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称呼学”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个晚上,一名中年男人叩开了郭振华家的门。“有个姓池的人找你。”女主人高声招呼郭振华。“是池、池厅长?”郭问。“啊呀啊呀,池厅长您、您来看我们?”意识到来者的身份后,女主人恭敬地赔笑道。
  这是官场小说《沧浪之水》的一个桥段,刻画的正是官场中人对“称呼”的娴熟运用。
  2001年,痛恨官场中丑恶风气的阎真写下了这本小说。尽管如此,这位北大毕业之后拒绝机关身份而选择乐守象牙塔的文学教授,在现实中也不得不屈服于无处不在的官场“称呼学”。
  “一个科长一个小主任,官位叫出来他就高兴一点。”阎真告诉笔者,“我这么大年龄了,我叫我们单位的人,尤其是机关的科长、副科长和办公室主任,我就叫他某某主任,尽量把这个位置叫出来。因为有些事要找他帮忙。”
  类似阎真这样的体会,某县财政局的小丁也有。不久前她参加一次接待活动,直到见到《××调研组来县接待手册》,小丁才知道,她一直称为“王处”的这位省财政厅领导,原来只是一个主任科员。
  但她依然恭恭敬敬地继续称呼“王处”,因为她的局长也这样叫。“局长说,当‘王处’还只是从下属事业单位借调到省厅的科员时,他就开始喊‘王处’了!”
  按中国的行政级别,这位局长和“王处”都是主任科员,相当于人们熟知的“科长”。正如人们从官场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在那些见诸文件的称呼之外,官员之间还有另一套“称呼”的学问,有许多难以言传的细微讲究。
  “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
  对于基层的许多官员来说,“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是相互称呼时的惯例。阎真说,“在县里,一个科级干部就很大了。一个局长其实是科级,但是我要叫他局长。股长比科长还要小,可在县里也已经好大了,也是一个长嘛,也要叫出来。”
  “叫大不叫小”的惯例不仅仅是基层的专利。一位资深媒体人介绍,“在一些部委,如果党组书记和部长不是同一个人,有时下属们也会叫党组书记‘部长’。正部级机构的领导叫主任或者局长的,他们的下属会习惯于叫部长。”这不是为了追求虚荣,而是害怕与低级别的职务混淆。“部长级别高,而办公厅主任也是主任。”
  除去上述最基本的称呼规则外,官员之间的称呼还有许多微妙之处。
  “上级对下级常常以‘姓名+同志’相称,但下级对上级当面一般却只用‘姓+职务’或‘职务’。”华东师范大学的胡范铸教授在他2000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他的研究方向是应用语言学。
  然而,有些时候这条规律并不适用。例如,一个机关的正副书记中有好几位姓王时,“叫某某书记是惯例”,上述媒体人说,“名字+职务”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有一个很明确的區分”。
  区分不同称呼的,除了职务外,还有资历与感情。一般来讲,官员之间互称官衔是较为客套和安全的,但一些职务不高的“老机关”却常享有“豁免权”,可以将别人眼中的“王书记”省去姓氏,直呼其名。上述媒体人说:“在机关里称名字,本身并不是冒犯,当然你要估量一下自己的地位,以及你和那个人到底有多熟。”
  在官员中间,流行着种种特殊情况下的称呼办法。例如,对于姓付的书记,往往不能称付书记,而要用名字称“××书记”;当两个书记同姓时,也要叫“名+书记”……熟练掌握着一套规则,几乎是公务员的入门程序。
  任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的阎真发现,高校中的干部并没有免俗于官场“称呼学”。阎真说:“我认识的一个某学校年轻老师,新提了副院长,相当于副处级。他一天到晚说我们‘处干’(处级干部)如何如何”,“别人不说(叫)就不高兴”。这位年轻的副院长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别人叫他院长,他马上就答应,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是叫老师,他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老大”与“老板”
  除了大庭广众下的繁多称呼,一些官员在酒酣耳热、窃窃私语时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上述那位媒体人曾在县乡一级基层政府的饭局上见识过,一名干部起身敬酒,朗声说道“我们老大……”。当面叫一声“老大”,除了几分亲昵,更展现出明确的权力排序。与之相对的,所谓“老二”不仅不用做面称,甚至不能公开排出来。
  “一个省里面省委书记是老大,但是你也不能说省长是二把手,因为在政府口,他也是老大;你也不能说副书记就是二把手,因为按照惯例,在党内,兼省长的书记(才)是。”这位媒体人说。
  然而到了市级干部,这种江湖气的“老大”、“老二”便有时被透着商业气息的“老板”所取代。
  一位官员告诉笔者:称“老大”在基层会比较多,更江湖气一些。一般称“老板”的,至少是市长、市委书记这个级别的。如果称一个县委书记为“老板”,会显得特别可笑,因为县委书记就是个处级官员,所以往往会称“老大”;如果称呼一个乡长“老板”也不行,因为级别同样不够。
  真正难以处理的是如何称呼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降职的官员。江苏省级机关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在南京的颐和路上遇到过当年的无锡市长毛小平,这位工作人员竟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称呼。“喊他毛市长、毛主任都不合适,喊小平吧,你不觉得‘小平’是特指的吗?所以后来我只好说‘哎——哎——你好’。”2012年毛因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他一度被认为在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担任副主任,后又传出降为处长。
  江苏省委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现在县里也常常称省城去的领导为“首长”,不分级别。“之前,只有中央来视察的领导,不方便提前透露姓名或者不适合直呼其名的,我们才在制作席卡和称呼时称‘首长’。当面这样称呼时,级别差距至少要有3级。但现在,称‘首长’已经没有这么严格了。”
  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被县里称“首长”时,感到很不习惯,有一种“僭越”的感觉,但后来发现叫的人和被叫的人都心安理得,也就顺其自然了。
  但那些真正的“首长”们,却似乎对职务称呼极其超脱。
  2013年6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深圳调研,当TCL董事长李东生汇报工作称呼“委员长”时,就被他打断,“叫‘老书记’就行,叫张德江我就更高兴了。”   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要求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
  “同志”不够亲切?
