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去噪在分类问题上的应用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含噪数据求出有效决策函数十分重要.目前已有一些具体方法对含噪数据进行选择处理,从而求解决策函数.本文针对支持向量机中的二类分类问题,以一维情形为例,给出了文献[1]不同的处理方法,即用小波技术对数据点集的分布函数去噪,并根据新的训练点集及对应的权值求得二类分类问题的决策函数.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别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生态移民产生的生态效益,从提高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以及产业结构变化三方面分析
对400 A MeV12C诱发乳胶不同靶核反应靶核碎片多重数分布及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靶核蒸发碎片、靶核反冲质子及重电离粒子平均多重数均随靶核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靶核蒸发碎
本文主要研究人的作用对沙漠扩散的影响.根据动力学系统,建立了人的作用和自然因素共同对土地沙漠化的微分预测模型,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给出了该模型的稳定条件.
继2003年钟海秀对历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作研究之后,本文再次对该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采集鉴定,结果表明历山自然保护区有苔藓植物共计2l科35属45种.与钟海秀的研究有10科24属42种
地名是人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形成的产物,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探寻地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地区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本文以运城市的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村名所体现出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地名命名的规律,归纳出乡村空间的分布规律.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
<正>~~
期刊
地名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长时间定居并进行生产和生活等各项活动而形成的划分地理区域的产物,可以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和认识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本文以晋城市8 187个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把晋城市各个乡镇中包含地形要素文字的自然村进行分类统计,总结村名的形成规律,分析自然类地名在的地形方面的形成原因
地名是对一个地区的特定指标,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其他方面,对地名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以忻州市的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形进行研究.运用统计法、分类法、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忻州市的5 974个自然村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忻州市的自然村名与当地的地形密切相关.通过对忻州市的自然村名与地形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地的空间分布,从而进行合理布局.
两个物种如果没有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它们依靠同一生存资源而生活,如生活在同一地理空间,摄取相同食物或营养物质的群体.在相同生存资源条件下,它们相互排斥,展开激烈的生存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6年,在第一任主编候晋川教授及现任主编武海顺教授的带领和殷切关怀下,在弘扬学术、发挥学术平台作用、培养青年教师、推出科研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