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建国以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等方面,阐述了建党九十年的巨大变化。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巨变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各阶级阶层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阶层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都在进行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使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领导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新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它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曾说:“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90年的光辉历程和执政60多年的成就表明,其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正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为自创立以来它就自觉地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建国以来的巨大变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1.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巨大变化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2)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3)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4)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我们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苦复杂的伟大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有一个通晓社会发展规律、透彻了解本国国情和洞察国际风云,具有崇高威望和丰富经验、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组织者、领导者。正如邓小平所强调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就不能成功。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思想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流。
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这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正确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摘要)[J].共产党员.2010年03期
[2]余平.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改造和整合[D].河南大学.2010年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巨变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各阶级阶层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阶层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都在进行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1.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使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领导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是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新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它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曾说:“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90年的光辉历程和执政60多年的成就表明,其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正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为自创立以来它就自觉地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建国以来的巨大变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1.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巨大变化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2)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3)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4)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我们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苦复杂的伟大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有一个通晓社会发展规律、透彻了解本国国情和洞察国际风云,具有崇高威望和丰富经验、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组织者、领导者。正如邓小平所强调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就不能成功。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思想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流。
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这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正确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摘要)[J].共产党员.2010年03期
[2]余平.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改造和整合[D].河南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