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同步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治疗肺肿瘤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在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我院肺肿瘤就诊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中位年龄68(51,73)岁,共24个病灶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治疗,分析该一体化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体化诊疗,24个病灶直径17.0(13.3,19.0) mm.活检标本满足病理诊断要求,标本有效性100.0%;术后少量气胸/胸膜皱缩发生率19.0% (4/21),张力性气胸发生率4.7%(1/21),无明显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步射频消融结合了两种介入技术,该一体化方案在肺肿瘤诊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直径(T) ≤2 cm]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和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本中心前瞻性建设的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Western China Lung Cancer Database,WCLCD)及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5~201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T≤2cm)病例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起源于外科缘对缘修复术式.MitraClip是首个成熟的TEER器械,基于MitraClip的TEER也是众多经导管二尖瓣修复(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TMVr)技术中在安全、有效、普及范围等方面远远领先的技术,因而在最新指南中被单独命名.TEER有以下优势:符合基本医学原理、植入物少、靶点精确、可以实现导管化、可多次进行等.但也存在经股静脉入路器械操作相对复杂、干预
目的 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MWA治疗的3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63.4±10.4)岁.详细记录病灶特征、技术成功率、技术有效率、局部进展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39个靶病灶,平均直径(20.2±10.6)mm,共完成36次MWA.初始技术成功率84.6% (33/39),技术有效率92.3% (36/39).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0 (2.0,3.0)d.12.9% (4
目的 观察多学科围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确诊并行择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其中试验组男9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78±9.13)岁;对照组男9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12±7.91)岁.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饮食管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多学科围术期全程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3d和第7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治疗以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主早期肺癌的围术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 从我科前瞻性建设的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中收集2009~2018年行意向性解剖性肺段切除肺癌756例患者[肿瘤直径(T)≤2cm、GGO≥50%]的数据,分析围术期及远期疗效.男233例、女523例,中位年龄53 (25~83)岁.其中简单肺段290例(38.4%),复杂肺段466例(61.6%).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其中微浸润型腺癌338例(44.7%),浸润型肺
呼出气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生物标识物诊断技术,具有零辐射、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无创性癌症检测技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已布局呼出气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由四川省肿瘤医院牵头承担的科研项目已顺利启动.目前,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新策略,呼出气检测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以期早日推广至临床应用,进一步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对Cox迷宫Ⅳ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和Cox迷宫Ⅳ消融手术治疗房颤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经胸心脏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力(PAP)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PAP<45 mm Hg,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1±7.8)岁]和B组[PAP≥45 mm Hg,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5±8.5)岁].所有入组患者PAP均<70 mm Hg.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
目的 探讨利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对不可外科手术的高危肺结节进行微波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高危肺结节并进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72.0 (59.5,77.0)岁.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9例患者共12处高危肺结节进行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和微波消融治疗,所有患者均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无法进行胸外科手术的原因主要有肺功能无法耐受(55.6%)、其它系
目的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术后1年、3年、5年随访期间残余分流、各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封堵器移位再次于体外循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