时已小学毕业,要进初中了,虽则别的方面还十分幼稚,但画画上,我已显出一些成熟,我听懂了爸爸的话,记在了心里 。
我十四岁上初一的时候,爸爸介绍我认识了陈白一先生,那时陈老师刚好三十岁。如今几十年过去,陈老师已八十六岁,我也虚岁七十。陈先生是我的终生之师,又是我的领导,虽经历了几多风雨,我们始终如一家人一样,无话不谈。陈老师对我的影响,一是明白了做人,二是明白了线是中国画的生命。
我考上了大学,为了学画,没去读。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进专业美术学院。从十九岁起,我先后教过小学、中学,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在画院任专职画家。我在教书的十年,除了坚持画速写、练笔墨、学书法外,特别感兴趣的是读了大量的文学书和历史书,如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笔记。通读了《鲁迅全集》,还有刘大年的《中国文学史》。读过范文澜《中国通史》,也读过历朝通史,直至民国通史。尤其是在二十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地摊上购得了民国年间石印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奉为至宝,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意境,也知道了做学问的人生三境界。要知道,像我这样自学的人,就像无头苍蝇,眼前一片模糊,走起路来摇摆不定,得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贵人,贵人相助,是会少走许多弯路的。读书就是跟“好”见面,跟“好”对话,让你提升心志,超凡脱俗,晓得世上的“好”好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画家,怎么能画出一张好画来呢?
我三十四岁时,文革结束了,眼前一派光明与希望。那时中国画正在摆脱为政治服务的僵化模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一部分画家把眼光投向西方,一部分画家将脚跟站稳在本土。我选择了后者,同时我仍然留恋儿时对西画最初的兴趣。
近百年中国画分两派,一派以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林风眠属其列,我称这一派为学西方。他们站在西画的立场,力图以素描改造中国画。林风眠虽则想从中国民间去挖掘,但立场仍是站在西方。另一派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潘天寿属其列,我称之为守本土。他们站在中国的立场,守住传统,自信从自身中能生出现代来。百年过去,回头审视,守本土者占了上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守本土一方,黄宾虹在笔墨上的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是整体的传统,局部的现代。也就是说,他的笔墨已跨入到现代。这是自明代山水式微,经过清代,五百年来山水画呈现出的崭新的面目。我以为黄宾虹最大的贡献是他笔墨的无皴法或反皴法(这个提法是我的发明),而不是人们习惯称为的所谓浑厚华滋。浑厚华滋是对所有山水画的普遍基本的要求,而不能用来评价某人技法上的创新,正像形象生动是对人物画的基本要求一样。
一九九三年,我五十岁时调广州工作。那时,人生地不熟,又不懂广州话,故绝少与外面打交道。这看起来像个缺陷,但反过来看我却获得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说,我在广州简直成了时间的富翁。我想过细地经营我的画,我暗自打定主意要将传统中国画带入现代。我的时间充裕,日子悠长,还可腾出手来写写文章。一九九四年写《由红菜薹想起》是我的散文处女开篇,以后一发不可收,在一些报章杂志开专栏,也出了几本集子。当然,我仍在读书,如钱穆先生的著作我差不多已经读完。
一九九八年底在从化温泉作画时,我有一个顿悟,似乎找到了新的线描的方法,摆脱了文人画的一波三折,趋向构成,但又不失线描的韵致。接下来我改变了作画的程式,撤去画毡,将宣纸直接铺在桌面上,喷湿,刷各类灰底色,趁湿作画,一气呵成。特别是灰底色的出现,让我找到了童年时对铁灰色的记忆和快乐,它让我的绘画有一个典雅、华丽、高贵的色调。我从黄宾虹的无皴法里得到启发,将我如今的线描称为反线描。反线描有三个特点,一是这种线描要部分地为客观对象服务;二是这种线描要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三是这种线描要起平面分割的作用。这样,反线描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扩大了它的操作功能和审美功能。
上述的线描三个功能,在前辈画家中,八大山人解决得最好。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时时向八大致敬。我现在要做的,是沿着八大之路走下去,这是一条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正道。
我的爸爸杨导宏老先生,一九三六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他就读的十七期正好由刘海粟校长带领。而且,因了那张裸体女模特儿与学生一起的合照,这个班名声大振。
从我懂事起,大概是五岁吧,我就从爸爸收藏的多部精装画集中认识了西方画家达芬奇、伦勃朗、梵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塞尚,还有俄国的列宾、苏里柯夫。我也知道西方绘画是如何从室内走向外光派,再从早期的印象派到后期印象派,这样子一路过来。不要人指点,也没有什么入门,我自然而然地懂得什么是西画。就像乡下的孩童自然而然分得清什么是禾苗,什么是韭菜。非但如此,我甚至简直以为外面所有的人都是画家,都懂画。我特别喜欢西画中黑灰的色调,尤其是苏里柯夫,他将调色板上所有的脏颜色涂到画布上,呈现出的是令人惊奇的典雅、华丽、高贵的光彩。我又看爸爸用亚麻油调颜色,再用点彩派的手法画室内的墙面,然后退远处,退远处,双手抱在胸前,眯起眼睛,那样子真是艺术的生活,令我神往。于是,我抱定决心,一辈子做个画家。