  在胡范铸教授看来,“称呼学”的流行和称呼的变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社会风气“变坏”了,更反映着社会心理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独步天下的“同志”,起初是有着共同理想与信仰的政党成员之间的共勉。孙中山在1918年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其遗嘱常被总结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正式写道:“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时的“同志”,还只在社会精英间流行。
  1949年后,“同志”迅速成为正确甚至唯一正确的政治称呼。毛泽东早在1959年就要求互称同志。1965年12月l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然而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文革”时期,即使同志这个称呼也显得不合时宜。胡范铸说:“那时同志都不能随便叫,叫什么都觉得不对,说错了就会闯祸。”
  尽管如此,出于表明立场、提防异己的原因,“同志”在民间成为了最保险的尊称。在上世纪末的一些港台剧中,剧中人物一旦踏上大陆土地,逢人即称“同志”。在他们看来,“同志”似乎成了大陆文化的符号,否则就会被视作另类而引起麻烦。
  今天的人已很难想象“同志”之称所引起的重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曾经明确,“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负责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
  1984年,“同志”有一次不同寻常的亮相。当时的《武汉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这是1984年4月武汉一职工向邓小平写的申冤信。邓小平在信上圈阅道,“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
  在经历了极度混乱的社会秩序后,党内又能互称同志,成了当时具有标志性的思想解放事件。
  时间进入21世纪,“同志”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使用起来也显得很突兀。“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求自己的角色定位,个人的自主意识提升。当今社会是称谓语最丰富的时代。”胡范铸说道。
  2003年,全国各地党委都曾专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优良传统的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
  例如,甘肃省的文件就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为同志,党内刊物、文件和其它书面材料也要按此办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党内互称同志的表率。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党内互称同志的有效机制……”
  但种种迹象表明,重视并未使互称同志重回流行。2013年10月,《人民日报》转载了题为“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的评论,说“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一些地方为了规范称呼,甚至“制作党内互称同志提示牌,摆放在党委(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醒目位置”,以“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工作作风”。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刚教授說,现在“同志”作为一种社会主义传统保留下来,成为正式场合的庄重称呼。但在现实官场中,在对称呼进行“推敲”后,官员私下里往往不会互称同志。在一位官员看来,现在如果见面还称“同志”,不仅显得怪异,还意味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下面的事都无法进行了”。
  尽管存在着所谓的称呼规则,但因地域、风俗及人情的巨大差别,官场称呼并无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例如在湖南,一些称呼就很独特,官员们背后往往称呼高级官员为“张嗲”、“李嗲”(“嗲”在长沙话中意为老者),同僚之间则会互称“张哥”、“李哥”。
  现在在一些地方,某些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称呼如某局、某厅等,很流行。在一位观察者看来,新世纪以来,官员群体的社会评价有所降低,经济、社会地位、个人成就感、荣誉感都不可同日而语。张局、李局这种称谓,一方面保有官场认同,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过于强调身份而引起他人反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甲状腺99Tc4mO-SPECT显像与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同期兼作甲状腺99Tc4mO-SPECT显像与CT扫描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
在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也是高考的考查对象之一。但从几年来的高考考试来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并不高,加强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刻不容缓。片段训练具有灵活、占时少、易于被接受等特点,很好地规避了整篇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议论文写作语言的选择,应是点论结合片段训练的关键。  一、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中心论点”经常会成为高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的重点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联合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心理科学最新动向》发表论文,他们发现当人的活动与金钱相关时.会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个人行为增强的现象。美国明尼苏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不主张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去发现问
本文应用不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L615和我实验室制备的抗白血病生物活性物质治疗后的L615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匀浆蛋白质组份。结果是L615纯系小鼠血清蛋白质谱中,含
在本文的第二部份中指出:由于引入了位移函数,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的原始微分方程组能转化成一个微分方程式。应用富氏级数得到了用肋条增强的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的微分方程式
夫妻良好的两性关系,来自于身体、心灵的沟通与配合。做做下面的性满意度指数测试,既可测出你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又能预防情感危机--1.你是否经常有性生活?A.经常有(1)B.不经
高职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教学方法滞后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缺乏创造性,无法担任培养适合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本文讨论了圆柱形磁控溅射源(简称溅射源)工作气体压强(P)对I-V特性的影 响;对溅射源I-V特性作了计算,为理论分析溅射源I-V特性提供了可能:并根据 计算和实验结果,给出了溅射源最佳工艺参数。
本文概述了内燃叉车声辐射机理,讨论了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和叉车结构外表面按其辐射声功率的大小评定主次的方法。通过对带驾驶室CPCD5型内燃叉车的噪声与振动的频谱分析,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