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主题班会现状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对主题班会的认识、积累。从主题班会的作用、设计原则、形式来认识主题班会,使主题班会不断规范,加强其在德育方面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主题班会;现状;作用;原则;形式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主题班会现状分析
主题班会课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课本。主题班会课为什么会没有课本呢?因为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教师根据国家、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及学生德育现状,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教育活动。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主题班会存在一些问题。
1.1 无计划。即主题班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宏观上的把握,因而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
1.2 无主题。从狭义的角度说,就是没有主题的班会,它意味着教育的价值指向缺失或教育效率的低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包含了“模糊的、无效的、错误的”主题。
1.3无教育。即班会内容的选定和过程的控制呈现出放任自由、片面取悦学生的局面。这种做法将使主题班会因缺乏引导和控制而出现混乱,甚至于思想混乱,无教育可言。
1.4 欠科学。“欠科学”可以体现在内容、形式、过程等方面出现常识性、知识性的错误,主题班会各环节、要素的不协调等等。班主任对该问题的认识肤浅,甚至是错误的。
1.5 随意性。由于没有课本,主题班会就表现为随意性大。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逢年过节搞一下;或者是配合检查搞一下;或者这个班主任很忙,就跟学生打个招呼上自习;或者全校一起听报告;更多的表现为班会课上谈的内容比较简单,要么谈“成绩”,要么谈“纪律”。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提高主题班会课的品质,有利于提高育人的效果。主题班会在育人方面有哪些作用呢?
2、主题班会的作用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之一,在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主题班会是具有明确教育计划、指向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通过计划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还能通过策划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主题班会为学生创设了教育场景,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教育意义,获得教育,使得学生情感、价值观向积极方向发展。
2.2 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班级凝聚力是以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为基础。主题班会可以实现对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培养。它通过创设亲切、平等、宽松的课堂或户外活动氛围,及时、有效地批评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想法或行为偏差,逐步构建刻苦学习、努力锻炼、互相关心、求实向上的班集体,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2.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主题班会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可以“不为师”,学生可以“不为生”,师生共鸣,隔阂顿失。这种双向的、多向的和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桥梁。
3、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设计蕴含着创新,也包含着规范。规范就是说主题班会具有某种共性、规律和范式。在此主要探究的是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必须从宏观层面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以此为依据,系统地设计主题班会,使各个相对独立的主题班会和教育目标形成有机整体,并通过这种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开展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3.2 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互相渗透,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3.3 全员性原则。
教育还具有全员性,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必须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全员参与的思想,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使全体学生能够参与、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实现高效的教育。
3.4 多样性原则。
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服从于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并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常见的形式有专题讨论、报告会、辩论会、故事会、演讲、竞赛、文艺表演、艺术欣赏等等。可以将上述一种或几种形式结合实施主题班会,并可选择户内或户外进行。
4 主题班会课的形式
要想开好主题班会,除了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会的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主题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4.1 模拟扮演式 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使学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对此,可以召开模拟扮演式主题班会,以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比如为了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可以模拟家庭生活,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父母的和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4.2 专题报告式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可以召开专题报告式主题班会,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作专题报告,如请司法人员作预防犯罪专题报告;或让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经验等等。但是应该注意,采取这种形式一定要选择好专题,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渴望解决的困惑来选择专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
4.3 成果汇报式无论是教育的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学生积极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但以往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内在体验缺乏有效的了解。因此,可以及时召开成果汇报式主题班会,让学生报告自己在调查中的发现和参与活动的体验,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在相互的交流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内在体验。
4.4 专题辩论式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平时议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可以设置专题,选取班内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允许其它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学生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使说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总之,主题班会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主题班会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实施主题班会,班主任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过程中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才能在主题班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有所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主题班会;现状;作用;原则;形式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主题班会现状分析
主题班会课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课本。主题班会课为什么会没有课本呢?因为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教师根据国家、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及学生德育现状,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教育活动。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主题班会存在一些问题。
1.1 无计划。即主题班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宏观上的把握,因而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
1.2 无主题。从狭义的角度说,就是没有主题的班会,它意味着教育的价值指向缺失或教育效率的低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包含了“模糊的、无效的、错误的”主题。
1.3无教育。即班会内容的选定和过程的控制呈现出放任自由、片面取悦学生的局面。这种做法将使主题班会因缺乏引导和控制而出现混乱,甚至于思想混乱,无教育可言。
1.4 欠科学。“欠科学”可以体现在内容、形式、过程等方面出现常识性、知识性的错误,主题班会各环节、要素的不协调等等。班主任对该问题的认识肤浅,甚至是错误的。
1.5 随意性。由于没有课本,主题班会就表现为随意性大。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逢年过节搞一下;或者是配合检查搞一下;或者这个班主任很忙,就跟学生打个招呼上自习;或者全校一起听报告;更多的表现为班会课上谈的内容比较简单,要么谈“成绩”,要么谈“纪律”。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提高主题班会课的品质,有利于提高育人的效果。主题班会在育人方面有哪些作用呢?
2、主题班会的作用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之一,在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主题班会是具有明确教育计划、指向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通过计划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还能通过策划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主题班会为学生创设了教育场景,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教育意义,获得教育,使得学生情感、价值观向积极方向发展。
2.2 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班级凝聚力是以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为基础。主题班会可以实现对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培养。它通过创设亲切、平等、宽松的课堂或户外活动氛围,及时、有效地批评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想法或行为偏差,逐步构建刻苦学习、努力锻炼、互相关心、求实向上的班集体,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2.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主题班会一方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师生同欢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教师可以“不为师”,学生可以“不为生”,师生共鸣,隔阂顿失。这种双向的、多向的和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桥梁。
3、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设计蕴含着创新,也包含着规范。规范就是说主题班会具有某种共性、规律和范式。在此主要探究的是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必须从宏观层面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以此为依据,系统地设计主题班会,使各个相对独立的主题班会和教育目标形成有机整体,并通过这种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开展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3.2 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互相渗透,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3.3 全员性原则。
教育还具有全员性,即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必须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全员参与的思想,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使全体学生能够参与、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实现高效的教育。
3.4 多样性原则。
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服从于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并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常见的形式有专题讨论、报告会、辩论会、故事会、演讲、竞赛、文艺表演、艺术欣赏等等。可以将上述一种或几种形式结合实施主题班会,并可选择户内或户外进行。
4 主题班会课的形式
要想开好主题班会,除了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会的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主题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4.1 模拟扮演式 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使学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对此,可以召开模拟扮演式主题班会,以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比如为了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可以模拟家庭生活,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父母的和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4.2 专题报告式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可以召开专题报告式主题班会,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作专题报告,如请司法人员作预防犯罪专题报告;或让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经验等等。但是应该注意,采取这种形式一定要选择好专题,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渴望解决的困惑来选择专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
4.3 成果汇报式无论是教育的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学生积极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但以往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内在体验缺乏有效的了解。因此,可以及时召开成果汇报式主题班会,让学生报告自己在调查中的发现和参与活动的体验,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在相互的交流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内在体验。
4.4 专题辩论式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平时议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可以设置专题,选取班内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允许其它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学生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使说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总之,主题班会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主题班会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实施主题班会,班主任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过程中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才能在主题班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有所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