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主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那么应该怎样充分保证小组学习的积极、高效和彰显学生的个性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认识到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在高效课堂中,评价意味着对于学习过程的检验,也意味着对学习成果的肯定。只有在教学设置上选择正确高效的评价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里来。
一、评价要更多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评价形式单一,并且对评价结果关注不够。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高效课程实验教学,很多老师选择简单的加减分、五角星、小红花等单一的评价方式。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开始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我们再如何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热情,效果都不显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评价要多元化,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家长及社会的评价等,构成评价主体的立体化。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同伴、家长之间的关系,做好综合性评价工作,以发挥多元评价的“合力”作用。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在实际教学和测试评价时,往往仅关注知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文能力、语言表达等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ArjSigh认为:“当教育赋予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中多种挑战的力量时,才可以称为是有质量的”。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应该拓展到学生面对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维度。
二、评价要更合理
我们在选择评价方式的时候,和学生存在代沟,有时候我们认为学生会有兴趣的事物,在学生那儿反而得不到什么好的反响。我们还不能了解什么才是学生的“最近利益”,什么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我们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是不是学生也认为有意思,因此也就选择不出合适得当、效果显著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激励性,宽容性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承认差异,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才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习吃力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了解和帮助,更多的宽容,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他们往往十分有主见,会想得更多,想得更复杂。有时候可能他们的心智成熟的会让我们惊讶。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显然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当学生觉得一堂课的环节味如嚼蜡,评价结果毫无吸引力,也就没有人愿意参与,没有人愿意竞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在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同时,自己去学习更多的新事物,更多地去理解学生,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以学生的角度去开发一些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兴趣更浓,时间持续得更长。
三、评价要更客观。
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会一味地表扬学生,把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吹互捧的平台,不但不能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辨别是非优劣的能力。
众所周知,好坏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个小组是对的,某个小组是错的,我们要客观分析一个小组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不是一味的表扬,也不是一味地批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当学生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差异,学生发现小组内如果不精诚合作、不认真探讨,那么不仅自己小组呈现不出讨论的结果,而且分析不了别的小组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与其他小组抗衡,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不但要态度认真、讨论规范,而且对问题的分析要严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保障人人参与。
客观真实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更充分肯定了学习的进步与发展,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客观的有效评价中共同进步与成长。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培育教学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
一、评价要更多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评价形式单一,并且对评价结果关注不够。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高效课程实验教学,很多老师选择简单的加减分、五角星、小红花等单一的评价方式。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在开始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我们再如何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热情,效果都不显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评价要多元化,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家长及社会的评价等,构成评价主体的立体化。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同伴、家长之间的关系,做好综合性评价工作,以发挥多元评价的“合力”作用。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在实际教学和测试评价时,往往仅关注知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文能力、语言表达等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ArjSigh认为:“当教育赋予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中多种挑战的力量时,才可以称为是有质量的”。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应该拓展到学生面对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在语文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维度。
二、评价要更合理
我们在选择评价方式的时候,和学生存在代沟,有时候我们认为学生会有兴趣的事物,在学生那儿反而得不到什么好的反响。我们还不能了解什么才是学生的“最近利益”,什么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我们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是不是学生也认为有意思,因此也就选择不出合适得当、效果显著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激励性,宽容性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承认差异,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才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习吃力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了解和帮助,更多的宽容,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他们往往十分有主见,会想得更多,想得更复杂。有时候可能他们的心智成熟的会让我们惊讶。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显然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当学生觉得一堂课的环节味如嚼蜡,评价结果毫无吸引力,也就没有人愿意参与,没有人愿意竞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在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同时,自己去学习更多的新事物,更多地去理解学生,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以学生的角度去开发一些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兴趣更浓,时间持续得更长。
三、评价要更客观。
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会一味地表扬学生,把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吹互捧的平台,不但不能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辨别是非优劣的能力。
众所周知,好坏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个小组是对的,某个小组是错的,我们要客观分析一个小组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不是一味的表扬,也不是一味地批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当学生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差异,学生发现小组内如果不精诚合作、不认真探讨,那么不仅自己小组呈现不出讨论的结果,而且分析不了别的小组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与其他小组抗衡,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不但要态度认真、讨论规范,而且对问题的分析要严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保障人人参与。
客观真实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更充分肯定了学习的进步与发展,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客观的有效评价中共同进步与成长。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培育教学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