读小学六年级时,爸爸发现了我喜欢画画。那是有一天,他掀开我的床单,发现床板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画的速写,他知道了我的志向,心里自是欢喜。他认真地对我说,这样子瞎画不行,得拜个老师。他说,你不要学西画,在国内学西画,难得正宗。他还说自己在上海美专就不该学西画,学国画就好了。我那时已小学毕业,要进初中了,虽则别的方面还十分幼稚,但画画上,我已显出一些成熟,我听懂了爸爸的话,记在了心里 。
我十四岁上初一的时候,爸爸介绍我认识了陈白一先生,那时陈老师刚好三十岁。如今几十年过去,陈老师已八十六岁,我也虚岁七十。陈先生是我的终生之师,又是我的领导,虽经历了几多风雨,我们始终如一家人一样,无话不谈。陈老师对我的影响,一是明白了做人,二是明白了线是中国画的生命。
我考上了大学,为了学画,没去读。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进专业美术学院。从十九岁起,我先后教过小学、中学,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在画院任专职画家。我在教书的十年,除了坚持画速写、练笔墨、学书法外,特别感兴趣的是读了大量的文学书和历史书,如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笔记。通读了《鲁迅全集》,还有刘大年的《中国文学史》。读过范文澜《中国通史》,也读过历朝通史,直至民国通史。尤其是在二十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地摊上购得了民国年间石印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奉为至宝,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意境,也知道了做学问的人生三境界。要知道,像我这样自学的人,就像无头苍蝇,眼前一片模糊,走起路来摇摆不定,得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贵人,贵人相助,是会少走许多弯路的。读书就是跟“好”见面,跟“好”对话,让你提升心志,超凡脱俗,晓得世上的“好”好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画家,怎么能画出一张好画来呢?
我三十四岁时,文革结束了,眼前一派光明与希望。那时中国画正在摆脱为政治服务的僵化模式,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一部分画家把眼光投向西方,一部分画家将脚跟站稳在本土。我选择了后者,同时我仍然留恋儿时对西画最初的兴趣。
近百年中国画分两派,一派以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林风眠属其列,我称这一派为学西方。他们站在西画的立场,力图以素描改造中国画。林风眠虽则想从中国民间去挖掘,但立场仍是站在西方。另一派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潘天寿属其列,我称之为守本土。他们站在中国的立场,守住传统,自信从自身中能生出现代来。百年过去,回头审视,守本土者占了上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守本土一方,黄宾虹在笔墨上的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是整体的传统,局部的现代。也就是说,他的笔墨已跨入到现代。这是自明代山水式微,经过清代,五百年来山水画呈现出的崭新的面目。我以为黄宾虹最大的贡献是他笔墨的无皴法或反皴法(这个提法是我的发明),而不是人们习惯称为的所谓浑厚华滋。浑厚华滋是对所有山水画的普遍基本的要求,而不能用来评价某人技法上的创新,正像形象生动是对人物画的基本要求一样。
一九九三年,我五十岁时调广州工作。那时,人生地不熟,又不懂广州话,故绝少与外面打交道。这看起来像个缺陷,但反过来看我却获得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说,我在广州简直成了时间的富翁。我想过细地经营我的画,我暗自打定主意要将传统中国画带入现代。我的时间充裕,日子悠长,还可腾出手来写写文章。一九九四年写《由红菜薹想起》是我的散文处女开篇,以后一发不可收,在一些报章杂志开专栏,也出了几本集子。当然,我仍在读书,如钱穆先生的著作我差不多已经读完。
一九九八年底在从化温泉作画时,我有一个顿悟,似乎找到了新的线描的方法,摆脱了文人画的一波三折,趋向构成,但又不失线描的韵致。接下来我改变了作画的程式,撤去画毡,将宣纸直接铺在桌面上,喷湿,刷各类灰底色,趁湿作画,一气呵成。特别是灰底色的出现,让我找到了童年时对铁灰色的记忆和快乐,它让我的绘画有一个典雅、华丽、高贵的色调。我从黄宾虹的无皴法里得到启发,将我如今的线描称为反线描。反线描有三个特点,一是这种线描要部分地为客观对象服务;二是这种线描要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三是这种线描要起平面分割的作用。这样,反线描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扩大了它的操作功能和审美功能。
上述的线描三个功能,在前辈画家中,八大山人解决得最好。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时时向八大致敬。我现在要做的,是沿着八大之路走下去,这是一条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