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本文以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较高、乡镇中心园建设基本完成且具有一定质量的浙江省为例,深入分析并总结其主要发展经验。研究发现,浙江省在确立学前教育公益性与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作为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建立省、市,县、乡镇共同负责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创新乡镇中心园辐射管理村园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学前教育单项列支制度并重点倾斜农村,同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为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提供了良好政策制度保障,对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浙江学前教育;政府职责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长治久安、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2008年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国家战略中,更是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可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中长期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与关键。然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与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并重点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仅为35.6%,城乡差距十分显著,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任务重、难度大。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通过强化政府职责,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本文以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的浙江省为例,梳理并总结其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深入探讨其发展经验,拟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提供有益借鉴。
  
  一、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现状
  
  浙江省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学前教育普及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水平与质量更是走在全国前列,主要表现在:第一,已基本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普及与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普及。200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2005年,浙江省3~5岁学前儿童入场券园率达到86.45%;2007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1%;2009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4.8%。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2007年,农村乡镇幼儿园7825所,在园幼儿102.11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69.1%。第二,近八成乡镇建成乡镇中心园,超三成农村幼儿就读于乡镇中心园。“十五”期间,浙江省乡镇中心园平均建园率已达77%,杭州、宁波、舟山、台州等地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达90%,嘉兴、湖州、绍兴等地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达到100%,151近年来各地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还在进一步提升。乡镇中心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惠及大量农村幼儿。第三,八成乡镇中心园已通过等级评定,农村学前教育向有质量的普及方向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浙江省已建成1143所乡镇中心园,其中已评等级的幼儿园共884所,占乡镇中心园总数的77.34%;获得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荣誉的361所,占乡镇中心园总数的31,6%。可见,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目标已实现,并正朝着高质量的普及方向发展。
  
  二、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政策背景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教育属性与基础性地位,将其作为人口素质提升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浙江省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明确学前教育的教育属性和基础性地位,将其作为人口素质提升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首先,浙江省政府坚持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其奠基作用。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政发[2008]81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郑继伟副省长亦强调:“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巩固提高‘普九’质量,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此认识指导下,浙江省温州、湖州、杭州、绍兴等地区纷纷深化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基础性地位。第二,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升人口素质、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浙江省相关政策文本及领导讲话多次重申,发展学前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家长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民生需求,因此应将学前教育普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目标,将农村作为普及的重点与关键
  基于对学前教育属性与价值的认识,浙江省将学前教育三年普及作为发展目标,并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特别是乡镇中心园建设作为全省普及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与关键,着力促进普及水平与普及质量的提高。
  第一,强化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目标,注重学前教育三年普及质量的提升。浙江省是我国较早提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地区之一。2000年《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02》(浙委[2000]9号)、2001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均提出并强调“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是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普及进程的推进,要不断提升其普及水平与普及要求。2006年在基本实现普及的基础上,《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提高学前教育普及质量”的发展要求,将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目标从量的扩充提高到质的提升层面。
  第二,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作为浙江省学前教育普及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明确发展目标。针对浙江省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幼儿入学率最低设区市和最高设区市比较,相差27.9个百分点”,农村学前教育相对薄弱的特点,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指出,“浙江要在201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关键在于农村教育能否搞好”。2008年《意见》即明确提出,浙江省学前教育普及任务的“重点是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提高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保障农村儿童能接受较好质量的学前教育”,并进一步要求“到2012年,各乡镇都有一所规范的中心幼儿园,85%以上的中心村有幼儿园(班)”。由此,浙江省不仅确立起了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的普及发展思路,而且明确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具体目标,为切实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浙江省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举措 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倾斜”。杭州市近三年来已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25所,占总数的80.6%;宁波市2008年新建、改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5所,2009年新建、改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9所。
  第二,积极鼓励现有公办园多种形式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提高公共教育的惠及面。为进一步扩大公共教育资源的规模,浙江省在新建公办园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公办园特别是公办乡镇中心园通过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等多种形式,扩大公办园所规模,提高公共教育的普惠面。如杭州市鼓励农村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经济欠发达行政村举办分园或教学点;丽水市提出“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行政村独立或联合举办分园或教学点;鼓励公办幼儿园通过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以及园长(教师)培养培训、下乡支教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薄弱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这些举措为稳定并逐步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创造了条件。
  
