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状况虽然呈现向上态势,但是背后也隐藏着不和谐因素。因此,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07—01
一、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有自卑心理。研究留守儿童的德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中处于社会底层,这就使得很多留守儿童深感自卑。甚至当别人问及自己父母的职业时,很多留守儿童的回答中总是带有些许的低落。
(二)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他们通常都很理解父母的辛酸付出,以其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因素,外表显得比较成熟,但事实上,他们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得到父母的沟通和理解,在遇到困苦时最希望向父母倾诉。当父母不在时,他们就会将这种希望寄托在异性朋友或虚拟的网络上。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分居,导致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个人价值,易忽视社会价值观。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但丰富了子女的物质生活,还使他们封闭的视野得到开阔。但是,现代人的世俗化、功利化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他们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缺乏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使部分留守儿童在人生理念上出现认识的模糊。
二、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状况的成因
(一)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影响留守儿童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措施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但是他们大多都从事工资低、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在他们心里永远都无法洗刷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痕迹。而城乡差距的拉大,也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思想来源于现实,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就来自于他们父母的生存现实。
(二)亲情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德育的现实因素。情感缺失是所有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亲的关爱,但是现实是,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与家中老人常年生活在一起,父母与子女的联系较少。子女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往往缺乏安全感,性格容易变得孤僻、冷漠甚至极端。
(三)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但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观念及师资力量的影响,学校将重点多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而学生的德育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多数学校很少开设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课程,所以,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建设的对策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学校,所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摆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留守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工作、对社会分工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演讲等活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为祖国的繁荣和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意识,构筑他们心中的平等理念。
(二)把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除了做良师,更要做益友,要时常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爱好、想法、性格,同时根据学生的家庭、心理等情况,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登山、拓展训练、趣味竞赛等,磨练学生意识,打造他们的团队精神,唤起他们对家乡、祖国和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抛弃烦恼,让他们知道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仍然有人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发现人生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三)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心理咨询教师是时下的热门和紧缺职业,就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而言,大多数学校无法请到心理咨询教师。为了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只有有了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留守儿童的的德育问题才能拥有有效地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
[3]龚建平,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4—0007—01
一、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有自卑心理。研究留守儿童的德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中处于社会底层,这就使得很多留守儿童深感自卑。甚至当别人问及自己父母的职业时,很多留守儿童的回答中总是带有些许的低落。
(二)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他们通常都很理解父母的辛酸付出,以其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因素,外表显得比较成熟,但事实上,他们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得到父母的沟通和理解,在遇到困苦时最希望向父母倾诉。当父母不在时,他们就会将这种希望寄托在异性朋友或虚拟的网络上。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分居,导致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个人价值,易忽视社会价值观。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但丰富了子女的物质生活,还使他们封闭的视野得到开阔。但是,现代人的世俗化、功利化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他们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缺乏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使部分留守儿童在人生理念上出现认识的模糊。
二、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状况的成因
(一)家庭的社会地位是影响留守儿童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措施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但是他们大多都从事工资低、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在他们心里永远都无法洗刷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痕迹。而城乡差距的拉大,也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思想来源于现实,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就来自于他们父母的生存现实。
(二)亲情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德育的现实因素。情感缺失是所有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亲的关爱,但是现实是,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与家中老人常年生活在一起,父母与子女的联系较少。子女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往往缺乏安全感,性格容易变得孤僻、冷漠甚至极端。
(三)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但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观念及师资力量的影响,学校将重点多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而学生的德育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多数学校很少开设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课程,所以,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建设的对策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学校,所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摆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留守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工作、对社会分工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演讲等活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为祖国的繁荣和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意识,构筑他们心中的平等理念。
(二)把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除了做良师,更要做益友,要时常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的爱好、想法、性格,同时根据学生的家庭、心理等情况,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登山、拓展训练、趣味竞赛等,磨练学生意识,打造他们的团队精神,唤起他们对家乡、祖国和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抛弃烦恼,让他们知道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仍然有人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发现人生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三)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心理咨询教师是时下的热门和紧缺职业,就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而言,大多数学校无法请到心理咨询教师。为了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只有有了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留守儿童的的德育问题才能拥有有效地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1)。
[3]龚建平,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