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的古代文献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文献对小儿汗证的论述很多,病因病机多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失调所致的阴阳偏胜或偏虚,以虚证为多,治法大体为平调阴阳以使阴平阳秘,外治主要有粉扑法和敷脐法。因汗出过多可使小儿易于罹受外邪,并可进一步导致机体羸弱,故不可不治,但同时亦需注意区分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以免过度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LA-DRB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与家族聚集性肾阳虚证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测序分型方法(PC R-SBT)对42例家族聚集慢性HBV感染者与非家
会议
  循证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手段。课题组以进一步提高和规范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诊疗为需求导向,按照循证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制技术方法,开展文献
  目的:比较左归丸与右归丸促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制备左归丸和右归丸高、低剂量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CON组)、左归丸
会议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住院期间以应用中药注射剂≥7d为暴露组.随访期间以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d为暴露
会议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或兼夹湿热、血瘀等标实证,其临床表现除了水肿、乏力、畏寒怕冷、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稀溏等阳虚证症状外,阳虚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浮越
  目的:探讨短暂高糖通过诱发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持续性染色质重塑导致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汤(TD)的干预作用.方法:HK-2细胞分设低糖组、高糖组
会议
  文章选取《黄帝内经》2部译本和现行具有权威性的4部汉英对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为语料来源,建立了针对性的小型语料库。通过统计分析语料库中病名术语英译文的一致率,发现
会议
  文章运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中医药芳香疗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在机会和威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中医药芳香疗法产业化的发展。中国中医药芳香疗法的优
会议
  中医"正气"理论类似于西医学"免疫"理论,正邪观念与西医微生物和免疫屏障观念相似。其中,风寒湿邪气(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生冷饮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容易损伤机体免疫屏障
会议
  薛生白《湿热病篇》采用三焦辨证体系论述湿热的发生发展规律被学者广泛接受。但笔者细绎原文之后发现,薛生白之三焦是经络之三焦,而不是以部位分属的三焦,其间提到三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