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为学生打开最美的一扇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rc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主体工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 创新能力
  放眼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的阅读能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广大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阅读能力的状况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位语文教师急需作出的理性思考。笔者就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的能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语言文字的储备越丰富,在阅读时遇到的障碍就越少,阅读效率就越高。学生的阅读面越广,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阅读面狭窄,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肤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夯实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积极引导学生扩大读阅空间,不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将大有裨益。学生如果缺乏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那么在阅读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时,怎能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本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学生如果具有哲学的基本常识,对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中包含中国哲学理论的人生四种精神境界的深刻涵义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越深刻,就能更快地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味父母关爱的生活体验,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中朴素简洁的语言所蕴涵的深情就能打动他的心灵。如果学生具有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实践,在阅读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散文时,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红柳喻为“高原的精灵”,与作者所表达的对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担忧产生共鸣。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课文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对课文的理解有赖于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心智技能的参与。阅读文章,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从分析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归纳,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越高,其理解能力就越强。例如对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阅读,通过分析比较祥林嫂先后三次到鲁镇时的外貌、神态与动作的巨大变化,可以归纳总结出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夫权、族权和神权的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精神迫害与身心摧残是多么严重。再通过分析鲁四老爷、柳妈等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鄙视与冷漠的态度,可以归纳总结出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像祥林嫂这样贫苦的劳动妇女无论自己如何奋力抗争,最终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二、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阅读与鉴赏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鉴赏是比理解更高级的阅读活动,是理解的拓展与深化。学生只有具备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有更大收获。对文章的鉴赏,首先要看它的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对读者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其次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真实,表达的情感是否健康。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试想,自私的灵魂怎能体会《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那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麻木的心灵怎能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革命党人夏瑜的鲜血被做成人血馒头的悲哀?因此,教师要积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在语文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力求达到“三会”的要求。
  会“知人论文”。这对文章的鉴赏来说,就是要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只有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造道路和艺术风格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才有可能真正读深读透具体作品。例如阅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当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的非常时期之后,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时伤怀就不难理解。
  会比较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鉴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类型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可进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全方位比较,也可着重就文章的主旨、结构、写法、风格等一两个方面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出其妙处。例如同样是写梅花的题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意境高远,大气磅礴,抒发作者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乐观洒脱、豁达大度、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所表达的是作者受到投降派打击排挤后的消极悲观,孤芳自赏,寂寞愁苦的颓废之感,二者所表现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截然不同。
  会学以致用。这是阅读鉴赏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语文阅读与鉴赏活动中,由此及彼地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对文章的鉴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达到前人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完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之后,当堂要求学生就本文的表达技巧写一段鉴赏性文字。只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这篇小说主题思想深刻,表达技巧也有独到之处,堪称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构思巧妙,善于铺垫,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故事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很明显,这位学生已能学以致用,对小说这种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三、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在创造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和独立创造的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性教育是语文教育必须攀登的一个重要阶梯,因为创新能力只能寓于生活实体的个性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强项,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和闪光点,就等于挖掘了学生特殊的创造潜能。这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和特殊性。对文章的阅读而言,作者主观所提供的东西与客观产生的效果并非是等量的。如果阅读主体只是获得阅读客体所提供的等量,而没有进行自我个性的再创造,不能达到大于阅读客体所提供的量,那么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在一次语文观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是曹禺先生的经典戏剧《雷雨》。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请学生根据剧情分析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周朴园是一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家,他残酷剥削和压迫工人,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小组结婚,他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把刚为他生了第二个儿子的侍萍从家里赶出来,所有这些都充分表现出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和残忍的性格特征,他对侍萍的怀念只是在作秀和自欺欺人。但有一位男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对侍萍的怀念,这感情不是假的。周朴园怀念侍萍的种种表现不能简单说他虚伪,他怀念的是当年那个年轻漂亮、贤惠善良的梅小姐,而不是面前这位人老珠黄、满脸沧桑的鲁侍萍,更不是会对他现在的名望、地位和家庭带来不利影响的四凤的妈,这正好说明周朴园这一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很明显,这位学生的发言表现了他的个性和独立思考,他所获得的创新量大于阅读客体本身的量,这就是阅读创新能力闪光点在学生个体身上的体现。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云亦云绝不是科学精神,只有创新才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探索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方略,是寻求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门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三个转变。
  从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向理解阅读材料形成过程的转变。淡化结果,优化过程,是语文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传统阅读教学过多强调读懂课文的字、词、段,千篇一律,答案唯一,导致教学方法呆板僵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高耗差废。强调和注重对阅读材料形成过程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自发地运用各种阅读手段,如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研讨阅读等,并从立意选材、语言风格、评价鉴赏、尝试创新等方面主动探求,实现由“读会”到“会读”的转变。
  从整体阅读为主向个体阅读为主的转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只会以教学考参书上的答案作为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那么老师在失去个性和自我的同时,也会扼杀学生丰富的个性和自我。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传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只要言之有理、有据,老师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就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多彩的创新潜能。
  由封闭式阅读向开放性阅读的转变。开放性阅读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理念,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即使教材里的课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其数量毕竟有限。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各种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大胆鼓励学生把阅读范围扩大延伸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没什么终南捷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阅读教学中更新观念、勇于教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用阅读为学生打开最美的一扇窗,让学生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提升人格品位与人生境界,充分领略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其他文献
近两年,由于物资价格成倍上升,品种缺口大,产品市场处于低谷,企业升级的难点集中反映在钢材利用率和资金利税率两项经济指标上。为此,我们在提高钢材利用率方面,一是搞套裁
郑珍《巢经巢诗钞》共九百多首,很多诗作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在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理想社会的描摹方面与杜甫具有相似性。两位诗人的诗歌都体现了中
建立正常的升级制度必须遵循效益、按劳分配和民主三大原则。1.安排职工升级要以生产发展、效益提高为条件,必须全面完成承包经营任务和国家指令性计划,劳动效率明显提高,企
公有住房的出售工作涉及大量住房及购房人等的原始资料、数据和据此整理、分类、评估的结果,但由于所需数据量的庞大和整理、评估过程的繁琐,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平顶山一矿自1984年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世界范围内的禽类养殖业危害极大。目前尽管本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病原体仍存在于一些地
此文介绍了湖北省地矿局1990年对该局基础工程公司珠海分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双向承包”办法和取得的成效。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摘 要: 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与思维的先后及其关系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两者各受彼此影响的传统观点论证角度探究入手,用相关实证的分析和论述提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另外,从两者内部关系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不仅仅是传统视角下所认为的相互依赖,更是思维对语言起主导能动性作用,思维是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的导向性存在,充分肯定思维的能动性在人类语言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非凡作用。  关键词:
摘 要: 新批评代表人物威姆萨特和比尔兹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无作者的文学,提出了著名的“意图谬误说”。这一重要文论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避免进入“作者中心论”的理论误区,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 意图谬误说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 启示  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以作者为中心,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往往会先介绍作者情况、写作背景,然后根据作者的创作意