  (四)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
  第一,努力增加幼儿教师编制,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稳定。在我国现行人事体系中,编制是关系幼儿教师身份是否明确、工资待遇能否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浙江省政府要求劳动人事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和待遇等政策,为公办幼儿园配备适量的事业编制教师,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向农村幼儿园倾斜。如2009年温州市不仅要求人事部门全额配是公办幼儿教师数量,而且提出“增加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每所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至少2名公办教师的支持”。
  第二,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着重保障非公办幼儿教师基本权益。2008年《意见》明确要求“提高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首先,政府明确要求事业编制幼儿教师享受与公办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其次,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形式规范并提升非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幼儿教师基本权益。南于各种原因,农村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均为非公办幼儿教师,因此这项举措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具有重要的意义。绍兴市于2007年设幼儿教师专项补助经费,2008年起对在职民办幼儿教师按每年人均5000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并逐年提高,至2012年补助额度达到每年人均10000元。宁波市明确要求“凡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原则上人均年收入应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5倍以上,同时应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凡获得注册的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评奖和评优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
  第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培训,重点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为实现有质量的普及目标,浙汀省政府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以农村等薄弱地区幼儿教师为重点加强在职培训。2007年,浙江省设专项经费,面向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与5个海岛县(区)中除城关镇以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加大对薄弱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将农村幼儿同教师纳入省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培训范围。
  
  (五)纳入督导评估与政府政绩考核,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监督与检查
  为保障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目标的实现,督促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切实落实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各项职责,浙江省通过“教育强县”评估、专项学前教育督导检查等举措,对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工作予以监督检查。第一,将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纳入浙江省教育强县、教育强镇的评选指标中,将学前教育普及情况作为地区年度工作与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2003年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的通知》(浙教督[2003]54号)将学前儿童入园率纳入教育强县、教育强镇评定指标中;《浙江省教育强镇评定标准(试行)》进一步要求教育强镇必须达到“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三个年龄段)80%以上,学龄前一年儿童入园率95%以上”的目标,并“有一所符合《浙江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要求》的镇(乡)中心幼儿同”,同时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情况(如园所设施设备、教师学历达标率、园所面积与玩教具配备等)亦是教育强乡(镇)的重要考核指标。第二,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重点检查农村乡镇中心园建设情况。2008年《意见》要求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各地学前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2009年11月,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规划制定、建设工作是否启动、中心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等位于六项督导内容之首,对全省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其他文献
一、现状分析  1.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  目前农村好多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堪忧,直接影响初中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英语作为一门“副科”在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头脑里根深蒂固。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甚至有的小学未開设英语课或开设不齐。小学英语没有升学压力,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就不是很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也就很大。很多小学英语教师人数不足,负担过重,无暇顾及个体教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一到六年级三个学段有着共性的、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明明白白地告诉语文老师:“语文阅读课最基础的目标就是要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然后达到流利的程度,最终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语文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形成语文素养!”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想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
摘 要:本文对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就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国 美国 就业指导 比较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大学生人才价值和高校教育价值的主要形式。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总体形势上,随着新增劳动人口在增加,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在
[摘要]本文基于对评价功能问题的思考,介绍了两种新出现的以发挥评价发展和促进功能为基本出发点的学前教育评价方案,即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和米歇尔的作品取样系统评价方案,并对每种评价方案产生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评价;多彩光谱评价;作品取样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选拔、鉴别性教育评价的弊端日益凸显
一、背景介绍  许多人一谈到流行音乐,就会把它与不健康,低俗划等号,因为在他们心中流行音乐多是有关情啊、爱啊什么的内容象征,不能堂而皇之的公开谈论。好像爱啊,情啊就不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缺失她,绕开她似的;讲到教学,更是坚决反对,一棒子打死。认为教流行音乐有害学生身心健康,是误人子弟。这种思想教育观把艺术教育等同于单纯的品德教育,真是天大的误解。幸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在各分段速度下步频与步幅变化规律及速度的变化。得出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要加强有氧耐力的训练,推迟机体疲劳的时间;要建立正确的步频和步幅组合。  关键词:400米 速度 变化    前言:短跑项目中400米跑是中学生运动员最难跑的项目之一。研究表明:400米跑的体力分配的最佳模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短跑的速度是由运动员的步频与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仍存在着较多的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目标不明,无的放矢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是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就是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忽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仅仅重视阅读展示,忽视了默读思考。阅读本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品味赏析能力的手段,忽略对文本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阅读训
美国麻省(即马萨诸塞州)的语言艺术学科(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Massachusetts English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主要包括语言部分、阅读和文学部分、写作部分和媒体教学四部分。本文所要论述的诗歌标准属于阅读和文学标准,是27条总体标准中的第14条,旨在使学生能够识别、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要素,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理解的证据,并有助于学生欣赏其他
自开展新课程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倡导新的实践,纵观不少“公开课”“优质课”,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  不暇接,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像他们那样完美的课堂效果!细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当?是学生素质太低?还是师生配合不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认为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位音乐教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学第一步备课,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又是提高质量的保证。笔者认为,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备作者,情情相通  “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这种情和意可能是一种情绪、情感、情结,可能是一种意愿、意志、意念,也可能是一份婉约。作者因不同的心境可能发生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